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編輯 劉倩校對 劉軍
身為警察,他們很少穿警服,甚至很少出現(xiàn)在人群中。
在野外的山林里、草木間、水岸邊,很多人跡稀少、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案發(fā)現(xiàn)場,卻時常有他們隱秘的身影。北京公安里有一群專門打擊涉及生態(tài)、環(huán)境違法犯罪的警察,雖然幾乎每個人都曾是生態(tài)環(huán)境領域的門外漢,但他們都憑著毅力和信念,在磨礪和探索中成長為與涉環(huán)境違法犯罪人員不懈角力的高手。
北京市公安局密云分局環(huán)食藥旅大隊民警盧光遠,能夠算準魚群產(chǎn)卵巡游線路,通過水庫岸邊雜草倒伏方向判斷人跡,還能根據(jù)岸邊死魚推測非法捕撈的作案時間。
北京市公安局門頭溝分局森林公安大隊民警韓孟祺,他一眼就能識別出受保護的動植物,熟悉各類獵捕野生動物的工具,掌握不同候鳥遷徙的時間和路線,甚至聽鳥鳴便能辨別出品種。
北京市公安局環(huán)食藥旅總隊環(huán)境保護支隊民警李應,在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地方裁量基準制定的工作中,積極推動改變過去“以罰代管”的局面,讓破壞環(huán)境的違法者在法律面前受到應有的制裁。
守護綠水青山,他們個個身懷“超能力”。
▲韓孟祺在解救被粘網(wǎng)掛住的鳥。 圖源:北京警方
“警官,你怎么能證明我的魚是水庫魚?”
5月的一個深夜,市區(qū)最高氣溫已有30℃,夜晚的水庫邊氣溫卻只有十來攝氏度,冷風卷過水面裹著濕氣吹透衣服,冰涼刺骨。密云水庫北岸,盧光遠和同事們會同密云水庫綜合執(zhí)法大隊隊員已蹲守了兩天。
此刻,盧光遠蜷身藏在栗子樹后的草叢里已好幾個小時,他們要盡量保持庫區(qū)原本的“風平浪靜”,這樣才能讓“對手”放松警惕。
“對手”是前來電魚的不法分子。
密云水庫自2002年開始封閉管理,尤其在每年4月到9月的休漁期,即使是持有捕魚證的漁民,也不允許進入庫區(qū)。但密云水庫綜合執(zhí)法大隊隊員在巡邏時發(fā)現(xiàn)了水邊樹木半掩著的兩只橡皮艇,艇上堆放著兩套電瓶和帶金屬抄網(wǎng)的桿子——這是典型的電魚裝備。
于是,一張網(wǎng)在水岸邊張開。當兩個黑影摸向橡皮艇時,盧光遠和同事猛地躍出,“站??!”
驚慌中兩人辯稱,“船不是我的,我就來溜達。”這一點,盧光遠早已預料到,因為查獲的楊某和孫某沒有下水,手里沒有漁貨,他們不會輕易承認自己來非法捕撈。此類案件事發(fā)郊野,沒有攝像頭捕捉到他們的罪證,民警追蹤人跡、尋找證據(jù),都要靠傳統(tǒng)的偵查手段。
在依托“行刑銜接”機制,執(zhí)法大隊對二人“非法進入水庫”依法進行處罰的同時,民警分別對楊某和孫某開展了詢問,最終從中找出了破綻。二人承認橡皮艇和工具都是他們的,被抓當夜他們是去看看設備是否還在原處,此外參與平時電魚作案的還有三人。
該團伙中,孫某從小生活在密云水庫邊上,對此處水域地形很熟悉,楊某雖不是本地人,但他會電魚,曾經(jīng)因為在本市其他地區(qū)“下地籠”非法捕撈水產(chǎn)品被依法判刑,而此次,他的“手段”更加惡劣。
盧光遠解釋,嫌疑人作案時,兩根桿同時入水就通電,會將半徑五米內的魚全部電暈或者直接電死。大魚被撈走后,小魚苗即便還在水里,也活不成。而在密云水庫中,主要的魚類如鯉魚、草魚、鰱鳙等都“各司其職”,有的能凈化水質、有的可控制水草生長,此時四五月份正值鯉魚“甩籽”的繁殖期,一條船下去電魚一夜,這個水域內的生態(tài)鏈很有可能就被破壞了。
此外,盧光遠進一步循線深挖,找到了該團伙的下家李某。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李某從楊某處購買了價值10余萬元的魚?!斑@不是簡單的為了口腹之欲電魚,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犯罪鏈條。”盧光遠決定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
但李某堅稱自己不清楚楊某供給他的魚來源于密云水庫?!熬?,你怎么能證明我的魚是水庫魚?”
