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見過誰靠吃同伴長大吧?咱們?nèi)祟惪砍燥堥L個子,小樹靠吸收陽光雨露抽枝展葉,可遠在宇宙里的星系,偏偏選了最霸氣的成長路,吞掉其他小星系,把別人的物質(zhì)變成自己的養(yǎng)分。天文學家管這叫星系并合,聽起來挺專業(yè),其實就是星系世界里最平常的長大日常,只是這份日常,一演就是幾億年。
這事兒的核心推手是引力,一種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力量。當兩個星系離得足夠近,引力就會像無形的手一樣把它們往一起拉。先有反應(yīng)的往往是質(zhì)量小的星系,大星系的引力會慢慢把它扯變形,像把軟糖拉長似的。小星系外圍的恒星、氣體和塵埃會被一點點剝離,形成長長的星流,這些星流能在宇宙里飄上好多年,有的甚至能延伸幾十萬光年。被剝離的物質(zhì)不會亂飄,會沿著螺旋狀的軌跡慢慢靠近大星系中心,最后徹底融入進去,就像小支流匯入大河,再也分不出原來的模樣。
哈勃太空望遠鏡幫我們拍下了不少星系吞食的瞬間,每一張都像宇宙的生活照。比如蝌蚪星系,光聽名字就知道它的樣子,星系主體亮得明顯,后面拖了一條老長的尾巴,那條尾巴就是它吞小星系時扯出來的恒星和氣體,已經(jīng)存在了幾億年。還有一對天線星系,本來是兩個獨立的漩渦星系,撞在一起后,兩邊各伸出來一條弧形星流,遠看像昆蟲的觸角,所以才叫這個名字。其實,咱們住的銀河系其實也是個資深吃貨,現(xiàn)在正慢慢剝離大麥哲倫星系的物質(zhì),天文學家還通過觀測恒星的運動軌跡發(fā)現(xiàn),銀河系過去已經(jīng)吞過好幾回小星系,比如人馬座矮橢球星系,這些被吞的伙伴現(xiàn)在成了銀河系的一部分。
星系吞食不全是件破壞性的事,它其實是宇宙里的重生。兩個星系撞在一起時,氣體和塵埃會被狠狠壓縮,像擠壓海綿會出水一樣,這些壓縮的物質(zhì)會在短時間內(nèi)催生出大量新恒星,天文學家把這叫星暴,有時候恒星形成的速度能比平時顯著增強。星系的樣子也會跟著變,比如兩個差不多大的漩渦星系合并后,原來的圓盤結(jié)構(gòu)會慢慢消失,最后變成圓滾滾的橢圓星系,如果大星系吞了好幾個小星系,體積和質(zhì)量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就連星系中心的超大質(zhì)量黑洞也會被影響,合并過程中會有很多物質(zhì)掉進黑洞,讓黑洞變得更活躍,發(fā)出更強的光,在宇宙里形成明顯的信號。
咱們的銀河系未來也會經(jīng)歷這樣的合并時刻。天文學家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銀河系會和鄰居仙女座星系相遇,仙女座比銀河系大一點,這場相遇不會是瞬間的碰撞,會持續(xù)數(shù)十億年,大約30億年后開始接觸,70億年后完成合并,最后兩個星系會徹底合成一個更大的橢圓星系,大家還給這個未來的星系起了個名字叫Milkomeda,把銀河系的牛奶(Milky)和仙女座的編號(M31)結(jié)合在了一起。不過不用擔心,恒星之間的距離其實特別遙遠,比如太陽和最近的比鄰星之間,太陽和比鄰星之間的距離遠超太陽系本身的尺度,足以容納數(shù)千個太陽系行星軌道的大小,所以太陽直接撞上其他恒星的概率幾乎為零,只是到時候夜空會變得完全不一樣,現(xiàn)在熟悉的星座可能都認不出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