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四):后唐莊宗李存勖1
11.后唐莊宗李存勖
唐莊宗李存勖(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山西應縣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東節(jié)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賜以李姓,而改姓李,諱存勖,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山西應縣,五代時期后唐開國皇帝。小名“亞子”,藝名“李天下”,以勇猛聞名。
923年5月13日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后唐。后因義兄李嗣源被軍士擁戴造反,揮軍直取洛陽。宮中指揮使郭從謙為報仇,趁機發(fā)動兵變——興教門之變,將存勖殺害。
(1)家世出身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為沙陀酋長。祖父朱邪赤心因鎮(zhèn)壓龐勛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jié)度使,封晉王,駐節(jié)太原,建立河東割據(jù)勢力(晉國)。當時,梁王朱溫盤踞宣武鎮(zhèn)(治所汴州,在今河南開封),控制中原地區(qū)。李克用與朱溫為爭奪中原霸權,進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晉爭霸戰(zhàn)爭。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深得父親寵愛。他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而且精擅音律,可謂文武雙全。
(2)早年經(jīng)歷
乾寧二年(895年),邠寧節(jié)度使王行瑜聯(lián)合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鎮(zhèn)國節(jié)度使韓建,攻入長安(治今陜西西安),謀廢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zhèn)叛亂。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zhàn),并入朝獻捷,受到唐昭宗的夸獎與賞賜。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司空,遙領隰州刺史,后改領汾州、晉州。
天復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復,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于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李克用因而釋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滄州(本屬橫海鎮(zhèn),時為幽州鎮(zhèn)治下),幽州節(jié)度使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復無常,不愿發(fā)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占據(jù)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zhèn)也歸附于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只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崩羁擞盟烨曹姽ト÷褐荩ㄖ谓裆轿鏖L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后梁,史稱梁太祖。他改元開平,定都于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后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祐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后梁相對抗,成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脅。是年五月,朱溫派十萬兵馬圍攻潞州,修筑夾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與梁軍對峙年余,卻始終不能解除潞州之圍。
(3)襲任晉王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jié)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于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拜,甚至慫恿叔父李克寧發(fā)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jiān)軍張承業(yè)、大將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wěn)固了國內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于二十九日抵達潞州北面的黃碾(在今山西長治)。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經(jīng)此一戰(zhàn),晉國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后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溫遣軍三千進駐深州、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zhèn)。成德節(jié)度使王镕、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與晉國結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為盟主。李存勖力排眾議,毅然發(fā)兵相救。他親率晉軍東進,于是年十二月進至距離柏鄉(xiāng)五里處的野河(今滏陽河支流)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zhàn),激怒梁將王景仁,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他利用地形優(yōu)勢,以逸待勞,在梁軍疲憊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zhàn),梁軍伏尸數(shù)十里,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李思安僅率數(shù)十騎連夜逃歸。成德鎮(zhèn)、義武鎮(zhèn)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4)兼并河北
柏鄉(xiāng)之戰(zhàn)后,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后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qū),以消除后顧之憂,首要目標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jié)度使的燕王劉守光。他采用驕兵之計,聯(lián)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zhèn),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尚父,以滋長其野心。劉守光卻以為六鎮(zhèn)是畏懼幽州兵威,更是驕狂。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于天祐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飛狐口(在今河北蔚縣),聯(lián)合成德鎮(zhèn)、義武鎮(zhèn)一同征討劉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奪取涿州,進圍幽州。劉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賀德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景縣)。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符存審、史建瑭擊敗。朱溫羞憤發(fā)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弒殺。
