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起中國長城,人們總會先想到那些聲名遠播的關(guān)隘——東起渤海之濱、有“天下第一關(guān)”之稱的山海關(guān),西至戈壁大漠、扼守河西走廊的嘉峪關(guān),還有那句“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讓無數(shù)人魂牽夢縈的玉門關(guān)。這些關(guān)隘如同長城上的璀璨明珠,早已深深烙印在大眾的記憶里。
而在長城的眾多關(guān)隘中,“雁門關(guān)”同樣是響當當?shù)拿?,它不僅知名度極高,更有著“中華第一關(guān)”的美譽?;蛟S你在歷史課本里見過它,在古裝劇里聽過它,甚至在詩詞中讀到過它,但若是突然被問起“雁門關(guān)在哪座城市”,不少沒去過或是對它不夠熟悉的人,恐怕都會一時語塞,半天答不上來。
其實,“雁門關(guān)”這座傳奇關(guān)隘就坐落于我國的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境內(nèi)。作為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雁門關(guān)的地位可不一般——它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被列入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每一塊城磚都鐫刻著厚重的歷史印記。
自古以來,雁門關(guān)就有著“三關(guān)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guān)”的盛贊。從地理上看,它地處晉北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險要,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曾是中原王朝與塞外游牧民族的分界線,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節(jié)點。正因如此,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無數(shù)次慘烈的戰(zhàn)斗在此上演,金戈鐵馬的回響仿佛至今仍在山谷間回蕩。
至于“雁門關(guān)”這個名字的由來,也藏著一段頗有意思的傳說。由于關(guān)隘所在的雁門山山勢陡峭、高峻險峻,連南飛北往的大雁都難以飛越,只能從關(guān)隘附近的峽谷穿行而過,“雁門關(guān)”便因此得名。這個名字不僅形象地描繪出了關(guān)隘的險峻,更給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幾分詩意與傳奇色彩。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雁門關(guān)還見證了無數(shù)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北宋時期,楊家將一門忠烈在此戍邊抗遼,楊業(yè)、楊延昭等將領(lǐng)的英雄事跡至今仍被人們傳頌,雁門關(guān)也成了忠勇與家國情懷的象征;而西漢時期,“昭君出塞”的故事同樣與這里緊密相連,王昭君正是從雁門關(guān)出發(fā),肩負著和親的使命遠嫁匈奴,為中原與邊疆的和平穩(wěn)定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故事讓雁門關(guān)不再只是一座冰冷的軍事建筑,更成了承載著民族記憶與情感的文化符號。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雁門關(guān)”早已褪去了昔日的軍事色彩,搖身一變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不僅保存了完好的關(guān)城、城墻、烽火臺等歷史遺跡,還通過實景演出、歷史展館等方式,讓游客能更直觀地感受古代邊關(guān)的風貌與文化。每年,這里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游客,他們沿著古老的城墻漫步,觸摸歷史的痕跡,聆聽傳奇的故事,雁門關(guān)也因此成為山西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點之一。
不過,即便雁門關(guān)的名氣如此之大,仍有不少人只聞其名、不知其地——沒去過之前,不知道它在山西省,更不清楚具體在忻州市代縣,這樣著實讓人覺得有些“尷尬”。畢竟,作為承載著中華千年歷史的文化地標,雁門關(guān)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它的“具體位置”,也值得被更多人親身探訪。對此,你還有什么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