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漢明帝劉莊,來源:圣帝明王善端錄圖冊)
同樣是守成皇帝,有的守著家業(yè)吃老本,他卻一邊平叛亂、通西域,一邊把佛教第一次正式引進中國;爹是開國皇帝劉秀,他不僅沒活在光環(huán)下,還把“光武中興”推上了新臺階。
漢明帝劉莊,咋把“守業(yè)”玩成了“開拓”?
建武四年的元氏縣(今河北元氏),軍營里的帳篷被炭火烘得暖暖的,陰麗華剛生下個男孩,劉秀湊過去一看,樂了,這孩子方臉寬額,氣色紅撲撲的,跟畫像里的唐堯似的。
劉秀摸著孩子的小臉蛋說:“就叫‘陽’吧,跟你娘一樣,給咱大漢添點陽氣?!边@孩子就是后來的漢明帝劉莊,那會兒誰也沒想到,他將來會讓一種外來的“神”,在中原大地扎下根。
劉莊的命,打小就比別的兄弟“金貴”。他娘是劉秀心心念念的陰麗華,當(dāng)年劉秀說“娶妻當(dāng)?shù)藐廂惾A”,后來雖因政治聯(lián)姻先立郭圣通為后,但心里最疼的還是陰麗華和她生的孩子。
劉莊剛會說話,劉秀就把經(jīng)學(xué)大師桓榮請來當(dāng)他的老師,10歲就能把《春秋》背得滾瓜爛熟,還能跟老師討論“城濮之戰(zhàn)為啥晉文公能贏”,這腦子,擱現(xiàn)在就是“神童”。
不過劉莊沒靠“媽寶”上位,12歲那年,他就憑自己的本事,讓劉秀刮目相看。那會兒劉秀剛頒布“度田令”,就是核查全國的土地和人口,防止豪強隱瞞。各地官員來匯報,陳留縣的文書里夾了句話:“潁川、弘農(nóng)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眲⑿慵{悶,問大臣們啥意思,滿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沒一個能答上來。
這時劉莊從旁邊的小榻上站起來,脆生生地說:“父皇,兒子知道。河南是京城,大臣們都在這兒有田;南陽是咱老家,皇親國戚多,地方官哪敢查?這是他們互相提醒呢!”
(圖:光武帝劉秀,來源:影視?。?br/>
劉秀一聽,拍著大腿說“對呀”,趕緊派人去查,果然跟劉莊說的一樣。經(jīng)這事兒,劉秀心里就有了譜:“這孩子比老大劉彊(郭圣通之子)有腦子,將來江山得靠他?!?/p>
民間有野史說,劉莊小時候還有“異象”,比如晚上睡覺會發(fā)光,或者身邊總有小鳥跟著。不過《后漢書》里只提了他“狀類堯”和12歲解度田令的事,那些野史大概率是后來為了凸顯他“天命所歸”編的,畢竟皇帝都需要點“傳奇色彩”,但咱得說真話,劉莊能當(dāng)太子,靠的是真本事,不是啥“神光護體”。
建武十七年,劉秀廢了郭圣通,立陰麗華為后,劉莊也從東海王改封為太子,改名“莊”。建武中元二年,劉秀去世,30歲的劉莊繼位,成了漢明帝。剛坐上龍椅,他就遇上了麻煩:兄弟們不服。
按漢朝的規(guī)矩,該“立長不立幼”,劉莊是老四,大哥劉彊雖然主動讓了太子位,但其他兄弟比如同母弟弟山陽王劉荊,覺得“憑啥你當(dāng)皇帝”。劉荊偷偷偽造了郭圣通弟弟的信,送給劉彊,勸他“起兵造反,奪回太子位”。劉彊是個軟骨頭,嚇得趕緊把信和送信人一起送到洛陽,交給劉莊。
劉莊看完信,氣得手都抖了,但沒立馬發(fā)作。他知道自己剛繼位,軍權(quán)還沒攥穩(wěn),要是殺了劉荊,其他兄弟肯定會慌,說不定會聯(lián)合起來反他。
(圖:漢明帝劉莊輕松應(yīng)對朝堂壓力,來源:影視劇)
他想了個招:先把這事壓下來,對外只說“有人惡作劇”,然后趕緊團結(jié)老臣鄧禹、劉蒼(他弟弟,支持他的),把京城的兵權(quán)換成自己人;又下旨善待郭圣通和劉彊,給他們加封地,讓那些觀望的兄弟知道“跟著我有好處”;最后大赦天下,減輕賦稅,老百姓一看新皇帝不錯,也都擁護他。