天祐十年(913年),朱友貞發(fā)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zhèn)統(tǒng)轄的順州(治今北京順義)、檀州(治今北京密云)、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鎮(zhèn)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后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霸府,建立行臺,以唐朝皇帝的名義承制任命官吏。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節(jié)度使楊師厚病逝。梁帝朱友貞趁機將魏博鎮(zhèn)分為兩鎮(zhèn),以削弱藩鎮(zhèn)勢力,結果引發(fā)魏博兵變。變兵囚禁新任節(jié)度使賀德倫,請降于晉。李存勖乘勢進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并處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wěn)定亂局。他收魏博牙兵為親軍,親自兼領魏博節(jié)度使,隨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是年七月,李存勖進兵莘縣,與梁將劉鄩展開對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聲言回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zhàn)。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回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審的三面夾擊,在元城一戰(zhàn)中全軍潰敗,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此后,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衛(wèi)州(治今河南衛(wèi)輝)、洺州(治今永年東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邢州(治今河北邢臺)、滄州、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黃河以北除黎陽(治今河南??h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梁晉形勢從此發(fā)生逆轉。
天祐十四年(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附契丹,并引契丹軍南下。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親率五十萬大軍,入寇幽州。守將周德威孤軍堅守幽州,同時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遂命符存審、李嗣源、閻寶統(tǒng)領七萬步騎,北上救援。是年八月,李嗣源率援軍抵達幽州城外,大敗契丹軍,解除幽州之圍。此戰(zhàn),晉軍俘斬以萬計,繳獲牛羊、輜重無數(shù)。
(5)夾河對峙
契丹敗退,北疆暫保無憂。李存勖開始調兵南下,推鋒至黃河岸邊,與梁軍夾河對峙,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
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shù)座營寨,攻陷楊劉城(魏州通向鄆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東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并攻掠至鄆州(治今山東東平)、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一帶。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訊倉皇趕回汴州,組織復奪楊劉城。但謝彥章數(shù)次用兵,始終未能收復楊劉城。
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調發(fā)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zhèn)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一舉滅梁。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內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今山東鄄城西北),與梁軍展開血戰(zhàn)。晉軍大敗,周德威戰(zhàn)死。李存勖被迫據(jù)土山自保。當時,圍山梁軍多是步卒,立足未穩(wěn)。李存勖采用閻寶、李建及的建議,以騎兵突擊,終于反敗為勝,擊潰梁軍。此戰(zhàn),晉軍雖乘勝奪取濮陽,但也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攻汴州,只得撤歸河北。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審進據(jù)德勝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豐西南),并夾河修筑南北兩城。梁將賀瑰圍攻德勝南城,并以竹索連結戰(zhàn)船橫列河面,將李存勖所率援軍阻在黃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斧劈火燒,沖破了梁軍船陣。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后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jù)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而李存勖也征發(fā)數(shù)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余戰(zhàn),互有勝負。
(6)建國稱帝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節(jié)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陜西大荔),叛梁降晉,結果遭到劉鄩的圍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審、李嗣昭、李建及出軍援救,在同州、渭河兩次大敗劉鄩,并追擊至奉先(治今陜西蒲城)一帶。河中鎮(zhèn)從此歸附于晉國。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軍將張文禮煽動兵變。李存勖迫于形勢,授其為成德兵馬留后。不久,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zhèn),一同遣使勸進,請李存勖建國稱帝,被李存勖拒絕。八月,李存勖命閻寶征討成德鎮(zhèn),圍困鎮(zhèn)州(治今河北正定)。張文禮驚懼病死,其子張?zhí)庤诱栖娛?,繼續(xù)負城頑抗。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勾結耶律阿保機,引契丹軍南下,意圖背叛李存勖,結果被義子王都囚禁。王都繼任節(jié)度使,不久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
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勖親率五千鐵騎北上,先后在新城(治今河北高碑店)、望都大敗契丹軍,解除定州之圍,并乘勝追擊至幽州。但與此同時,晉軍在鎮(zhèn)州卻連連失利,損兵折將。閻寶攻城受挫,羞憤病逝。繼任主帥李嗣昭、李存進相繼戰(zhàn)死。而梁軍則趁虛反撲,攻克衛(wèi)州、新鄉(xiāng)等地,重新奪回河北重鎮(zhèn)相州。是年九月,鎮(zhèn)州終因久被圍困,糧盡力窮,被符存審攻破。張?zhí)庤包h羽張?zhí)幥?、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處死,張文禮也被劈棺戮尸。李存勖又兼領成德節(jié)度使,將成德鎮(zhèn)直接納入晉國管下。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諸鎮(zhèn)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為國號,又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為七廟,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史家稱之為后唐。當時,后唐轄有魏博、成德、義武、橫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門、河東、河中、晉絳、安國、昭義等十三個節(jié)鎮(zhèn)、五十個州。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