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guān)注一下,記得星標(biāo)!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一大爺在車流中行走,女子見狀好心上前攙扶,被大爺一巴掌扇掉眼鏡的新聞,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廣泛關(guān)注。
9月12日晚高峰,甘肅蘭州臨夏路十字路口,一位74歲大爺拎著重物在車流中蹣跚穿行。
26歲幼師“樂樂”駕車路過,見此危險情景,立即停車打開雙閃,上前想攙扶老人至安全地帶。
不料,她的手剛觸碰到老人手臂,老人突然揮掌扇來,力道之大直接將她的眼鏡打飛,鏡片碎裂,女子鼻梁也留下紅印。
女子當(dāng)場懵住,蹲下顫抖著撿眼鏡時,老人已漠然離去。
這一幕被車內(nèi)行車記錄儀完整記錄,網(wǎng)友紛紛為女子抱不平,熱議善意遇冷問題。
9月13日,警方通報已找到涉事老人,以“尋釁滋事”受案,正依法取證,明確老人需道歉。
三刀認(rèn)為,這起事件中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更多的只是現(xiàn)實的無奈。
紅衣女子的善意毋庸置疑,她停下的車、亮起的雙閃、伸出的手都是善意最直接的證明,而老者的行為或許有可理解的動因,卻終究讓一份善意落了空。
要說原因,可能是一次被誤解的經(jīng)歷,可能是一則負(fù)面的新聞,也可能是對未知風(fēng)險的恐懼,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讓原本簡單的“扶與不扶”,變得不再簡單。
有人提到,如果在伸出手之前,先有一句簡單的問候,如果在靠近之前,先讓對方知曉自己的意圖,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那份善意或許也能被接納。
當(dāng)然,這不是對紅衣女子的指責(zé),而是對陌生人間相處方式的一份思考。
說白了,善意不僅需要熱忱,在復(fù)雜的人心面前,它更需要一份“分寸感”。
就像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會先輕聲說一句“您坐這兒吧”;幫別人遞東西,會先問一句“需要我?guī)湍脝帷薄?/p>
可惜的是,女子的善意,好像少了這份緩沖,這才讓誤解有了滋生的空間。
自從“扶不扶”的話題傳遍大江南北,好多人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想必最多也只是多看幾眼,估計都沒有上前幫忙的勇氣。
其實,大家也不是不想做好事,而是怕自己的好心,最后變成了“多管閑事”;不是不想信任別人,而是怕自己的信任,最后變成了被傷害的理由。
只要這份矛盾擺在那里,縱然你我都是熱心腸,有想上前攙扶的沖動,但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都是些“失敗”的案例,所以也只能選擇望而卻步,冷眼旁觀。
或許,這也是為什么有很多人在為紅衣女子點贊的原因。
不是因為她的行為有多偉大,而是因為她在那個瞬間,沒有顧慮“會不會被誤解”,沒有猶豫“會不會惹麻煩”,只是單純地想幫一把,只是她做了我們想做而沒敢做的事。
這份純粹,在當(dāng)下的環(huán)境里,是那么的珍貴,它就像黑暗里的一點微光,或許不夠亮,卻能讓人看到,善意從未真正消失。
好在令人欣慰的是,相關(guān)部門已明確表示要以“尋釁滋事”受案,那位無德的老人,那一記響亮的耳光,我相信也終會被大家記住。
文章最后,我只想說:我們或許無法避免所有的誤解,無法消除所有的警惕,但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在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時,可以先試著問一句“您需要幫忙嗎”;在接受幫助時,試著說一句“謝謝”。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舉動,如果沒有它,想必也很難拾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zhuǎn)發(fā)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guī)則啦,只有星標(biāo)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nèi)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biāo)—點右上角“...”—點“設(shè)為星標(biāo)”,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guān)注一下,記得星標(biāo)!
最近又開了個小號,盡量會保持一天一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guān)注一下,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