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贊
看過來
1991年星湖文聯(lián)文學作品一等獎
GO
作者:王福賢
去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六的晚上約了幾位舊同窗到星湖水月宮東側的湖心亭聚會。一來值此中秋佳節(jié)領略水月巖云的夜景,二來在這幽靜的地方敘舊舒懷,別有一番情趣。
△月色下水月宮。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勇強 攝
△水月巖云。李顯才 攝
八月十六的月亮比八月十五的還要圓且又大,就像一面明鏡懸掛在空中。在湖心亭向東北仰望,崧臺頂峰的攬月亭離月亮只有咫尺之距,倘若站在亭上伸手便將明月攬入懷中。
△星湖賞明月。葉偉華 攝
月光灑在大地,紅墻綠瓦的水月宮披上銀色的晚裝,月光灑在湖面上,秋風拂過,泛起微微銀波,銀波過后,明鏡般的月亮出現(xiàn)在平靜的湖面上。我們倚著湖心亭的欄桿仿佛伸手可撈水中月。大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感覺。
△水月宮。江海洋 攝
星湖的秋夜是多么寧靜,在灰黑色的夜空籠罩下,眼前只有水和月,還有我們。在我們中間有高級工程師,有行政干部,有美術工作者,有人民教師。有男的有女的。我們青少年時的假日大都是在這水和月的境地里度過的。那時候我們都是一群天真爛漫的中學生,純真的友情就像清澈的湖水,坦白的胸懷,就像中秋的明月。水月宮是我們假日必到之地。
△夜星湖。聶偉健 攝
△夜星湖。王耀曦 攝
在繁花似錦的春天,我們漫步水月長廊,憧憬著屬于我們美好的明天。
在輕松愉快的暑假里,榕蔭臺是我們最好的休憩之地,坐在涼風習習的榕樹下,腦海里泛起五光十色的遐想,隨著碧綠的湖水一起蕩漾。
△水月宮。 西江1號 攝
當秋風送爽金色世界來到人間,水月宮的桂花香飄滿庭的時候,我們又開始新學年的拼搏了。
秋去冬來相思紅葉凋落,水月宮依然披著綠裝,令人對水月宮有著海一樣的深情,對水和月有著詩一般的依戀。我們曾下決心,要把七星巖景區(qū)建成“東方日內(nèi)瓦”。
△水月宮。西江1號 攝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各人先后踏上自己的征途。為了祖國的需要,有的奔赴黃土高原,有的踏足東海之濱。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都留下我們的足跡。
大概是因為水是家鄉(xiāng)清,月是故鄉(xiāng)明的緣故吧,經(jīng)過幾十年的蹉跎歲月,如今我們陸續(xù)回到這水和月的境地,加入建設旅游名城的行列。
△七星巖湖水。西江1號 攝
是的,我們贊美水。因為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能維持生命。水洗一清,除掉一切污垢,水灌田園,萬物呈現(xiàn)生機。黃河的水哺育著中華大地,長江的水滋潤著大江南北,星湖的水美化著南國端城。炎熱的夏天假如沒有水那是何等的難受。水與人們的生活太密切了,乃至當今有人用水作為金錢的代名詞——“水為財”。
△梁亮 攝
△李顯才 攝
是的,我們贊美月,因為月帶給人們美好的追求。致使人們欲上九天攬月,敢下海底撈月,多少游子月下思鄉(xiāng),激起無限的愛國之情。多少燕侶月下諦盟,愿有情人終成眷屬。
△新哥 攝
△梁亮 攝
△小揚揚 攝
我們贊美水,也贊美月。水何止是生命之源,月何止是美的化身。她們清晰透明純潔通亮的品質(zhì)不正是人們追求的廉潔的象征嗎?難怪水月宮也罷,水月禪林也罷,不管取其松花水月之意,抑或鏡花水月之意都離不開“水月”二字。當人們步入水月圣地之時,一些人不由得祈求普天之下有更多為政清廉的再世包公。而另一些人也許會在水月面前懺悔,反省自己是否為政清廉。所以自古以來人們把水和月視作神靈來奉拜,這就是水月宮以水月二字命名的緣故吧。
◆ 編輯:鄒泳琪
◆ 一審:龍愛文 陳楚
◆ 二審:鄧俊麗
◆ 三審:童益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