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即將收尾,山西青銅博物館以一場孩子們親自參與的舞臺表演,為他們帶來全新的文博體驗之旅。8月29日,沉浸式舞臺劇《精靈與工匠》將在該館首演,提前一天,這部25分鐘的小短劇與媒體見面,參演小演員們分享了創(chuàng)排體會。
2600年前,一位青銅工匠接到任務:要為遠嫁的晉文公之女制作一件獨一無二的青銅禮器。做成哪種樣式呢,鼎????鳥尊?正在工匠為難之際,一群精靈入夢,帶他開啟了一段奇幻的創(chuàng)作歷程……沉浸式舞臺劇《精靈與工匠》,以晉公盤為靈感,結合銘文與史料,虛構出工匠在精靈幫助下克服困難、鑄造青銅盤的故事。
劇中的小精靈,由十多位海選的小演員扮演,他們通過舞臺表演,生動展現(xiàn)晉國工匠的“鑄盤”歷程,讓青銅器背后的歷史與情感在舞臺上復蘇。該劇融合文物、歷史、戲劇等多種形式,深入解讀“晉公盤”作為嫁妝的文化含義,引導觀眾感受父親的不舍、女兒的責任和工匠的執(zhí)著。
項目負責人吳楠介紹,作為山西青銅博物館“博物館戲劇教育”的首次嘗試,該劇將青銅工藝、禮制與歷史,轉化為藝術語言,為觀眾理解文物提供新途徑。參與表演的孩子們通過臺詞、形體和聲樂訓練,將晉公盤的故事與青銅紋飾的內涵呈現(xiàn)在舞臺上,實現(xiàn)從歷史觀察到文化表達的轉變。
排演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深入學習了歷史知識,掌握了表演技巧,還顯著提升了專注力、責任意識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28日的媒體場演出結束后,參演的孩子們有太多話要說了,有的說:“我們就排練了10天,很辛苦,但努力沒有白費,完成了一個好看的劇。”有的說:“排練中經歷了太多,剛開始,大家也不是太團結,慢慢的就合作順暢,團結一心要演好?!边€有的感謝創(chuàng)作團隊的老師,“幫我們找到了新的自己?!?/p>
該劇的創(chuàng)作團隊,有來自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優(yōu)秀青年導演李瑜,有來自太原話劇團兒童劇《博物館奇幻之旅》的執(zhí)行導演翟栩,聲樂和舞蹈指導也是優(yōu)秀的青年藝術家。
演出現(xiàn)場,觀眾通過這部作品感受到青銅器所承載的情感與智慧,在藝術體驗中建立起對歷史的感知力和文化自信,博物館成為一座“沒有圍墻的課堂”。吳楠表示,該劇將探索可持續(xù)運作模式,走進社區(qū)、校園進行巡演,并開發(fā)相關教育課程,使其成為常態(tài)化、系列化的博物館教育品牌項目,讓更多青少年在身邊就能接觸和體驗青銅文化的魅力。
8月29日、30日,該劇將在山西青銅博物館演出,其間,還將舉辦快閃互動、青銅器尋寶、打卡活動和特色周邊展覽,為公眾提供更豐富的博物館參觀體驗。(記者 陳辛華 文/攝)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