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風
帶著一點溫柔,也帶著一點堅定
教師節(jié),不只是一個節(jié)日
更像是一場安靜的回望
回望那些站在講臺上的人
他們是“星光引路人”
用一支粉筆、一段話、一個眼神
悄悄改變了無數人的方向
今天,我們走進幾位老師的故事
他們有的在城市,有的在鄉(xiāng)村;
有的教語文,有的教體育
也有的,教的是生活本身
他們不說偉大
只說“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
但正是這些“該做的事”
一年一年,把一代人,送往更遠的地方
作為一名扎根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能投身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浪潮,我深感幸運。從牽頭搭建“備教學評一體化”體系,到看著集團校的孩子們用上我們設計的AI通識課,每一步探索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
我們開發(fā)“雙校驗系統(tǒng)”,是想讓技術更安心地服務教學;構建“感知-理解-創(chuàng)造”的學習路徑,只為讓每個孩子都能觸摸AI的溫度。而名師工作室的輻射引領,更是讓我看到,一個人的探索能帶動一群人的成長。
未來,我仍會帶著對教育的敬畏與熱愛,繼續(xù)在AI與基礎教育融合的道路上深耕,讓技術真正成為賦能教學、滋養(yǎng)成長的力量。
三十一年前,我懷著初心走進海淀鄉(xiāng)村小學,成為一名教師。我相信,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在語文課堂中,我基于紅英“對話語文”理念,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學生的深度交流,讓思維在對話中生長。通過構建“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習作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細心觀察,在思考中沉淀感悟,在表達中獲得成長。見證一個個曾經畏懼寫作的孩子重獲表達自信,讓我深切體會到語文教育是真正觸及心靈的事業(yè)。
我成立“閱微”讀寫工作坊,用心陪伴青年教師成長。深夜備課、周末研磨,我們共同探討、相互啟發(fā)。我愿如“尾燈”,以微光照亮同行者的道路。
三十一年初心未改,我愿繼續(xù)守護每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在語文教學這條路上,安靜而堅定地走下去。
扎根雪域,是我無悔的選擇。盡管高原缺氧、遠離家鄉(xiāng),但孩子們清澈求知的眼神,就是我堅守的全部動力?!叭毖醪蝗本瘛?,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援藏教師扎根奉獻的真實寫照。我始終堅信,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希望、鑄牢共同體意識的心靈工程。通過推動教學改革、培養(yǎng)本地師資、建設特色社團,我希望能為西藏教育事業(yè)留下“帶不走的財富”,真正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吹叫@設施日益完善,孩子們茁壯成長、笑容燦爛,我感到無比欣慰。這份榮譽屬于所有為之奮斗的教育同仁。援藏是一生的牽掛,我愿繼續(xù)做一名雪域園丁,用愛與責任照亮孩子們的未來之路。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每天都與青春和汗水為伴。在操場,在球場,我和孩子們一同奔跑、跳躍,感受他們對運動最純粹的熱愛,也見證他們?yōu)閴粝肴σ愿暗哪?。陽光跑時,他們如駿馬馳騁,眼中閃爍堅定、身影寫滿力量——那正是青春最動人的畫面。
我深知,體育不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我始終努力營造積極、快樂的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運動中收獲自信與成長。我的使命,是以體育為火種,點燃他們心中的夢想;以身體為舟楫,載他們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愿孩子們帶著強健的體魄、堅韌的意志和向上的精神,勇敢追光,一路向前。而我,將繼續(xù)站在操場上,做那個點燃火炬的人。
作為清華附中的思政課教師,每次站上講臺,尤其是新學期第一課,我都深感責任重大。這學期高二《哲學與文化》的開學課上,我和學生重溫“八女投江”的故事,不是單純講歷史,而是想借這個生死抉擇的瞬間,讓他們思考“人為何而堅守”,理解哲學不僅是“愛智慧”,更是“愛與智慧”的結合——認識世界時,心中要裝著大愛。
我始終覺得,思政課不能只講理論,每學期的導言課,我都會圍繞“何為中國青年”展開,從鄉(xiāng)村振興里的奮進者到“五四”時期的吶喊者,就是想讓學生看到,責任與擔當從來不是空洞的詞,而是在一代代人實踐里傳承的精神。
最近備課,“繪事后素”四個字總在我腦海里浮現。教育和做人一樣,得先守住本質與本心,祛除功利的浮躁??吹綄W生說我的課能給高中生活添點明亮,能成為他們面對未來的底氣,我就知道,這份用熱愛澆灌的教育事業(yè),值得一直堅持下去。
我為自己作為一名基層教科研人而自豪。我的角色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理論轉化與實踐代言間游走,這份獨特的使命感是我工作的熱情之源。
搭建橋梁,重在促進真實的對話與共創(chuàng)。作為“學習科學與游戲化實踐共同體”的牽頭人,我?guī)ьI全國20余省市、70余家單位的老師們共同實踐游戲化教學,項目最終榮獲教育部“優(yōu)秀”等級。這讓我深切體會到,將前沿理論與一線實踐結合能迸發(fā)巨大能量,這亦是“橋梁”價值的體現。
回望來路,我滿懷感恩。感謝海淀區(qū)教科院吳穎惠院長多年來的“嚴管厚愛”,為我打下堅實基礎;感謝專家學者的榜樣引領與同伴們的激勵碰撞。教育研究并非獨行,正是在這份守望相助中,我找到了堅守的幸福。
教師節(jié)
不是歌頌,不是儀式
是一次停下來
認真看看那些“普通人”的機會
他們沒有改變世界
只是陪一代又一代人,慢慢長大
那些說過的話,改過的作業(yè)
早被時間吹散
但總有人記得——
有人因為一句話
第一次覺得自己沒那么差
有人因為一個眼神
決定再堅持一下
今天,我們不說“春蠶到死”
也不說“蠟炬成灰”
只說:謝謝您,教師節(jié)快樂!
不為別的
只為您曾點亮過我們的一段路
記者:郭思岐、祖佳琪、高玉超、
闞麗麗、景天、王艷潔
制圖、編輯:羅雨涵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