沒幾個月,劉莊就把局面穩(wěn)住了。劉荊見一計不成,又想裝瘋賣傻,躲進王府里胡言亂語,以為這樣劉莊就會放過他。
劉莊哪能看不出他的把戲,只是冷笑一聲:“想裝瘋避禍?沒門?!钡矝]殺他,只是把他貶到廣陵,讓他遠離京城,劉莊這招“軟中帶硬”,既沒落個“殺弟”的名聲,又解決了隱患,比那些一上臺就殺功臣的皇帝,高明多了。
穩(wěn)住內(nèi)部,劉莊就開始搞治國。他跟劉秀學(xué)“以柔治國”,但也加了點“鐵腕”。比如整頓吏治,有個縣令貪污了糧食,他沒像以前那樣貶官,直接砍了頭,還把案子昭告全國,嚇得那些貪官污吏再也不敢胡來。
他還繼續(xù)推行“度田令”,派專人去查豪強隱瞞的土地,查出多少收多少,分給無地的農(nóng)民,老百姓有了田,日子好過了,東漢的經(jīng)濟也越來越穩(wěn)。
有次大臣跟他說“現(xiàn)在糧食夠吃了,是不是可以修點宮殿?”劉莊搖頭:“父皇當(dāng)年住的宮殿就很簡樸,咱不能忘本。老百姓剛吃飽飯,別給他們添負(fù)擔(dān)。”他自己穿粗布衣服,后宮的妃子也不準(zhǔn)穿華麗的衣服,連馬皇后(后來的)都帶頭織布,宮里的開銷比劉秀時期還少,這樣的皇帝,在歷史上可不多見。
劉莊不僅會治國,還很會打仗,尤其是對付邊境的敵人。劉秀在位時,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族經(jīng)常來騷擾,劉秀因為剛打完天下,不想再打仗,就一直忍著。劉莊繼位后,見國庫越來越充足,覺得“該反擊了”。
(圖:馬武平羌,來源:AI生成)
永平元年(公元58年),隴西的羌族叛亂,太守劉盱和援軍都被打敗了。劉莊派馬武帶4萬人去平叛,打了快一年,才把叛亂平息。接著烏桓又來搗亂,遼東太守祭彤領(lǐng)兵出擊,劉莊還派了援軍,把烏桓打跑了。但匈奴還是個大麻煩,從永平八年到永平十五年,匈奴年年騷擾邊境,殺了不少老百姓。
永平十六年,劉莊決定“來個大的”。他不跟匈奴硬碰硬,先派竇固、耿秉屯兵涼州(今甘肅武威),然后聯(lián)合南匈奴、烏桓、鮮卑等族,一起夾擊北匈奴。竇固很會打仗,帶著大軍出酒泉,在天山打敗匈奴,還攻占了伊吾盧(今新疆哈密)。這一戰(zhàn),把匈奴打得好幾年不敢南下。
東漢的邊境,終于安穩(wěn)了。
更重要的是,竇固還派了個叫班超的人出使西域。班超是個狠角色,到了鄯善國(今新疆羅布泊附近),發(fā)現(xiàn)匈奴也派了使者來,想讓鄯善國反漢。
(圖:班超火燒匈奴帳篷,來源:AI生成)
班超沒等請示劉莊,連夜帶著36個隨從,火燒匈奴帳篷,殺了100多匈奴人。鄯善王嚇得趕緊表示“歸順大漢”,還把兒子送到洛陽當(dāng)人質(zhì)。其他西域小國見了,也紛紛歸附。
永平十七年,劉莊重置西域都護府,讓班超當(dāng)都護:自從王莽時期西域跟中原斷了聯(lián)系,65年后,終于又通了。西域的葡萄、苜蓿、胡蘿卜,順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原;中原的絲綢、鐵器、造紙術(shù),也傳到西域。劉莊這一手“通西域”,不僅穩(wěn)固了邊防,還促進了東西方交流,比他爹劉秀的“保守”,格局大多了。
劉莊這輩子,最讓人記住的,除了治國打仗,就是把佛教引進中國。這事得從永平七年的一個夢說起。
那天晚上,劉莊在南宮睡覺,夢到一個身高一丈六的金人,頭頂發(fā)光,從西方飛到宮里,盤旋了幾圈,又往西飛走了。劉莊醒了,覺得挺奇怪,第二天一早就召大臣們來討論。博士傅毅說:“陛下,臣聽說西方有個神叫‘佛’,長得就像您夢到的金人,說不定是佛來給大漢送福呢!”
