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剔透的土筍凍,鮮美熱乎的面線糊,還有軟爛入味的姜母鴨……伊拉克美食博主@老王在中國 的泉州之旅,始于味蕾的驚奇,終于情感的共鳴。
“呀哈比比,我是你們的好兄弟老王!”8月初,在短視頻平臺擁有超三千萬粉絲的伊拉克美食博主@老王在中國,身著標志性西裝現(xiàn)身泉州街頭,沉浸式體驗閩南美食。
他略帶異國口音的漢語和風趣的解說,迅速點燃了網(wǎng)友對這座閩南古城的新熱情。他發(fā)布的泉州系列打卡視頻在網(wǎng)絡上走紅,不僅引發(fā)國內網(wǎng)友的熱評,也讓許多外國觀眾感受到泉州的舌尖魅力。
2025年8月初,伊拉克博主“老王在中國”來到泉州,和蟳埔女習俗非遺傳承人黃麗泳一同體驗泉州夜市?!袄贤踉谥袊?圖
老王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作為常年背著相機穿梭在城市街巷的視頻博主,他走過太多霓虹閃爍的都市,也見過不少商業(yè)化濃重的古鎮(zhèn),直到踏上泉州的土地,他才知道,原來真的有一座城能把“人間煙火”和“千年底蘊”揉得如此恰到好處。
“泉州人把簡單的生活發(fā)揮到極致,該玩玩,該吃吃,還時不時跟朋友一起轉一轉,走一走,大家相互認識,很快樂,也很有人情味?!崩贤跽f,泉州是一個很有生活氣息的城市,這里的人不慌不忙,把吃夜宵、品茶香的日常過出滋味;這里的橋藏著千年故事,每一塊石板都刻著團結的密碼;這里的面線糊冒著熱氣,一口就能暖到人心底。
泉州古稱“刺桐”,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是一座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歷史。視覺中國 圖
宋元時期,“海絲起點”泉州因滿城刺桐花開被譽為“刺桐之城”;千年之后,順著新海絲之路而來的伊拉克老王卻覺得泉州更像一朵正待盛放的花,含著讓人心甘情愿放慢腳步的魔力,也藏著蓬勃昂揚的生長活力。
“感覺像回家了一樣”
“在泉州吃了三天,我的嘴巴和大腦一直在對賬。”作為視頻博主,老王抵達泉州后,老王搭乘“摩的”直奔網(wǎng)紅夜市——泰禾海絲蜉風夜市。琳瑯滿目的攤位前人頭攢動,烤生蠔的滋滋聲、攤主的吆喝聲與食客的歡笑聲交織成一片,誘人的香氣瞬間點燃了他的探索熱情,讓他不禁感嘆:“泉州的夜市太有活力了!”
老王在泉州夜市感受到了濃濃的熱情和溫暖。“老王在中國” 圖
他舉著相機穿梭于攤位間,不時有網(wǎng)友上前合影,還有不少游客、攤主送上各式各樣的小吃。一位熱心市民送的土筍凍瞬間吸引了他的目光。望著晶瑩剔透的凍體中清晰可見的“土筍”,老王好奇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隨即對土筍凍的爽滑彈牙贊嘆不已,“這真的不是皮蛋嗎?居然是蟲子做的?口感太神奇了。”
他一邊對著鏡頭分享新奇體驗,一邊感受泉州夜市的熱情。周圍食客也被他的反應逗樂,紛紛推薦起其他美食。這份輕松歡樂的市井溫情讓他真情流露:“感覺像回家了一樣?!?/p>
老王說,在泉州的街頭,他不僅沒感受到“陌生人”的距離感,還被濃濃的熱情包圍。他走在路上,會有人跟他打招呼說“呀哈比比”;他在小吃攤前猶豫,會有人向他推薦“必點清單”;他在海邊漫步,會有小朋友祝他“玩得開心”。老王覺得,這里的人好像天生就懂得怎么把“陌生”轉化成“熟絡”,讓初來乍到的人感覺回到了老家。
在老王眼中,這份主動搭話的善意和毫無保留的熱忱,是泉州這座城最鮮活的溫度。而在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洪其錚眼中,這份溫度的底色,實則是泉州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自覺,“泉州人對家鄉(xiāng)的愛與自豪,從來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是從心底里長出來的認同?!?/p>
正是這份對本土文化的篤定與珍視,讓泉州人面對外來游客時,始終帶著一份松弛的自信與從容——不刻意討好,不盲目迎合,卻能用最真誠的姿態(tài)迎接八方來客。
用美食連接山海
泉州的味道不止于夜晚的喧囂。清晨的西街菜市場旁,一碗熱氣騰騰的古早味面線糊讓老王連連稱奇,“這面線一絲一絲,細得像頭發(fā)一樣?!?/p>
老王學著本地人的吃法,將酥脆的油條掰成小段泡入湯中,吸飽湯汁的油條與滑嫩的面線在口中交織出獨特的口感,直呼“這是一種無法預判的美味,吃下去之前說什么我都不信”。
后來老王才知道,面線糊在泉州人的生活里,早已不只是一碗簡單的早餐,更像是一種融入日常的“生活儀式”。老人早起會來一碗,一邊讀報一邊吃;上班族趕時間,會打包一碗在路上喝;甚至有人晚上加班回來,也會特意繞到店里吃一碗,用熱乎的滋味驅散一天的疲憊。
面線糊對泉州人來說,不只是一份簡單的早餐,更像是一種“生活儀式”。視覺中國 圖
在洛陽橋畔,金黃酥脆的海蠣煎亦讓他興奮不已,咬開時海蠣的鮮甜在舌尖綻放,“我知道為什么叫‘海里見’了,吃一口感覺掉進了海里?!?/p>
姜母鴨的體驗則帶來了另一重驚喜。在他的鏡頭下,熱氣騰騰的砂鍋上桌,蓋子揭開的瞬間,老姜的辛香與鴨肉的濃郁香氣彌漫開來。他夾起一塊鴨肉,輕輕一抿便骨肉分離。
