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布妞出去玩,她被路邊一籠子的倉鼠吸引了。
于是,她路都走不動了,蹲下身來,好奇地看看這只,又興奮地看看那只。
賣倉鼠的阿姨趁熱打鐵:“小朋友,喜歡不?喜歡就帶一個回家養(yǎng)?!?/p>
布妞抬起了頭,滿臉渴望地望著我:“媽媽,我想要買這個!”
說實(shí)話,我不想買。
之前也給她買過小金魚、小烏龜,前面幾天她還新鮮,按時喂食、換水,可到后來,就都成了我的工作。
不過,我沒有直接說“不行”,也沒有立馬答應(yīng),因?yàn)槲抑?,?句話不能說。
一:“好,給你買”
“媽媽,我想要買這個?!?/p>
孩子開口要東西,很多時候,有些家長會覺得,只要孩子喜歡,那就給他買吧,自己省一點(diǎn)也沒關(guān)系。
再說,不給他買,他哼哼唧唧大人也煩。
于是,很多人,出于愛,只要孩子開口,他就豪爽地拿出手機(jī):“好,給你買?!?/p>
但其實(shí),這樣的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我想要什么,就都能得到。”
只是,隨著孩子長大,他想要的東西,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呢?
當(dāng)然越來越多對不對?
而我們,是不是也隨著孩子長大,能力越來越強(qiáng)、賺得越來越多呢?
不!
即便我們的能力在增強(qiáng),但也趕不上孩子長大的速度。
更何況,等孩子長大、我們變老,我們的能力,其實(shí)是越來越差的。
所以,當(dāng)孩子習(xí)慣了他要什么,我們就馬上給他買,那他長大后,也會理所當(dāng)然地要這要那。
而當(dāng)我們給不起的時候,他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怨恨:
“為什么你不給我買?別人的爸媽都給買車、買房、留財(cái)產(chǎn),你為什么不給我買呢?”
看,無限制地滿足,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反而可能養(yǎng)出一個對你充滿抱怨的孩子。
我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媽媽支招,很是受用。
她說,每次孩子想要她買什么,她都同意。但是孩子得寫“申請”。具體說明:
為什么想買?
它有哪3點(diǎn)最吸引你?
你能玩多久?攤到每一天是多少錢?若只圖新鮮怎么辦?
網(wǎng)上有沒有性價(jià)比更高的?
只要以上這些寫完了,她就給孩子買。但孩子就成功寫了一次,后來就很少纏她了。
我覺得這方法不錯,我可以同意你買,但你不能沖動消費(fèi),而要想清楚,為什么要買?如何買?買下它后果是什么?
這可比“好,給你買”有意義多了。
二:“買它有什么用?亂花錢”
我一位姨,只要孫子開口要東西,她就拿起那個東西,左看看右看看,然后開始“挑刺”:
“就這幾塊破塑料,要這么貴?專門騙你這小孩子的。”
“這有什么好吃的,不就是一點(diǎn)水果加點(diǎn)奶油,回去多吃點(diǎn)蔬菜不比這好?”
“就這么一個破娃娃,你也想要?你看它都丑成這樣了,咱不要它?!?/p>
每次她講這些,孩子都一直在旁邊翻白眼,表示不想跟她說話。
為了避免孩子亂花錢,每次孩子要什么,我姨就把這東西說得一無是處。
但她不知道的是,“阻止孩子亂花錢”和“貶低孩子的愿望”,是兩回事。
當(dāng)我們說,你喜歡的這個東西不好、不值得時,抨擊的,是他的愿望。他慢慢就會覺得:
“我想要的,都是些沒價(jià)值的東西?!?/p>
“我的想法都是錯的?!?/p>
“我不配擁有更好的?!?/p>
這種“不配得感”和“無價(jià)值感”,會讓孩子慢慢閉嘴。
他長大后,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壓抑自己的愿望。
哪怕一起出去吃飯,別人問他想吃什么,他都說“隨便”、“都行”、“聽大家的”。
因?yàn)?,他害怕自己想吃的東西,是“不好的”、“不劃算的”、“出錯的”。
所以,當(dāng)孩子想要什么東西時,就算不給買,我們也別去貶低他的愿望本身。
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孩子:
“家里已經(jīng)有很多類似的玩具了?!?/p>
“這個月預(yù)算超支了?!?/p>
“這個月已經(jīng)買過玩具了,可以等下個月再買?!?/p>
這樣,他就知道,不給買,是真的有原因,而不是他這個渴望本身錯了。
三:“別人怎么不要買,就你要買?”
比較,帶給孩子的,不是激勵,而是傷害。
當(dāng)孩子想要什么東西,我們開始拿“別人家孩子”跟他比,怎么別人不要買,就你要買?怎么別人家孩子聽話,你不聽話?
比多了,孩子雖然嘴上不說,但他內(nèi)心卻會有個聲音:“我不如別人。”
長大以后,他就會活得很累,處處留心“別人比他好的”地方,而看不到“自己好”的地方。
即便在別人眼里,他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很厲害了,但他內(nèi)心,依然會覺得:“我不夠好,我不如別人。”
所以,即便要拒絕孩子買東西,我們也不要拿出“別人家的孩子”,來踩自家孩子一腳。
我們可以共情他:“看得出來,你很想要這個,它確實(shí)蠻可愛的呢?!?/p>
然后告訴他我們的態(tài)度,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記得,用“同時”,而不用“但是”:
“同時呢,媽媽看了下,這個月你已經(jīng)買了5個玩具了。咱們約定過,一個月只買一個的。”
為什么不用“但是”?
“但是”是一個轉(zhuǎn)折詞,孩子一聽你用但是,他就知道你想說什么,他那股“我不想聽,我就要”的勁就來了。
最后,我們問問他怎么辦:
“這個月買玩具的次數(shù)已經(jīng)用完了,這可怎么辦呢?”
把問題拋給孩子,不是我不買啊,是這個月你已經(jīng)把額度用完了啊。
孩子的“理智腦”往往就上線了:“好吧,那我們下個月再買吧?!?/p>
搞定!
我的經(jīng)驗(yàn)是,布妞如果真的非常喜歡,心心念念,那到了該買玩具時候,她一定會記得。
但大部分,她等到想買玩具的時候,早已經(jīng)忘了當(dāng)初隨意看中的那個玩具了。
另外,這個方法的前提是,我們跟孩子商量好,一個月買幾個玩具,并且堅(jiān)定地執(zhí)行,不能他一撒嬌就讓步多買。
然后,我們答應(yīng)他的,也一定要買給他。不然,孩子就不會再相信我們。
“媽媽,我要買這個!”遇到孩子這么說,你一般怎么回他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