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百姓家庭資產大都集中在房子上這一點毫無爭議,很多人都清楚,只不過該如何去破解是難上加難。
8月25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創(chuàng)院理事長屠光紹在某論壇上表示,為什么消費不足?就因為城鎮(zhèn)居民的財富結構70%是房地產。而且居民負債結構70%主要是按揭,就是買房子的按揭。
所以,這兩個70%制約了居民家庭的消費。也就是說由于資產結構的配置不合理,影響了老百姓的消費水平。
對于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很多像北京的居民手握千萬房產這很普遍,但消費水平卻遠遠落后。雖然用幾十萬撬動了1000萬的身價,看似房子值錢了,但并沒有變現,仍然是紙面財富,如果不賣掉,可能就無法改變現實生活。
當然有人抬杠說,房子值錢了可以作抵押等,沒錯,但是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你讓他貸款干嘛去?大多數都是老老實實買套房子自己住著。
房地產時代的紅利到底讓哪些人富了?這個不用多說??隙ú皇沁@些人,反而是炒房的買來買去真的賺了。普通老百姓買個房子也就是順便能賺就賺。
所以,屠光紹表示,實物資產過去是房地產,在相當程度上是充當了或者是扮演了金融投資的功能?,F在房地產依然非常重要,但是要回到正常狀態(tài)。要通過財富管理,實現從實物資產轉到金融資產上來,增加金融資產。另外,特別是要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
多渠道增加城鄉(xiāng)居民財產性收入,這句話大家不陌生,國家已經在多個場合提到過,可是該如何增加呢?指望房地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買房即賺基本不太現實了。
屠光紹認為,居民財富結構的轉型中,從單一配置,錢不多的時候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只有一個雞蛋只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談不上配置,整個財富的增長要求從單一配置到多元化的配置。
屠光紹還曾表示非常認同吳曉求的觀點。
8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表示,居民部門超過65%、接近70%的財富集中在房地產領域是不正常的經濟現象。未來應逐步引導居民部門財富更多地配置于金融資產,特別是證券化金融資產,這被認為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標志。
其實,對于房地產的態(tài)度,吳曉求一向比較客觀理性,他說過,不能把房地產過于金融化,也不能把房地產“妖魔化”,更不能炒作,金融資產要成為替代品,我們必須要提供越來越多的流動性好、收益和風險相匹配的證券化金融資產,讓居民的資產配置可以進行有效組合。
的確,正因為投資渠道狹窄,老百姓即使有錢也只能選擇買房,這就導致房地產過度火熱,從而給今天留下了隱患。當房子已經逐步回歸居住屬性,老百姓指望薪酬收入致富是很難的。
屠光紹認為,從薪酬收入到財產收入,這是未來大勢所趨。但我認為,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早點放棄對房地產買即賺的幻想,需要就買,不需要也不用糾結,覺得合適,就當自住改善就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