為了讓證據(jù)更充分,盧光遠前前后后跑了十趟看守所,理清交易地點、數(shù)量、價格等細節(jié)。面對多方證據(jù),李某交代了購買非法捕撈的密云水庫魚的犯罪事實,最終因掩飾犯罪所得被判有期徒刑三年,電魚團伙的5人也分別獲刑。
▲盧光遠在密云水庫進行常規(guī)巡查。 圖源:北京警方
月黑風高、雜草叢生間的“破局”
盧光遠是2018年密云分局環(huán)食藥旅大隊成立后的第一批成員,專攻非法捕撈、非法排放等涉及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領域的各類違法犯罪問題。北京“水源地”的密云水庫是他重點保護的對象。
要發(fā)現(xiàn)端倪、要破案,首先就要對水庫熟悉起來。工作剛開展時,環(huán)水庫200公里的公路他經(jīng)常要分段去“探一探”,也是那個時候,盧光遠才親身感受到水庫周邊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樣貌。
村落分布的位置、進村的各種明暗路線,不同季節(jié)、氣候下水庫水位的變化、植被的生長特征,不同魚類的產(chǎn)卵季節(jié),甚至不同類型的禁用捕魚裝備,他逐漸了然于胸。
慢慢地,盧光遠能夠在看似平常的地方發(fā)現(xiàn)異常,如看草倒伏方向判斷人跡,根據(jù)現(xiàn)場死魚狀態(tài)推測作案時間。
有時他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判斷可能有人在岸邊下“地籠”,即便證據(jù)指向此處藏著“地籠”,要坐實也并不容易,拴著“地籠”的線會“隱身”,尋找的過程十分漫長,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
即便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地籠”等工具,蹲守到嫌疑人才是最考驗耐心與耐力的時刻,“他們往往會專挑草高的水灣作案,下網(wǎng)、電魚時全程關燈。”
有時盧光遠過分緊張,總覺得水里下了“地籠”,但反復驗證后證實是他多慮了?!芭袛嗍д`”,盧光遠輕松一笑,沒有挫敗感,反倒是松了口氣。盧光遠更希望人人都能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共同維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
▲李應在野外開展偵查,對盜采的礦石進行鑒定。 圖源:北京警方
“你們能拿我怎樣?”民警接招了!
