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沒事,殺只雞吃
貴州,近年崛起的西南美食大省,憑借著獨到的調(diào)味與野性的食材,俘獲了一片吃心的吃貨們。無論酸湯、羊肉粉、烙鍋、脆哨、鐵簽烤肉……都把外地吃貨團團包圍,令人應(yīng)接不暇。
但當你問一個地道的貴州人,他們心中貴州必吃榜上的No.1花落誰家之時,他們大都會給你三個字——“殺雞吃!”
攝影/夜貓子二、上海去哪吃(meishi388)、小飛龍
柴火雞、雞湯飯、番茄雞、烤雞。
雞在貴州人餐桌上的地位難以撼動。2025年的“貴州人喜愛的十大年夜菜”榜單上,貴州辣子雞雄踞榜首,黔味宮保雞丁位居第五。過節(jié),殺雞吃!過生日,殺雞吃!幺兒回家,殺雞吃!幺兒要走,殺雞吃!不知道吃什么,殺雞吃!最近覺得不順,殺只雞改一下!貴陽人打麻將都打“抓雞麻將”。
西南四省市的飲食各有特色,可要說起吃雞,貴州人自認第二,還就沒人敢認第一。不管走到貴州的哪個地方,都有雞肉美味鎮(zhèn)場,在這里,每一只雞都肩負著變得香噴噴的使命。
同樣是雞,
貴州人咋就吃出了這么多花樣?
在怎么吃辣子雞這件事上,貴州人自己都很難對齊顆粒度。
辣子雞在貴州不僅各地的做法存在差異,每戶人家也都有自己的炒法,外地人可能只能吃出一個“啊好辣”,貴州人則對于自己的偏好有著明確的想法。
辣子雞,貴州吃雞江湖的第一把交椅。 攝影/夜貓子二
貴陽人吃辣子雞,追求的是“軟糯”。土雞斬塊,過寬油至金黃,煸干水汽,再加各種調(diào)料小火慢炒,才能達到軟糯的口感。其中絕少不了的靈魂調(diào)料就是糍粑辣椒。干辣椒用熱水煮軟,有單選一種辣椒,也有幾種辣椒拼配,比如花溪辣椒、遵義條子辣椒、遵義燈籠辣椒混合,再加姜和蒜一起舂爛,就像打糍粑一樣。這辣子雞既可以外面買,也可以自家炒,吃剩的佐料隔天煮粉煮面還可以撈一勺,一碗樸素的粉面立刻得到升華。
煮過的干辣椒再舂成糍粑辣椒。 攝影/陳偉紅
到貴陽城北,陽朗辣子雞轉(zhuǎn)為猛火爆炒。雞肉先炒干,再經(jīng)高壓鍋壓熟,靈魂調(diào)料糍粑辣椒再次登場,爆炒出香氣,雞肉回鍋歷經(jīng)“三翻九轉(zhuǎn)”,這盤辣子雞裹滿辣椒和香料的滋味,又耙又糯,是一記“色香味”的組合重拳。
盡管靠近川渝,遵義的辣子雞還保持著貴州的靈魂。這里的辣子雞也使用糍粑辣椒,同樣是猛火爆炒,卻不預(yù)先過油,而是生雞塊直接下鍋,要炒接近半小時,不加一滴水,就像是用油燉熟。這樣炒制的辣子雞干香,內(nèi)里卻仍有汁水,香氣滲透進雞肉的每一根纖維,叫人拿起筷子就停不下來。
貴州辣子雞多湯汁,與干香的重慶辣子雞差異明顯。 攝影/吳學文
青椒也可以成為貴州辣子雞的搭檔。黔南的龍里辣子雞就是如此,雞肉在爆炒時要加入青椒,多了一絲清香氣息。在黔西南的晴隆,豆豉辣子雞又憑借豆豉的鮮味和發(fā)酵氣息占據(jù)了辣子雞江湖的一席之地。而在安順舊州,炒雞時糍粑辣椒要比雞肉多出許多,“辣子雞”也就跟著變成了“雞辣子”。辣子雞在貴州已經(jīng)不單單是一道菜,而是已成為一種調(diào)味,無論走進哪家面館、粉館,都能吃到用辣雞作臊子的粉面。
一碗素凈的米粉,加上辣子雞就熱烈了起來。 攝影/吳學文
“糍粑辣椒+雞肉”的基礎(chǔ)公式,還能在黔味宮保雞丁上再應(yīng)用一遍。與之相比,川菜的宮保雞丁用的則是干辣椒段。此外,川味宮保雞丁加油炸花生米,黔味宮保雞丁不加。黔味宮保雞丁要加入甜醬,這又是川味宮保雞丁不用的調(diào)料。黔味宮保雞丁爆炒出鍋前還要加入帶有醪糟的滋汁,使得香辣味辣而不猛,吃起來有小荔枝回味,怎一個“香”字了得。
宮保雞丁的“宮保”,得自貴州人丁寶楨。 攝影/奇怪的食客
辣子雞和宮保雞丁這兩大王牌之外,貴州還有眾多吃雞方式。羅甸黃豆雞以黃豆的酥脆搭配雞肉的鮮嫩,是炒雞界的奇兵;桐梓碓窩雞入鍋前先經(jīng)歷一番捶打,去除血水雜質(zhì),又讓雞肉更加細嫩;柴火雞鐵鍋慢燉,貼一圈玉米粑粑,讓人誤以為來到東北;番茄雞讓番茄告別雞蛋,直接和雞肉搭檔,湯汁越煮越濃稠;赤水方竹筍燉雞將方竹筍的脆嫩與雞肉的鮮香融合,濃縮山野的極致之鮮;畢節(jié)大方豆干雞又可以同時滿足肉類愛好者和豆制品愛好者。
上:柴火雞;下:番茄雞。 攝影/小飛龍、奇怪的食客
