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遞運指南
進入2025年,無人配送市場一片火爆,是一片潛力巨大的藍海。
這個賽道里,有大廠平臺型(比如京東、菜鳥)、創(chuàng)新型(比如新石器、九識、白犀牛)、有觀望者、也有跨界者。
9月2日,聚焦于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lián)服務的德賽西威宣布"川行致遠"品牌正式成立,車規(guī)級S6飛翼款、S6側拉門款低速無人車公開亮相。德賽西威計劃開辟以低速無人車為核心的第二戰(zhàn)場,讓新產品駛入園區(qū)、樓宇、商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痛點。
在頭部企業(yè)與跨界玩家紛紛發(fā)力布局的背景下,作為賽道內典型的創(chuàng)新型代表,新石器又亮出了自己的市場策略。
據《證券日報》9月3日報道,新石器針對旗下主力車型X3、X6貨廂車,正式推出"零首付、零利息、48期分期"購車方案,同時重磅宣布兩車搭載的FSD(完全自動駕駛)服務可享終身免費使用與升級權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策略讓競爭白熱化的無人配送車更添"火藥味",是否會來一波無人配送車的價格戰(zhàn)?
一、價格戰(zhàn)早已開啟
其實,無人配送車的價格下跌早已不是新鮮事。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18年,一輛應用于末端配送的無人配送車包含服務費在內的價格約100萬元;2019年至2021年,物流無人配送車包含服務費的價格在20萬至30萬元之間。轉折出現在2022年,毫末智行推出12.9萬元的"小魔駝2.0",次年又將價格打至9萬元內。
隨后,無人配送車的降價態(tài)勢持續(xù)升溫。
2025年5月,九識智能發(fā)布的E6定價僅19800元,配合1800元/月的FSD訂閱服務;6月,新石器發(fā)布了X6無人物流車,首付僅需888元;同月,菜鳥推出新款無人車并同步啟動預售,該車型定價2.18萬,疊加限時優(yōu)惠后僅售1.68萬。
從2018年到2025年,可以看出,無人配從車的價格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快速下滑,這一趨勢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技術迭代的技術性降低、規(guī)模效應帶來的邊際成本優(yōu)化、頭部企業(yè)為搶占市場主動發(fā)起的競爭策略,以及商業(yè)模式轉型的綜合體現。
不難發(fā)現,無人配送車的商業(yè)模式已經從"捆綁銷售"轉變?yōu)?價值拆分"的結構性重塑,以往是"車體+服務費"的打包模式,將硬件成本與長期技術服務費用強綁定,無形中抬高了用戶的初始準入門檻;如今轉向"車體銷售與FSD服務訂閱分離"的新形態(tài),以靈活的服務模式適配不同用戶的長期需求。
如今,新石器開啟購車付費新模式,向該領域甩出王炸,把商業(yè)競爭拉向了新維度。
不過,這也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行業(yè)的競爭焦點,正從初期的"拼技術"轉向更深層次的"拼價格與服務"。
二、品質趨同,價格競爭是必然
從交付能力來看,截至7月底,新石器無人車已部署超過7500臺,余恩源稱年底實現1萬輛的部署目標;九識,已交付5000臺無人物流車;白犀牛,預計到2026年,活躍車輛將達到5000臺。
量的積累從來不是終點,其背后是服務能力的支撐。
當用戶選擇無人配送車品牌時,無非考慮以下四點:品質、路權、價格、服務。
品質與路權是基礎,當不同品牌的品質與路權逐漸趨同的時候,價格的吸引力與服務的差異化,便成為打動用戶、拉開競爭差距的核心決勝點。
整體來看,頭部玩家的品質,也就是技術上的差距正不斷縮小,差異化不再顯著。如今競爭的焦點,集中在路權的獲取、價格的優(yōu)勢與服務的差異化這三大核心維度上。
路權,是無人車合法合規(guī)、安穩(wěn)上路的通行證,就像我們開車上路需要駕駛證和行駛證一樣。
九識賦能客戶自主申請路權,新石器采用包辦路權的方式,白犀牛積極獲取路權的同時,依托順豐的網絡加速擴展,如今三方在全國多個城市獲得路權。
據界面新聞報道,"末端攔派是未來最大的降本空間,派費占單票成本一半以上。基于當前快遞行業(yè)的情況,中性假設下,若30%的件量由無人物流車配送,測算加盟制快遞企業(yè)可降本約4%。"因而,無人配送車是快遞企業(yè)成本破局的關鍵,但其費用對于很多網點來說仍然用不起,較低的價格便成為無人配送車企的突破口。
從收入結構來看,當前無人配送車企收入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車體銷售產生的車價收益,二是 FSD 服務訂閱帶來的持續(xù)性服務費。
此前,主流價格結構為裸車價格+FSD服務包月或包年收費。
對于這類模式,存在難以核算長期采購成本,被動接受FSD漲價,低價套路等問題,新石器推出的這一模式有利于消除這一顧慮。
不過,新石器對這一模式的實際落地成效與長期執(zhí)行能力,仍需后續(xù)市場的進一步檢驗與持續(xù)關注。
但是,此類服務費用的大幅下調,無疑將攪動行業(yè)風云,推動市場競爭從"硬件驅動"全面轉向"運營與服務驅動"的長期戰(zhàn)略維度。
看著無人配送車的價格一路"跳水",這番景象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快遞行業(yè)的慘烈價格戰(zhàn)、汽車市場的貼身肉搏,以及智能手機領域那場至今未熄的配置與價格的雙重內卷——歷史似乎總在重復相似的劇本。
快遞行業(yè)的智能革命已然開啟,這場革命的主角——無人配送車企競爭已然白熱化,無人配送車市場的未來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