數(shù)年前的一個寒冬,京郊的一處耕地里出現(xiàn)了“大坑”,一個犯罪團伙白天偽裝種樹,夜里盜采砂石,硬生生把良田挖出了一個100米長、8米深的坑。更可惡的是,他們用建筑廢料和生活垃圾將坑回填。
就算事情已過去好幾年,李應還記得蹲守時,為了不被作案團伙人員發(fā)現(xiàn),他幾乎把身子埋進垃圾坑旁的“雪窩子”里,輪班和同事們蹲守了6天5夜,記錄下來往的車輛號牌,最終拍攝到犯罪嫌疑人的樣貌。
收網(wǎng)時,警方分三路包抄,看到團伙主要嫌疑人想趁亂逃脫,李應撲上去將他一把摁倒,酸臭的爛菜葉糊了一身。
這是“環(huán)保警察”工作的常態(tài)。在成為一名“環(huán)保警察”之前,李應在派出所當過治安民警。2017年,北京市公安局環(huán)食藥旅總隊成立,環(huán)境保護支隊是其下屬的職能部門,已工作了6年的李應通過遴選,成為北京首批“環(huán)保警察”?!碍h(huán)境問題關系到百姓民生,至關重要,而且案件隱蔽性強,偵破起來難度一定不小,我要自我突破?!?/p>
隊伍剛組建時,支隊民警偵破的每一起案件幾乎都是摸索著前行。
在2019年一次查處非法垃圾收納場的行動中,面對氣焰囂張的嫌疑人,李應被對方一句“就這點垃圾,你們能拿我怎樣?”深深刺痛。由于現(xiàn)場查獲的生活垃圾量剛好卡在入刑標準之下,只能由相關部門對其進行罰款處罰。
之后,李應和同事們不再滿足于個案偵辦,而是迎難而上,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參與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地方裁量基準的制定中。憑借一線實戰(zhàn)中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他們推動細化了對“尚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標準。如此一來,即便違法人員的行為因量級、情節(jié)等原因達不到刑事立案標準,警方也能依據(jù)新的裁量基準,對其違法行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的處罰,改變了過去“以罰代管”的局面,讓所有破壞環(huán)境的違法者都付出應有代價。
后來,李應總結的“打擊非法傾倒垃圾違法犯罪工作法”還被上級部門列為全警實戰(zhàn)大練兵課程,在全國公安機關推廣。
▲韓孟祺和同事在野外工作。 圖源:北京警方
靜守山林二十年,從等待到出擊必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提出至今已有20年。這20年間,作為森林警察的韓孟祺親歷了公安機關在打擊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領域違法犯罪工作中的發(fā)展歷程。20年來,他會的越來越多,山里的案件越來越少。工作在山林間、水岸邊,遠遠地望見有野生動物結伴穿行跳躍時,韓孟祺會停下腳步靜靜地享受山林的靜謐和祥和。
韓孟祺與山林的親密接觸始于童年,那是他天然的游樂場,追螞蚱、蹚小河,浸染著草木氣息的童年塑造了他骨子里對自然的親近。
大學畢業(yè)后,韓孟祺成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大學時,他就從一名外地的森林公安同行中聽說過一些工作的日常,森林防火、保護野生動植物,“聽起來事兒不多,跟人打交道也不多。”
“剛入警時,誰不想破大案,抓壞人呢?”初入警營的韓孟祺感覺有點不過癮。
轉折出現(xiàn)在工作了10年之后。2014年初,韓孟祺在京冀交界處攔下了一輛可疑車輛。打開后備廂的瞬間,血腥味撲面而來。除了兩只已死的狍子,還赫然躺著一只體型更大的動物尸體,頭頂?shù)慕瞧岷?,帶著一棱一棱的獨特紋路。韓孟祺心頭一緊,“這東西看著不一般?!?/p>
他敏銳地意識到這絕非普通動物,立刻拍照發(fā)給專家鑒定。消息很快傳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斑羚。
車上有兩名男子,韓孟祺對二人開展了細致盤問。一名男子稱,這些野生動物是他在外省購買的,包車準備運到北京,而司機馬某則表示,自己只是受雇開車,不知道車上運輸?shù)氖鞘裁次锲贰?/p>