貴州人偏愛大鍋烹煮,雞總是唱主角。
雞肉入菜,在貴州可以按照市域劃分,比如外焦里嫩的遵義烤雞,同時又可以細分到村,比如六盤水茨沖村的茨沖雞火鍋,總有一款讓你心動。如果嫌吃一大鍋雞太頂,那貴陽的雞湯飯不容錯過,鮮甜油潤的肥雞湯澆在米飯上,再扯一只雞腿,湯湯水水加大塊肉,從里舒服到外。
答應(yīng)我,到遵義一定要吃烤雞。 攝影/夜貓子二
雞肉在黔西南的興義還可以入餡制成雞肉湯圓,搭配雞湯和花生醬或芝麻醬,這是外地人驚詫、本地人最愛的“黑暗料理”。要論黑暗,涼拌雞血可是當仁不讓,生雞血凝固,變成果凍一樣的口感,與折耳根、糊辣椒、香菜、蒜米等同拌,再加醋、醬油等調(diào)味,吃一口,“打雞血”就變成了現(xiàn)實。
涼拌雞血,貴陽人的雞血布丁。 圖/小魔魚
貴州的雞到底為啥這么好吃?
在貴州,除了辣椒與雞的強強聯(lián)手,清燉雞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大派系。貴州人無辣不歡,可也深諳“鮮”的真諦。
鮮掉眉毛的菌菇雞湯。 攝影/吳學文
貴州人深知,好的雞肉尤其應(yīng)該清淡烹飪,最大程度釋放食材本味。黔西南貞豐的盜汗雞,用特制的盜汗鍋蒸制,下層加水、上層放土雞塊,蒸汽凝結(jié)的“汗”滴回雞肉,不額外加水卻能得到一鍋濃醇鮮美的雞湯,和云南的汽鍋雞異曲同工。在畢節(jié),人們會用豬肚包住本地散養(yǎng)土雞,再加本地的天麻同燉,吃肉喝湯,補身體又補快樂。
湯鮮味美的盜汗雞。 攝影/奇怪的食客
還有騸雞點豆腐,閹割后的騸雞肉質(zhì)細嫩,在點豆腐時加入,質(zhì)樸的豆腐中有了雞肉,味道復(fù)合,口感豐富。無論是燉湯還是點豆腐,都對雞的品質(zhì)要求極高,但凡在肉質(zhì)或肉味上有所欠缺,就無法成就美味。
攝影/奇怪的食客
騸雞點豆腐,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的奇妙組合。
在貴州的大小村寨、集鎮(zhèn),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雞在田邊街頭悠閑散步。貴州人對雞的品質(zhì)近乎“挑剔”,“走地雞”是基本款,“土雞”是入門級,而貴州各地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雞種。比如興義盜汗雞,就應(yīng)當選用興義矮腳雞制作,鮮味和口感才能達到水準。
貴州多山地,山間最適合散養(yǎng)土雞,雞既能增加運動量,保持緊致,又采食昆蟲野草,逐漸積累風味,所以貴州才能孕育出眾多各具特色的名雞品種。黔東南榕江小香雞,成年體重不足1公斤,肉嫩味香,不需要過多調(diào)味就好吃;遵義赤水烏骨雞全身烏黑,生長在赤水河畔山林,以野草蟲子為食,營養(yǎng)豐富,燉湯極鮮;安順普定高腳雞,一雙大長腿,身材健美,肉質(zhì)緊實有嚼勁,適合炒辣子雞;遵義桐梓的花秋土雞,生長在高海拔山區(qū),是做婁山關(guān)黃燜雞的首選。
辣子雞一定要選用本地土雞。 攝影/夜貓子二
此外,貴州還有清鎮(zhèn)麻黃雞、威寧雞、六盤水烏蒙鳳雞、石阡土雞、普安盤江烏雞、平塘烏骨雞等等品種,在各自的地盤上各顯神通。
從不同吃法,到不同品種,貴州人吃雞這件事已然超越“果腹”,成為映照地域特色的一面鏡子。每一種雞、每一道菜,都承載著貴州的山水靈氣與人文情懷,雞在貴州也就有了其他食材難以撼動的突出地位。從整鍋滿足的辣子雞,到別出心裁的雞肉湯圓,再到點綴米粉的辣雞,雞肉無論是挑大梁還是跑龍?zhí)锥伎梢阅贸鼋^佳表現(xiàn),少了雞,貴州人的餐桌似乎都不完整了。可以這么說,不管是外地人到貴州,還是本地人在貴州,都免不了完成全省統(tǒng)一動作——殺雞吃!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攝影/陳偉紅
文 | 伊森
圖片編輯 | 王家樂
封圖、頭圖 |夜貓子二
參考資料
《中國名菜滇黔風味》
《貴陽辣子雞》周之江
《辣子雞和雞辣子》李擇紅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