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經(jīng)歷了免疫聯(lián)合化療8期,病情卻仍在進展;更換方案后再戰(zhàn)8周期,甚至加上了靶向治療6次,復(fù)查結(jié)果依然令人失望。化療副作用讓她不堪重負,最終選擇嘗試中醫(yī)。
令人驚喜的是,服藥3個月后,她每天能步行五六千步,CEA指標也從70↑降至12↑,最近一次復(fù)查更是降到5↑。但就在復(fù)查前的十多天,她卻備受“睡眠不好、容易驚醒”的困擾。
為什么明明指標持續(xù)向好,卻仍然夜不能寐?
袁希福院長一針見血:“這是心態(tài)作祟!明明看到好轉(zhuǎn),卻還在胡思亂想?!彼麖娬{(diào),“已散防亂”中的“亂”正是“心亂”。太多患者陷入恐懼和焦慮的陷阱,病急亂投醫(yī),反而延誤治療。
“治病先療心”,袁院長認為,越是樂觀,療效越好。
他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經(jīng)歷過多次治療失敗,身體和心理都已瀕臨崩潰。在袁院長的耐心開導和成功案例的鼓勵下,老人重拾信心,調(diào)整心態(tài)后病情竟奇跡般好轉(zhuǎn),多年保持穩(wěn)定。
但也有反例:有些患者病情本來不重,卻因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即便接受最好治療,效果也不理想。
正是這些鮮明對比,讓袁希福院長深知“情緒”才是抗癌的關(guān)鍵砝碼。他常說:“精神不垮,即使病至晚期,生命永遠留有一線生機?!?/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