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代價是一次靈魂的蛻變。
01
龔琳娜1975年出生在貴州貴陽。母親是工廠職員,父親是醫(yī)生。
家境普通,但父母都熱愛音樂。母親會拉手風(fēng)琴,父親唱京劇。
從小,龔琳娜就被灌輸了"不能平凡"的思想。
3歲學(xué)唱歌,5歲登臺,8歲就拿獎。

母親希望她成為最好的孩子,可也因太過嚴(yán)厲,讓她始終活在審視中。
她記得,有次去參加全國比賽,有人聽說她來自貴州,竟譏諷她吃老鼠肉。
龔琳娜從小就明白,不漂亮就要更努力。
14歲那年,她萌生"離開貴陽"的念頭。
靠著給一位音樂學(xué)院女生寫信,她找到了出路。

17歲,她一個人到了北京,考入了中國音樂學(xué)院附中。
在那里,她不被看好,普通話不好,外貌也不出眾。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能吃苦。
她起得最早,練得最多,最終以第一名考入本校。
她參加青歌賽拿下全國亞軍,進(jìn)入中央民族樂團(tuán),前途一片光明。

可就在這個時候,她遇見了那個改變她命運的男人——老鑼。
02
2002年,一個在北京的地下小劇場里,龔琳娜第一次看到老鑼。
他是德國音樂人,操著一口流利中文,彈著一把奇怪的箏。
他們在后臺交換了聯(lián)系方式,很快約了第一次音樂合作。
老鑼為她彈琴,她自由唱歌,從婉轉(zhuǎn)到激昂。

那晚,只有他們兩人。
他問她:這些聲音從哪來的?
她說:來自中國。
沒多久,她跟他去了德國,在森林邊的木屋住下。每天燒柴、采蘑菇,晚上彈琴寫歌。

2004年,他們結(jié)婚。婚禮在貴州山谷舉行,沒有婚紗,沒有戒指,只有花環(huán)與歌聲。
那一刻,她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愛情和人生。
兩人合作無間,創(chuàng)造了《忐忑》《金箍棒》《法海不懂愛》等“神曲”。
一時間,風(fēng)頭無兩。
她說,老鑼是她的靈魂伴侶、導(dǎo)師、戰(zhàn)友,是一生所托。

可誰知,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情,竟也悄然枯萎。
03
最開始的異樣,是他突然冷淡。
龔琳娜還不愿承認(rèn),總想著是不是生活太忙、壓力太大。
直到有一天,她問他:你是不是愛上別人了?
他回答得很冷:這和你沒關(guān)系。

她徹底懵了。后來,才知道,對方是奧地利一個離異的女人,還有兩個孩子。
這三年,老鑼經(jīng)常和她通信,還會為她寫鼓勵的信。
龔琳娜愣住了。她曾經(jīng)以為,婚姻最怕的是風(fēng)雨,沒想到更怕的是沉默和轉(zhuǎn)身。
“你不是不愛我了嗎?”
老鑼淡淡地說:在你身邊,我整個人都僵了。

從那之后,他們分床睡。家里仿佛住著兩個互不相干的人。
她還在努力維系那段關(guān)系,卻越來越力不從心。
“我們曾經(jīng)那么相愛,怎么會走到這一步?”她問。
老鑼只說:“我們已經(jīng)走到了兩個方向?!?/p>
04
她終于明白,有些人離開,不是突然的,而是慢慢走遠(yuǎn)的。
2024年,離婚塵埃落定。
她沒大哭,也沒埋怨,只是在朋友家里,與老鑼合唱一首歌,說了再見。
她說,曾經(jīng)的婚姻那么美,才會有這樣的落差。但就像季節(jié)更替,再濃的春,也有散場的一天。

她選擇了體面地告別。
離婚后,龔琳娜搬到大理。
她租了一座白族老宅。屋外是蒼山,屋后是洱海。
她每天清晨開嗓,山鳥與她和鳴。她種菜、寫譜、教鄰居唱歌。
她說,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沒有名利場的喧囂,只有泥土與歌聲。
她在院子里唱《秋詞》,唱得朋友淚流滿面。

她用節(jié)氣寫歌,唱給春風(fēng)與秋雨。
沒有燈光舞臺,但她說:風(fēng),就是她的伴奏。
05
有一次,鄰居問她:你不買房,不怕沒有歸屬感嗎?
她笑著說:房子是時間的,歌聲才是自己的。
她教鄰居唱歌,說唱歌不是吊嗓子,是呼吸、是情緒,是喚醒身體的共鳴。
她還帶著村里的阿婆、孩子們組成"鄰居合唱團(tuán)",唱《茉莉花》、唱古詩詞。

三十個普通人,在她的帶領(lǐng)下,唱出了各自的生命。
龔琳娜說,高雅的藝術(shù)不該關(guān)在劇場里,它該在陽光下,在田埂邊,在鍋碗瓢盆之間。
她的兩個兒子也長大了。母子三人經(jīng)常結(jié)伴旅行,像朋友一樣。
她說,離婚沒有讓她失去愛,而是更懂得愛。
從前,她總覺得自己要靠父母、靠丈夫,如今,她靠自己,也活得很好。

她曾是央視民族唱法的亞軍,也是“神曲”女王。
她唱《小河淌水》令人潸然,也唱《忐忑》引發(fā)爭議。
但如今的她,已經(jīng)不再需要標(biāo)簽。她是龔琳娜,一個用聲音喚醒靈魂的人。
她不再是那個站在萬人演出廳里的歌手,而是坐在大理陽光下,給樹唱歌、對鳥清唱的女人。
她說,歌聲是靈魂的出口,是與天地溝通的方式。

不為取悅,只為表達(dá)。
結(jié)語
那些年,她在婚姻里痛過,也幸福過。她信過愛情,也曾被背叛。
可她最終選擇了:不抱怨,不沉淪,不放棄自己。
就像那首《自由鳥》唱的那樣——

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自己困在籠子里,她沒有尖叫、沒有發(fā)狂,而是默默尋找出口,最后輕輕飛起。
如今她站在山水之間,唱著屬于她自己的旋律。
春日已至,鳥鳴不息,她的歌聲,也在天地間流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