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是曹參。
首先,曹參軍功第一,這一點是公認(rèn)的。
在劉邦封侯的時候,劉邦以“功人功狗”的比喻,力排眾議,封蕭何為酂侯,食邑最多。
其實對于劉邦的封賞,功臣集團是不服的。
臣等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但是功臣集團服曹參!
在封賞完列侯,討論功臣排名時,眾人一致認(rèn)為曹參功勞最大,應(yīng)列為第一。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chuàng),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劉邦因為在封賞蕭何的時候,已經(jīng)令眾功臣屈從于自己的意見,在確定位次時,劉邦心里雖然仍想讓蕭何位居第一,但是又無法公開反對群臣意見。這從側(cè)面說明,曹參的戰(zhàn)績以及功勞眾人有目共睹。
即便貴為皇帝的劉邦,也需要鄂千秋來幫襯才能力壓群臣,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如果灌嬰的戰(zhàn)績更勝一籌,那這里跟蕭何爭攻的就不是曹參而是灌嬰了。
其次,韓信被劉邦帶回長安并降為淮陰侯之后,他知道劉邦對自己的能力心懷忌憚,所以為了自保或者消極抵抗,常稱病不上朝,但是他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家不管白天還是晚上,時常表現(xiàn)得怏怏不快,心懷不滿。
他更是羞于絳、灌同列。
“絳”指的是周勃,他被封為絳侯,“灌”指的就是灌嬰。
他為什么不羞于曹、絳同列,或者曹、灌同列呢?
要知道心高氣傲的韓信,劉邦的連襟他都敢直言:
“生乃與噲等為伍!”
面對劉邦他也敢自夸:
“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薄俺级喽喽嫔贫??!?br/>
沒有兩把刷子,韓信真的看不上眼,要知道曹參與灌嬰都曾經(jīng)與韓信共事過,韓信非常清楚他們的能力。
在漢初,劉邦陣營的軍事能力鄙視鏈中,至少在韓信的鄙視鏈中,韓信>劉邦>曹參,其他人略。
以上兩點都是側(cè)面印證,最后再看一下《史記》的記載:
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
另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曹參傳記中“大破之”有7次,“破之”有12次,還有很多“取之”,“先登”的記載。
除了面對項羽他沒贏,其他對手如章邯,李斯的兒子李由,秦將楊熊、章邯的弟弟章平,龍且、項他等名將他都取得了勝利。
雖然曹參不是張良口中獨當(dāng)一面的方面軍指揮官,但是他卻是方面軍中最可靠的戰(zhàn)略執(zhí)行者,而他大部分時間以副統(tǒng)帥或獨立軍團指揮官的身份參與其中,在曹參的傳記中,可以得到一個結(jié)論,曹參值得托付,交給他的任務(wù),他都能完美的執(zhí)行到位。
而灌嬰則更像是統(tǒng)領(lǐng)敢死隊的勇將,在他的傳記中,有兩大關(guān)鍵詞:一個是“疾戰(zhàn)”一個是“從”。
“疾戰(zhàn)”說明灌嬰能打硬仗,敢拼命,他是一把鋒利的刀子,刀鋒所向,所向披靡!
這也是劉邦令灌嬰為騎將的原因:
灌嬰雖少,然數(shù)力戰(zhàn),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于滎陽東,大破之。
他率領(lǐng)的這支騎兵,仿佛是劉邦集團的特種部隊,單兵作戰(zhàn)能力超強!
“卒斬龍且”“將卒斬樓煩將”“所將卒虜騎將”“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等等。(這里的記載跟《項羽本紀(jì)》中記載的項羽自殺有出入,不過劉邦派灌嬰追擊項羽,就能證明灌嬰所率領(lǐng)的騎兵絕對是戰(zhàn)力最強的)
不僅士兵實力強勁,灌嬰本身單兵作戰(zhàn)能力也相當(dāng)恐怖,他親自下場,為自己代言,“身生得亞將周蘭”“身虜騎將”。
而“從”字則說明灌嬰更多的屬于戰(zhàn)術(shù)層面的執(zhí)行者。
從《史記·灌嬰》傳匯總的灌嬰戰(zhàn)績來看十分亮眼:
凡從得二千石二人,別破軍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國一,郡二,縣五十二,得將軍二人,柱國、相國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但是跟曹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