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吳昊 王佳潼
一壺清湯,兩把青頭,用剛烙出不久還冒著熱氣的大餅,卷上燉煮兩小時以上的豬肉,撒一把提味的芝麻鹽,再用刀將卷好的餅從中間切開,你一半我一半,你我吃了這一口鍋里的東西,從此便是一家人了。
這就是濰坊朝天鍋,一道標準的魯菜,一味征服一方水土人民幾百年的地方美食。今年4月,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山東百種非遺美食名單,濰坊朝天鍋成功入選;7月14日,山東省商務廳微信公眾號發(fā)布100款2025“山東省地標美食”名單,濰坊朝天鍋再次入選。作為濰坊的標志性地方美食,朝天鍋不僅僅是一道代表了“濰坊味道”的菜品,更是這方水土獨有的文化載體與象征,詮釋了這座城市獨特的人文價值。
丁俊方正在精心熬制朝天鍋湯
濰縣人念念不忘的“饞老鍋子”
傳說中因鄭板橋聞名于世
關于朝天鍋的傳說有很多,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與鄭板橋有關。相傳,鄭板橋在濰縣任職縣令時,寒冬臘月微服趕集了解民情,見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都在啃冷窩窩頭、吃冷煎餅,于是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鍋內煮著雞、豬的肚與腸、肉丸子等,趕集的人圍鍋而坐,一邊喝著熱湯,一邊從鍋里選幾塊自己喜歡的肉、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卷成火筒狀食用。后來,這種形式便延續(xù)下來,由于是露天擺鍋,且鍋頂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
但也有許多老濰縣人認為,早在鄭板橋之前這里便已有吃“朝天鍋”的習俗。據(jù)《濰城政協(xié)文史資料》第三輯中對朝天鍋的介紹:“設于集市,露天支鍋,圍一秫秸箔,名朝天鍋?!笨梢娖湓跒H縣民間早有傳承,據(jù)說鄭板橋在濰坊出任知縣,看到朝天鍋的吃法,雖欣賞其鍋的創(chuàng)意,但感覺格調不雅,于是提倡移于室內,在門市內掛牌待客,從此,朝天鍋正式“登堂入室”?!翱梢哉f是鄭板橋將濰坊朝天鍋‘雅化’了。”朝天鍋制作技藝(丁記朝天鍋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丁俊方說。
年過半百的丁俊方已經(jīng)做了20多年朝天鍋,只要是開店的日子,她每天早上6點多就去菜市場采購,8點左右回店里處理,差不多一個小時就能讓所有食材干干凈凈下鍋,小火慢煮兩小時以上,在這期間她跟店里的員工一起炸五香肉,炒蘿卜絲、土豆絲,偶爾還自己炒芝麻鹽、烙大餅等。等食客們到店的時候,香味早已彌漫在整個屋里,讓人欲罷不能。
“朝天鍋最開始的時候只有豬下貨,素菜也只有蘿卜絲和土豆絲,口感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香?!倍】》揭贿吿幚硎巢囊贿呎f,那時候老百姓肚子里沒什么油水,也沒錢買肉吃,饞得不行了,就買一卷朝天鍋,一口下去香得不行,吃完就有力氣干活了。所以即便是現(xiàn)在,上年紀的老濰縣人也會稱朝天鍋為“饞老鍋子”,像是在呼喚自己的老朋友,一下子就讓人覺得親切又熟悉。
一天最多能賣上千張餅
開車幾百公里只為這一口
“老板,幫我打包11個正宗朝天鍋!”近日,記者走進濰坊市東方路祥瑞朝天鍋,聽到有顧客正在點單。這是一家開了20多年的老店,店里飄著肉香味,一口冒著熱氣的大鍋格外顯眼,老板戴日華拿著舀子,正熟練地從鍋里把煮好的各種豬肉撈出來,放進盆里。
朝天鍋用料選擇十分豐富
“現(xiàn)在每天差不多能賣五百多張餅,多的時候能到一千張。”戴日華一邊忙一邊說,現(xiàn)在來吃朝天鍋的,除了本地人,還有很多外地游客。附近幾家大酒店也常推薦客人來這兒,讓游客嘗嘗濰坊的味道。
