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中期,國民黨軍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整編”軍隊,集中配置了一批精銳部隊。
在網(wǎng)絡上,這批大約20個師的部隊也被稱為是“德械師”。
但實際上這些精銳部隊并沒有那么“德械”,其所使用的步槍、機槍、火炮等型號各異,只是將其在兵力編制方面充實統(tǒng)一,另外在本師建制內調整槍炮口徑型號并充實數(shù)量而已。
所以這些師的正式稱謂“調整師”,倒是更符合實情。
那么當時的一個調整師能有多少兵力?我們以第89師為例進行介紹。
第89師是1932年初,以武漢要塞司令部及所屬部隊,外加武漢分校部分人員組成,先以錢大鈞為師長,繼而由湯恩伯接任。
因此這個師的底子就是中央軍,因為早期師長就是湯恩伯,故而也稱為湯系中央軍的基干部隊。
在1935年開始整軍后,第89師也成為被調整的部隊之一。
其步槍全部換為中正式步槍、輕機槍為哈奇開斯、重機槍為馬克沁、迫擊炮為寧造版;另有日式山炮和歐洲進口的戰(zhàn)防炮、機關炮。
當然,鋼盔則是德式的。
因此說所謂的“德械師”并不符實,實際就是依照國府當時的資源,進行集中配置而已。
而在部隊編制和兵力數(shù)量方面,以1937年3月的統(tǒng)計為例。
其師部有官佐53人、士兵60人,合計官兵113人。
第89師下轄兩個步兵旅,即第265旅和第267旅。
第265旅旅部有官佐8人、士兵18人,合計官兵26人。
當時旅部原則上不設直屬隊,但20毫米機關炮到位后,不足一團一連,故而在旅級各編一個連,稱為小炮連。
第265旅小炮連有官佐6人、士兵133人,合計官兵139人。
而在旅的編制下,轄有2個步兵團。
其中第529團有官佐102人、士兵1837人,合計官兵1939人;第530團有官佐101人、士兵1884人,合計官兵1985人。
因此第265旅全旅的總兵力為4089人。
第267旅旅部有官佐9人、士兵18人,合計官兵27人;旅部直屬小炮連有官佐6人、士兵123人,官兵合計129人。
該旅轄有第533團,有官佐102人、士兵1843人,合計官兵1945人;第534團,有官佐100人、士兵1915人,合計官兵2015人。
因此第267旅全旅的總兵力為4116人。
除了兩個步兵旅外,第89師還有若干直屬營、連,而且這些直屬連都是實編狀態(tài),不是僅有名號。
第89師直屬炮兵營,該營有官佐37人、士兵611人,合計官兵648人;
第89師直屬工兵營,該營有官佐29人、士兵540人,合計官兵569人;
第89師直屬通信營,該營有官佐42人、士兵259人,合計官兵301人;
第89師直屬騎兵連,該連有官佐4人、士兵163人,合計官兵167人;
第89師直屬輜重連,該連有官佐5人、士兵135人,合計官兵140人;
第89師直屬特務連,該連有官佐6人、士兵218人,合計官兵224人;
第89師軍醫(yī)院,有官佐10人、士兵86人,合計官兵96人。
以上第89師直屬的3個營、3個連,外加軍醫(yī)院,總計有官兵2145人。
因此當時第89師的編制和兵力結構就是:
師部的113人,加上兩個步兵旅的8205人,再加上直屬隊的2145人,全師總兵力為10463人。
從第89師各部的情況可見,編制是編制,但其實各部即便編制相同,實際人數(shù)也略有差別。
而在調整師之間,各師的兵力實際上也不太相同。
比如第89師隔壁的第4師,總兵力就要比第89師多千余人。
但大體來說,調整師的步兵團兵力在2000來人、步兵旅有4000多人,另外師直屬隊還有個2000多人是問題不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