劉莊一聽,來了興趣,立馬派蔡愔、秦景等十多個人,去西域找“佛”。這一行人走了三年,到了大月氏國(今阿富汗至中亞一帶),終于遇到了印度高僧?dāng)z摩騰和竺法蘭,還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像。蔡愔等人懇請高僧去大漢,兩位高僧答應(yīng)了,用白馬馱著佛經(jīng)和佛像,跟著他們回洛陽。
(圖:蔡愔帶著高僧和白馬回到洛陽,來源:AI生成)
永平十年,蔡愔帶著高僧和白馬回到洛陽,劉莊親自出城迎接,用對待諸侯的禮節(jié)招待高僧,把他們安排在鴻臚寺(負(fù)責(zé)外交的官署)住。第二年,劉莊下詔,在洛陽西雍門外修一座僧院,因為白馬馱經(jīng)有功,就叫“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現(xiàn)在還在洛陽,被稱為“中國佛教祖庭”。
關(guān)于“夢佛”這事,民間有野史說,劉莊夢到金人后,還派了人去印度,把佛骨也請回來了。但正史《后漢書·西域傳》里只記載了派蔡愔取經(jīng)、建白馬寺的事,沒提佛骨,所以野史不可信。不過不管怎樣,劉莊確實是第一個正式引進佛教的漢朝皇帝,他沒因為佛教是“外來文化”就排斥,反而用開放的態(tài)度接納,這在兩千多年前,確實不容易。
白馬寺建好后,攝摩騰和竺法蘭就在寺里翻譯佛經(jīng),比如《四十二章經(jīng)》,這是第一部翻譯成中文的佛經(jīng)。老百姓聽說宮里來了“外國神”,都跑去白馬寺看熱鬧,有的還跟著信佛。佛教就這樣慢慢在中國傳播開來,后來成了中國的主要宗教之一,劉莊這一個夢,沒想到改變了中國的文化格局。
劉莊不僅會選賢任能,選皇后也很有眼光。他的皇后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馬援是劉秀時期的名將,可惜早死,家里一度沒落。馬氏13歲入宮,不僅長得好看,還特別賢德,宮里的人都喜歡她,連陰麗華都夸她“懂事”。
劉莊繼位后,封馬氏為貴人,后來大臣們勸他立皇后,馬氏因為“德冠后宮”,毫無爭議地當(dāng)上了皇后。她當(dāng)了皇后后,還是跟以前一樣儉樸,穿粗布衣服,自己織布,宮里的開支被她管得井井有條。她從不為娘家謀私利,馬氏的兄弟想當(dāng)官,她還勸劉莊“別給他們實權(quán),免得他們犯錯”。
劉莊的太子劉炟(dá)不是馬氏親生的,是賈貴人所生,但馬氏把劉炟當(dāng)成親生兒子養(yǎng),教他讀書、做人,劉炟也特別孝順?biāo)?/p>
有次劉莊跟馬氏討論政務(wù),馬氏總能說出自己的看法,還不越權(quán),劉莊笑著說:“有你在,我少操很多心。”,這樣的皇后,難怪劉莊一輩子都寵她。
(圖:漢明帝劉莊,來源:影視劇)
永平十八年八月,48歲的劉莊在洛陽東宮病逝,在位18年,葬在顯節(jié)陵。他這輩子,沒像秦始皇那樣修長城,沒像漢武帝那樣窮兵黷武,卻在守成中開拓:平叛亂、通西域,讓東漢更穩(wěn);引佛教、興儒學(xué),讓文化更繁榮。范曄在《后漢書》里說他“危心恭德,政察奸勝”,真是一點不假。
劉莊的故事告訴我們:守業(yè)不是守著攤子不動,而是在穩(wěn)定中找突破;開放不是盲目接納,而是用包容的心態(tài)吸收好的東西。他沒活在父親劉秀的光環(huán)下,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把大漢的家業(yè)打理得更好,這或許就是“好皇帝”的樣子:不折騰,不任性,心里裝著百姓,眼里看著未來。
就像他引進佛教時那樣,不排斥外來文化,也不丟自己的根,這種“兼容并蓄”的智慧,放到現(xiàn)在,也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畢竟,真正的強大,從不是封閉自己,而是在守住根本的同時,不斷開出新的花。
本篇為歷史通俗演繹,主要參考《資治通鑒》《后漢書》,部分情節(jié)融合民間傳說與文學(xué)再構(gòu)。
參考資料:
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
(南朝)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本文部分配圖來自影視劇照/AI生成,僅為增強歷史氛圍與理解體驗,非史實復(fù)原,請讀者辨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