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CUA)主辦的第三十二屆泌尿外科學術會議(CUA 2025)于2025年9月4-7日在大連市召開,以星辰大海之名,邀請到了全國泌尿外科專家一起分享、探討前沿的科研成果和診療技術,共襄學術年會盛舉,共繪學科發(fā)展藍圖。與會現場,醫(yī)脈通特邀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劉志宏教授接受采訪,談一談親屬腎移植話題相關學術內容。
醫(yī)脈通:由于目前供體的短缺,親屬腎移植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提供供體的渠道,您和團隊多年來致力于親屬腎移植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首先,能否介紹一下親屬腎移植有哪些優(yōu)點?
1
劉志宏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和大家探討親屬腎移植的話題。我們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腎移植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親屬腎移植的研究與臨床應用,也親眼見證了無數家庭因為這項技術重獲新生。親屬腎移植之所以成為治療尿毒癥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一些獨特的優(yōu)勢:
第一,組織配型成功率高,移植效果更好:由于供者與受體之間存在親緣關系,組織相容性比較好,HLA配型更容易匹配。這意味著術后發(fā)生排斥反應的機會降低,移植腎的長期存活率更高。我們國內多數移植中心親屬活體腎移植后移植腎5年存活率已超過90%,效果非常好。
第二,手術可擇期進行,準備更充分:與逝者捐獻的腎源不同,親屬腎移植是擇期手術。這意味著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完善的術前準備,確保供受者雙方都以最佳狀態(tài)迎接手術,患者能更順利渡過手術關。
第三,腎臟質量高,術后恢復更快:活體供腎的離體缺血時間明顯縮短。這大大減少了腎臟在獲取和保存過程中的損傷,移植腎恢復快,發(fā)生腎功能延遲恢復的幾率也大大降低,很多患者術中或術后很快就會有尿液產生。
第四,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因為術后排斥反應風險相對較低,免疫抑制劑的用量可能減少,相關藥物毒副作用也降低。同時,由于術后并發(fā)癥相對少,康復順利,能在術后用藥、檢查、護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上節(jié)省開支。
第五,情感與心理的積極影響:捐獻行為本身源于深厚的親情與無私的愛。這種源于血脈或親情的情感紐帶,能為受者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與心靈慰藉,不僅顯著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也大大提高了術后康復的主動性與依從性。這種強大的心理力量 ,是其他任何治療方式都難以替代的獨特優(yōu)勢。
醫(yī)脈通:由于親屬腎移植的特殊性,術前需要全面的評估,術后需要合理的康復。作為國內在該領域的帶頭人,請您談一談在親屬腎移植全流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在移植術后,供者和受者應該如何康復?
1
劉志宏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對健康供者的潛在風險是最需要關注的一點。捐獻腎臟是一項重大的外科手術,對供者而言存在術中風險(如麻醉意外、出血等)和術后風險(如感染、疼痛、血壓升高、血清肌酐水平輕微升高等短期并發(fā)癥)。盡管國內外長期隨訪研究表明,經過專業(yè)團隊的嚴格評估篩查,捐獻者長期壽命和生活質量不受影響,但捐獻后腎臟儲備功能下降,供者未來需要更加注意保護剩余腎臟,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熬夜、過度疲勞等。
此外,接受腎移植的患者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以防止排斥反應。這些藥物可能帶來一系列副作用,如感染風險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升高等。這是腎移植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我們現在也越來越重視捐獻過程中倫理問題與供受者心理健康的考量,必須確保捐獻是完全自愿、無任何強迫或經濟利益驅動的。供者可能會感到被家庭期待承受壓力,而一些受者則可能因接受親人的器官而產生內疚或負罪感。這些負面心理因素都會持續(xù)影響供受者的恢復后移植后生存質量。為避免這些問題產生,需要充分的術前評估、透明的溝通和持續(xù)的心理支持。對親屬移植家庭的全面心理評估也是我們團隊越來越重視的工作方向。
當然我們必須強調:并非所有親屬都適合捐獻。我們篩查過程中尤其需要警惕一些遺傳性腎病的風險(如多囊腎、遺傳性腎炎),親屬捐腎可能會將疾病風險或復發(fā)風險轉移給受者,并且影響供者自身的健康。
醫(yī)脈通:您和團隊在親屬腎移植領域有哪些突破?您認為在實施全流程中還存在哪些難點,應該如何攻克?
1
劉志宏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腎移植科是國內最早開展腎移植的團隊之一,也是國內較早開展腹腔鏡活體供腎獲取的單位,團隊在2013年就開始實施全腹腔鏡親屬活體腎移植手術。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這種微創(chuàng)方法切口更小,能減輕供者術后疼痛,并加快其康復速度,顯著提升了捐獻者的體驗和手術安全性。
我們團隊對多種復雜疑難病例有很豐富的處理經驗和應對能力,諸如高齡供體、血管變異(如多支腎動脈)、以及此前被視為禁忌的跨血型移植。通過血漿置換、免疫吸附等脫敏治療降低抗體水平,并與多學科團隊緊密合作,為這些高風險病例成功實施保駕護航。
同時我們正積極將機器人輔助手術等前沿技術應用于臨床,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提供三維高清放大視野和高度精準的機械臂,能夠使醫(yī)生更從容地處理血管變異等復雜情況,并在狹小解剖空間內完成精細吻合操作,從而顯著降低術中創(chuàng)傷,進一步改善供者與受者的術后恢復和長期預后。該技術尤其適用于體型肥胖或對美觀有較高要求的患者。機器人輔助腎移植手術的成功開展,充分彰顯了我們團隊具備實施國際領先復雜微創(chuàng)手術的技術實力。
專家簡介
- 劉志宏 教授 -
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移植泌尿外科行政主任。1997年畢業(yè)于上海醫(y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美國Thomas Jefferson大學博士后。現任中華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基礎學組和工程學組委員、中國男性健康聯(lián)盟常務理事、中國透析移植學會委員、上海市醫(y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上海市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微創(chuàng)學組委員、上海市免疫學會移植免疫專業(yè)委員會委員。臨床專長為泌尿系統(tǒng)良、惡性腫瘤,如腎癌、輸尿管癌、膀胱癌、腎上腺良惡性腫瘤的機器人/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和一體化治療。擅長親屬和腦死亡捐獻腎臟移植手術、圍手術期并發(fā)癥處理和長期隨訪管理。
編輯:Quinta
審核:劉志宏教授
排版:Cole
執(zhí)行:Zelda
本平臺旨在為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傳遞更多醫(yī)學信息。本平臺發(fā)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yè)的醫(y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y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fā)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