話音未落,又一位顧客推門而入。他叫李相慶,是從濟南特地開車220公里來的?!熬褪菫榱藖沓赃@口朝天鍋!”他說,“早就聽說濰坊朝天鍋肉嫩湯鮮,今天吃了,確實很好。”他一邊吃一邊說,以后也會推薦其他朋友來濰坊嘗嘗朝天鍋。
濰坊祥瑞朝天鍋店面不大,但很干凈。戴日華說,這家店20多年來一直生意不錯,首先就是要保證朝天鍋的品質和店內的衛(wèi)生環(huán)境。記者在店內看到幾張木頭桌子都擦拭得很干凈,而且顧客點單后,豬肉也會在鍋中再過一遍才卷,這樣保證讓顧客吃到嘴的每一口都是熱乎乎的美味。
“我們家這鍋老湯可是秘方,熬了二十多年了”,戴日華說起來語氣里透著自豪?!叭庖獰醯猛竻s不爛,餅要搟得薄而筋道,這樣一口咬下去才香?!彼嬖V記者,如今不管是平時還是節(jié)假日,都有不少外地游客拉著行李箱找來,就想嘗嘗這道濰坊的非遺美食。
每到吃飯點,店里人就很多,臨近中午12點時,二樓的包間都滿員了,一樓散桌也基本坐滿。戴日華負責點單,店員負責切肉、盛湯、卷餅、打包,雙方配合得很熟練,動作又快又穩(wěn),幾分鐘不到,一套熱騰騰、香噴噴的朝天鍋就遞到了客人手里。
除了豬肉、驢肉,店里還有啞巴辣椒、土豆絲、京醬肉絲等多種口味,滿足不同客人的喜好。不少老濰坊人也愛來這里,點一套餅、一碗湯,吃著聊著,一坐就是半天。
如今,朝天鍋不僅是濰坊人記憶里的老味道,也成了越來越多外地游客認識濰坊、喜歡濰坊的一個窗口。熱騰騰的鍋氣、香噴噴的卷餅,實實在在地卷起了這座城市的飲食文化和人情溫度。
中午時分,朝天鍋店里人聲鼎沸
承載獨特人文情懷
生動詮釋“好客山東”
“逢二排七大集間,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紅,下水香鍋面朝天?!边@曾是濰縣人熱火朝天圍坐在一起吃朝天鍋的景象。鄭板橋曾在《濰縣竹枝詞》中描述:“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由此可見,濰坊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商業(yè)繁榮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淳樸的民風,讓往來經(jīng)商的旅人都不禁在這座城市多做停留,坐在濰縣街頭,跟不知是來自哪里的商旅或本地的鄉(xiāng)親一起圍著一口大鍋吃飯,吃著吃著便成為熟人了。
在濰縣,只要是在一口鍋里吃過飯的人,那便是一家人。
濰坊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無論你來自哪里,無論你想吃什么,都能在這里找到認同與歸屬。恰如這口傳承幾百年的朝天鍋,隨著時間的變化,能卷的食材也變得越來越多。丁俊方說,如今的濰坊朝天鍋可謂是“大餅卷一切”,不會有人說你吃得不正宗,也不會有人覺得你口味獨特,要是遇上結伴的客人來店里一起吃,丁俊方還會體貼地將每卷朝天鍋切成兩段,這樣無論是吃不完想打包還是想跟同行的伙伴分著吃都極為方便。
“我們家沒什么配方,連料盒里的大料都極少,主要怕影響了湯本來的口感。這朝天鍋想要好吃,一是食材新鮮,二是處理干凈,做到這兩點,這一鍋就問題不大。”成為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后,丁俊方經(jīng)常參加各種活動,偶爾還會去校園里給孩子們講課。她自覺宣傳朝天鍋的重要性,只是遺憾這口大鍋不能隨身帶著,讓人少了很多體驗感。這幾年來找她拜師學藝的人很多,天南海北的人都有,她都認真教了,只因她覺得這門手藝本不難,只是需要多些耐心與恒心,再加些細心與良心,學不好她也不嫌他們,只是讓他們多吃兩卷,記得這味道,能多來濰坊就好。
這或許也是“好客山東”的另一種詮釋。無論你來自哪里,無論你去往何處;無論你因何而來,無論你為何離開,只要你來到濰坊,走進街頭巷尾的任何一家朝天鍋店,你都能與店里的其他食客一起圍鍋而坐,要一壺清湯,撒兩把香蔥和香菜組成的青頭,卷上一卷你想吃的肉或菜,盡情享受這片刻的寧靜與愉悅。如今的濰坊朝天鍋早已在時代的變化中衍生出了更多口味與樣式,但最原始的情感卻始終沒有變,在一口鍋里吃過飯的人,以后就是一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