韓孟祺很快找到破綻,行車路線是馬某自己定的,這不是一條常規(guī)路線,舍近求遠從此經(jīng)過,顯然他是抱著帶違禁品蒙混過關的心理。在韓孟祺的追問下,馬某自己都在謊言里轉不過彎,最終承認了明知是國家保護動物仍進行非法運輸?shù)姆缸锸聦崱?/p>
但韓孟祺并沒有滿足于此,他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該車當日并未直接進京,而是中途去了其他地方停留了大約1個小時。這1個小時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韓孟祺和同事們一方面沿著車輛行駛路線開展追蹤,另一方面進一步對兩名嫌疑人“刨根問底”,坐實了這短暫的停留并非偶然,而是去購買斑羚。隨后,韓孟祺和同事們趕往外地,將非法狩獵和出售斑羚的犯罪嫌疑人也抓獲歸案。
就這樣,韓孟祺破獲了從警生涯的第一起刑事案件。隨后他進行復盤,總結出今后工作的一個重要準則,“再往前走一步”。案件中,許多細節(jié)讓他察覺出異常,但又沒那么篤定,如果止步于當時,嫌疑人或許就借機逃脫法律的制裁。
后來,韓孟祺調入門頭溝分局森林公安大隊刑偵科。隨著案件辦理經(jīng)驗逐漸豐富,他更是變“被動接案”到“主動出擊”,主動去發(fā)現(xiàn)案件,“動物、草木受到傷害不會說話、不會報案,但這事兒可不能就過去了?!?在他的帶動下,門頭溝森林公安大隊逐漸形成了濃厚的鉆研業(yè)務、主動出擊的風氣。
打擊非法捕鳥,是近幾年韓孟祺工作的重點,也最考驗耐性與智慧。他熟知鳥類的遷徙規(guī)律,“時間段相對明確,一般都是3月到5月底和9月到11月?!边`法捕鳥人員也同樣深諳此道。為了實現(xiàn)精準打擊,韓孟祺和同事們必須趕在捕鳥人之前潛入山林。行動通常在凌晨啟動?!敖c的地兒從山腳走20分鐘,遠點的可能夜里12點左右就得動身。”他們一蹲守就是兩三個小時,手腳經(jīng)常凍得麻木。有時為了盯一個案子,他們甚至要在山里堅守一個月。
之所以要比違法人員行動快,韓孟祺談到了最心痛的一次抓捕。“網(wǎng)特別大,圍了一個方形的區(qū)域,掛滿了鳥?!表n孟祺回憶道。那些粘在網(wǎng)上的生靈,在極度驚恐中互相攻擊。韓孟祺至今對那個場景印象深刻,從網(wǎng)上救下鳥時,他感受到了它們眼神里的求生欲。
還有一年深冬,接到村民報警的韓孟祺趕到一處濫伐林木現(xiàn)場時,被眼前的景象刺痛,在一處山溝位置,多棵樹木被砍伐。調查很快指向一個“老熟人”——一個曾因濫伐被他處理過的伐木者。最終,嫌疑人受到法律嚴懲。但那光禿禿的山溝,卻成了韓孟祺心中永遠的警示。
現(xiàn)在韓孟祺是同事眼里不折不扣的“案癡”,雖然辦案過程充滿艱辛與危險:密林深處沒有監(jiān)控,大多要憑經(jīng)驗偵查布控,蹲守時被樹枝劃傷、崴腳是常事,長距離追捕嫌疑人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近些年,群眾生態(tài)保護意識日益增強,舉報線索越來越多;一些民間的護鳥組織,在親眼目睹韓孟祺團隊的專業(yè)和高效后,也對他們更加信任和依賴。
有一次蹲守,韓孟祺身后突然落下幾只野雞,近些年他還時不時遇到野兔、野鹿,還有些他沒看清就從身邊跑過的小動物。這山野間的生機蓬勃景象讓韓孟祺和同事們覺得很幸福,因為這是大自然對他們森林警察工作最大的認可。
這些年,發(fā)生在密云水庫的非法捕撈案件在逐漸變少,團伙作案的情況越來越罕見,隨著普法教育的深入和普及,為了吃、樂趣來冒險非法捕撈的人也越來越少。盧光遠能感受到水庫環(huán)境持續(xù)變好,一些他沒見過的水鳥也在這里安了家。2023年,北京密云水庫入選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公布的《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有好幾次,在水庫環(huán)路上開車,遠遠地望見野雞、野鹿結伴過馬路,他便停下車靜靜地等,享受那一刻的靜謐和祥和。
有人曾問李應,你們付出這么多努力有必要嗎?李應說,保護環(huán)境是最不能等的事,環(huán)境污染的受害者眼下可能不是你我,但未來很有可能會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們的后代,“穿著這身警服,我就要努力為他們維護一片凈土?!?/p>
值班編輯 康嘻嘻 實習生 張婷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