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海市民日校開班成為熱議話題。從早到晚,申城市民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在申城,人們的學習需求呈現顯著時空差異:白天,全職媽媽、銀發(fā)群體、自由職業(yè)者等群體擁有碎片化時間;夜晚,職場白領、青年學生等群體渴望通過學習,既增長知識,又緩解壓力。市民日校與夜校的互補設計,精準切中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日校課程并非都在早上開課,像西岸大劇院的芭蕾課選擇下午1時,既避開早高峰,又讓學員在自然光與江景中享受藝術熏陶;市群藝館的戲劇課安排在下午3時,恰好銜接全職媽媽送完孩子后的空閑時段。從“藝術早課”“午間一小時”“都市(下)午茶”到“市民藝術夜?!保招Ec夜校的課程設計,因時段差異形成特色互補,構建全時段學習型社會。
日校的另一個突破,在于將學習場景從傳統(tǒng)文化館延伸至城市地標,讓學習融入城市肌理,讓市民在欣賞江景、漫步商圈的過程中自然接觸藝術。同時,通過學習資源的下沉與共享,緊扣時代需求與個體成長,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當學習超越功利目的,成為自我實現的途徑,學習型社會的內涵便得到了升華;當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隨時可及”,城市便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新動能。
原標題:《日校夜課,學在申城丨新民快評》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攝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方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