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香文化,是刻在文明骨血里的詩意基因。它起始于春秋,成長于秦漢,完備于隋唐,鼎盛于宋元。當歷史的車輪行至兩宋,熏香藝術(shù)已從宮廷禮制躍入市井巷陌,成為達官顯貴、詩酒文人競相追逐的風雅游戲。
廣州博物館藏有西漢銅熏爐、東漢時期陶熏爐、清鎏金雙獸耳三足銅熏爐等?!跋闶貛X南”系列研學結(jié)合館藏文物通過舉辦香文化研學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文物、了解嶺南傳統(tǒng)廣式合香。
穿越四千年時光,中國香文化始終與文明同頻。從漢武帝鎏金銀竹節(jié)熏爐的皇家氣韻為始,一縷香魂始終縈繞在華夏先民的宗廟與生活之間。這些跨越千年的器物不僅是祭祀工具,更是中國人對“天人合一”哲思的具象化表達,在煙云升騰中完成著與天地對話的儀式。
宋代生活美學催生了獨特的養(yǎng)生智慧——文人士大夫?qū)⒀闩c按摩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會呼吸”的香錘。錦布包裹香料與絲綿,既可捶打經(jīng)絡疏通氣血,又讓香氣隨擊打沁入肌理。這種“敲”出來的雅致流傳至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稱之為“美人拳”,成為大觀園里怡情養(yǎng)性的妙物。一柄香錘,既捶出了文人風骨,也敲響了千年養(yǎng)生文化的回響。
合香錘,不止是按摩工具,更是承載千年香學智慧的非遺技藝。本次活動由廣式合香非遺團隊香學老師親授,帶你親手制作宋韻合香錘。從辨識六味天然香料——山蒼子、丁香、牡丹籽、薰衣草、乳香、龍腦開始,體驗合香之妙。經(jīng)古法調(diào)配,錘體散發(fā)舒心清氣,芳香分子透皮入里,助人凝神靜氣,扶本養(yǎng)正,氣正則身安。
敲打間,錘擊經(jīng)絡穴位,放松肌肉、疏通氣血;揮發(fā)香氣,通過嗅覺與皮膚雙重作用,舒緩情緒、療愈身心。這柄會“呼吸”的養(yǎng)生錘,將傳統(tǒng)合香技藝與中醫(yī)養(yǎng)生融合,讓你在動手制作中感受宋人風雅,收獲一份可隨身攜帶的療愈力。
活動時間:9月7日 下午14:30-16:00
活動地點:廣州博物館鎮(zhèn)海樓展區(qū)
活動費用:118/人,早鳥價98/人
活動人數(shù):30人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美編 | 肖穎琳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核 | 朱曉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