“為什么叫姜母鴨呢?”他好奇地發(fā)問,隨后不禁連連感嘆:“這該叫‘好吃鴨’,肉質軟爛、一口脫骨,連骨髓都入味?!钡弥@道美味需慢燉兩小時,他更加贊嘆不已,忍不住又加了半只鴨,就著香濃的湯汁連吃了好幾碗米飯:“第一次嘗到這樣的鴨肉做法,好吃不膩,根本停不下來?!?/p>
老王在品嘗姜母鴨后,不禁連連感嘆:“這該叫‘好吃鴨’?!薄袄贤踉谥袊?圖
敢吃道地的“陌生”食物,是融入一座城最快的方式。從‘海里見’的海洋味到姜母鴨的陸地香,泉州用味道向老王講述了一場山海相遇的故事。
刺桐之城將持續(xù)盛放
將視角從街市拉向世界地圖會發(fā)現(xiàn),泉州與伊拉克的山海相遇,要更早一些。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宋元時期就與包括伊拉克在內的阿拉伯國家有著密切往來。
彼時阿拉伯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泉州,見到滿城燦若紅霞的刺桐,便以“刺桐之城”贊譽泉州,這一美名逐漸傳遍世界。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等名人都曾在他們的著作中記載了泉州的這一別稱。
泉州盛開的刺桐花。視覺中國 圖
而在老王看來,這座城市更像“一朵即將盛放的花”,畢竟一座敢用千年眼光做事的城,怎么可能不綻放。
“這座城市能夠容納他人,并且將他人的優(yōu)點展示出來,一直在不斷改進?!崩贤跽f,泉州從古至今都是一座有格局、能包容的城市,“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泉州未來的發(fā)展會更好”。
正如老王所說,包容與格局是泉州與生俱來的氣質,而美食便是泉州最柔軟的包容。河南燴面與姜母鴨共享一條街,咖啡店的隔壁是賣土筍凍的推車……用老王的話說,這里從不拒絕外來滋味。
老王表示,在泉州的時間有限,自己都是盡可能地用美食展現(xiàn)泉州文化。但在品嘗美食之余,他也抽出時間去開元寺、洛陽橋、海交館、月亮灣等當?shù)孛麆賲⒂^游覽。
在洛陽橋邊,當?shù)嘏笥迅嬖V他,這座橋是北宋太守蔡襄帶頭建設的,當時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窮人家捐顆雞蛋也算心意。
“從建一座橋到建一座城,靠的都是‘一起使勁’的團結,這樣的故事應該被大家知道?!崩贤醺嬖V記者,在洛陽橋,他知道了什么是團結、堅持和力量;在海交館,他知道了什么是多元文化并存的開放與包容。這座城沒有太多華麗的標簽,卻用古橋里的故事、煙火里的滋味,讓人忍不住想再來一次 。
老王在海交館參觀。 泉州文旅 圖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時間到泉州好好地轉一轉、看一看。”老王表示,因為時間關系,他沒能走遍泉州,但對于下一次的泉州行,他已經(jīng)有了想法——到?蟳埔簪花,到永春體驗白鶴拳,到南少林看一場演武。
因為老王的真誠與自帶的話題度,此次泉州行還令他收獲了“‘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國際旅游推薦官”稱號。他表示,第一次來到泉州,這座閩南古城的文化與美食讓他欣喜,“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鏡頭與敘述,捕捉泉州與眾不同的魅力,將真實動人的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p>
老王收獲了“‘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國際旅游推薦官”稱號。泉州文旅 圖
老王的故事只是泉州吸引國際游客的一個縮影。
“依托過境免簽等政策,泉州持續(xù)發(fā)力國際傳播工作,不僅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形式,多角度展示泉州的世界遺產(chǎn)風貌、非遺文化、民俗風情與旅游資源,還將依托2025絲綢之路旅游聯(lián)盟年會、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節(jié)、國際文創(chuàng)大賽等國際性活動,進一步擴大城市國際知名度與吸引力。”泉州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擁有22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的“世遺之城”,泉州入境旅游市場迎來強勁增長。
據(jù)泉州市文旅局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數(shù)同比增長95.5%;全市入境游客旅游花費同比增長83.3%。
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泉州正成為許多海外博主、國際旅居者、華裔華人族群心中“來了就不想走”的目的地。他們用腳步丈量街巷,用味覺感受風情,也用鏡頭與文字向世界講述“泉州故事”。
在他們的視角下,刺桐花開又一季,古港新城的故事,永遠講不完。
海報設計 鄭達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