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元素化學的挑戰(zhàn)
元素周期表是科學史上的偉大成就之一。
目前,元素周期表共列出了118種元素,這些元素按垂直的“族”(性質(zhì)相似)和水平的“周期”(原子序數(shù)從左至右遞增)進行排列。其中,錒系元素(原子序數(shù)89-103)和鑭系元素(原子序數(shù)57-71)通常會被單獨列出,置于元素周期表的底部。
在某些元素尚未被發(fā)現(xiàn)之前,這張周期表就已成功預測了它們的質(zhì)量、密度、與其他元素的成鍵方式,以及許多其他性質(zhì)。然而,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底部的那些最重的元素,傳統(tǒng)的預測規(guī)律便可能不再適用。
長期以來,研究質(zhì)子數(shù)極多的元素——比如錒系元素和超重元素(原子序數(shù)>103)——的化學性質(zhì),一直是極具挑戰(zhàn)的任務。巨大的實驗挑戰(zhàn)使得科學家一直無法直接識別這些原子所生成的任何分子種類。
最近,在一項新發(fā)表于《自然》的研究中,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88英寸回旋加速器,開發(fā)了一套新的技術(shù),合成并直接識別出含有錒(原子序數(shù)89)的分子和含有锘(原子序數(shù)102)的分子。
這是科學家首次對原子序數(shù)大于99的元素所構(gòu)成的分子進行直接測量與識別。
加速、捕獲與識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88英寸回旋加速器加速一束鈣同位素(??Ca),分別轟擊銩(1??Tm)靶與鉛(2??Pb)靶。隨后,再利用伯克利氣體分離器,將產(chǎn)生的錒系離子、未反應的束流材料,以及反應副產(chǎn)物分離開來,之后再將錒系離子送入FIONA光譜儀進行測量。
研究人員合成了含有錒(Ac)和锘(No)的分子,這兩種元素分別位于錒系元素序列的兩個極端。(圖/Kent Leech / Berkeley Lab)
在FIONA光譜儀中,錒系離子會被引入一個充滿氦氣(He)的氣體捕集器。在這里,離子與氦氣相互作用,并被還原為二價電荷態(tài)。由于氣體捕集器中殘留了非常微量的水蒸氣(H?O)和氮氣(N?),這使得二價錒系離子得以與這些殘留的雜質(zhì)結(jié)合,形成配位化合物。
研究人員觀察到锘離子(紫紅色)可以與不同數(shù)量的氮分子(藍色)和水分子(紅白)形成化學鍵。(圖/David Dixon and Sarah Sprouse/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nd Jennifer Pore/Berkeley Lab)
一旦這些錒系分子形成,研究人員便將其轉(zhuǎn)移到一個射頻四極冷卻-聚束離子阱中。這一裝置可在最長50毫秒內(nèi)將離子束縛住,在此期間,離子持續(xù)與氦氣發(fā)生碰撞,直至最終達到熱平衡。待其完成冷卻后,這些分子被FIONA的質(zhì)譜儀重新加速,并依據(jù)其質(zhì)荷比進行識別。
揭開超重元素化學
過去,科學家曾普遍認為,實驗裝置中對氣體的嚴格凈化會使殘留的水與氮微乎其微。但新的實驗表明,F(xiàn)IONA裝置中殘留的極微量的氮氣與水,就足以讓反應發(fā)生。
FIONA裝置的性能遠超以往的同類儀器,不僅速度更快,靈敏度也更高,這對于研究重元素和超重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至關(guān)重要。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含有大量質(zhì)子的元素不僅制備極其困難,而且衰變速度非???。
過去的實驗只能測量含超重元素分子衰變時產(chǎn)生的次級粒子,而無法確定其最初的化學種類。大多數(shù)實驗結(jié)果只能給出一系列可能的分子,并且是基于對已知元素的行為進行假設(shè)而推測得出的。現(xiàn)在,新方法首次通過直接測量分子的質(zhì)量來加以鑒定,從而不再依賴這些假設(shè)。
這一成果為下一代的“每次1個原子的化學”(one-atom-at-a-time chemistry)打開了大門。它讓科學家可以真正去研究超重元素的化學,并追問它們是否在元素周期表上處于正確的位置。
除了加深我們對重元素與超重元素的理解之外,這項研究還有望在醫(yī)療用放射性同位素中發(fā)揮作用。例如,22?Ac(錒-225)在治療特定轉(zhuǎn)移性癌癥方面就展現(xiàn)出巨大潛力,但因為制備難度大、產(chǎn)量極低,嚴重限制了臨床試驗和治療的開展。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類放射性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未來就可能更高效地制備出所需的特定分子。
#參考來源:
https://newscenter.lbl.gov/2025/08/04/new-technique-sheds-light-on-chemistry-at-the-bottom-of-the-periodic-tabl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42-y
https://physicsworld.com/a/making-molecules-with-superheavy-elements-could-shake-up-the-periodic-table/
#圖片來源:
封面圖&首圖:Kent Leech / Berkeley Lab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