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如今花五十塊錢走進影院,買到的不是電影,而是一次復雜的社交實驗。
剛落座,還沒來得及進入狀態(tài),耳邊就響起零食袋撕開的聲音,手機屏幕在黑暗里閃爍,甚至有人把影院當自家客廳,對劇情點評得頭頭是道。
忍了半天,好不容易屏蔽掉這些干擾,卻發(fā)現(xiàn)片子本身非常的讓人無奈。
預告片里笑點炸裂,正片卻笑不出來,所謂的愛情戲,尷尬到恨不得縮進座椅縫里。
更扎心的是,哪怕今年暑期檔口碑一片叫好,真正走進電影院的人數(shù)依然慘淡。
銀幕在增加,座位在空著,大家越來越不愿意把閑暇時間交給電影院,這到底是為什么?
01
過去十年,中國影院的擴張速度,堪比房地產(chǎn)開發(fā)。
到2024年,全國銀幕數(shù)量突破八萬,幾乎相當于全世界的半壁江山。
可一邊是影院數(shù)量井噴,一邊是觀眾的退潮。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曾達到641億元的高點,那時幾乎每逢節(jié)假日,搶票都成了一種全民運動。
但疫情之后,觀影熱情再也沒有恢復。
2024年總票房跌到425億元,比九年前還低,換句話說,我們蓋了更多的影院,卻沒能留住觀眾。
走進許多新開的影城,裝修再豪華,也擋不住冷清的空氣,一個能坐上百人的廳,常常只有五六個觀眾。
上座率跌到5%多的慘淡程度,意味著大多數(shù)放映時間都是賠本賺吆喝。
影院的空座椅,就像一個個赤裸的提醒,中國人不愛去電影院了。
02
很多人懷念2014年前后的日子。
那幾年,貓眼、淘票票掀起補貼大戰(zhàn),觀眾動動手指就能搶到9塊9的電影票。
最瘋狂的時候,《變形金剛4》一張票只賣一塊錢。
那是全民看電影的時代,下班隨手刷個票,周末約人就去影城坐一坐,根本不需要理由。
補貼的確創(chuàng)造了繁榮,也埋下了隱患,觀眾被超低價慣壞了,把走進電影院當作隨手的小確幸。
但補貼結束后,票價回到三四十元,觀眾立刻覺得不值當。
到2025年,一線城市的平均票價逼近50元,三四線城市也普遍在40元以上。
問題是,票價漲了,體驗卻沒跟上,椅子硬得像木板,熒幕小得像家用投影,甚至衛(wèi)生狀況堪憂。
花五十塊錢買一肚子不痛快,自然沒人愿意再掏錢。
03
今天去電影院,已經(jīng)很少有人是隨心所欲,多數(shù)觀眾只會在春節(jié)檔、暑期檔這類黃金時間段挑一部最熱門的片子。
沒有刷屏的話題,沒有短視頻的安利,大多數(shù)人甚至不會打開購票App。
春節(jié)檔成了唯一的超級王牌,每一部都在豪賭,但觀眾的耐心有限,往往只會挑其中一部買單。
于是片方拼命燒錢買排片、做宣傳,贏了就是年度票冠,輸了就血本無歸。
去年春節(jié)檔八部新片,有一半中途撤檔,就是最殘酷的例子,這種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2014年,前50部電影瓜分掉八九成票房,如今只需要前20部,到了2025年,《哪吒2》一部影片就拿下近四成票房。
但問題來了,觀眾沖著哪吒進了一次影院,看完后卻沒有再回來。
靠一兩部巨無霸拉動全年的模式,顯然走不長遠。
04
讓人遠離電影院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錢,而是體驗。
首先是環(huán)境問題。座椅松垮、熒幕偏小、燈光漏光,這些硬件問題直接影響沉浸感。
更要命的是觀眾素質(zhì)層面的無解,有人全程解說劇情,有人不停接打電話,還有人干脆當成直播間開場。
你花錢買到的,往往不是電影,而是一次精神折磨。
其次是影片質(zhì)量。許多電影預告片燃爆全網(wǎng),正片卻讓人懷疑被騙進來。
特效粗糙、劇情拖沓、煽情生硬,觀眾的耐心被一次次透支。
久而久之,大家形成共識,在家刷短劇、看綜藝、開投影,比進影院要劃算得多。
因為你不用冒險,不用花大價錢,也不用忍受陌生人的打擾。
05
一個被忽視的事實是,影院觀眾正在快速老齡化。
2021年暑期檔,觀眾平均年齡是27歲,到了2025年,已經(jīng)升到32歲以上。
年輕人對影院不再有執(zhí)念,對他們來說,看電影不是剛需,更不是社交必選項。
打游戲、刷劇、短視頻,這些碎片化的娛樂更合口味。
當年輕人不再進影院,電影就失去了未來。
票房靠的始終是新增觀眾,而不是老用戶的勉強支撐,沒有新鮮血液補充,再多的銀幕也只是空殼。
06
綜合來看,電影院之所以失去吸引力,原因有三:
成本不匹配:票價持續(xù)上漲,但體驗沒有提升,觀眾覺得不值。
內(nèi)容質(zhì)量參差:大片越來越集中,但普通影片質(zhì)量堪憂,預告片與正片割裂嚴重。
替代選擇豐富:流媒體、短視頻、綜藝搶走注意力,觀眾完全可以不去影院。
這三點疊加,導致電影院越來越依賴少數(shù)爆款續(xù)命。一旦沒有足夠的爆款,影院就只能在低迷的上座率里硬撐。
其實,中國人并不是不愛電影,而是不愛這種觀影方式。
大家愿意為好故事買單,但不愿意花高價忍受糟糕的體驗。未來電影院能否復興,關鍵要看能不能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提高服務質(zhì)量:讓影院環(huán)境真正舒適,而不是擺設。
差異化定位:打造沉浸式、社交化的觀影場景,而不是簡單的放映機器。
提升影片水準:減少流水線式的爛片,多一些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
吸引年輕群體:把看電影重新塑造成社交活動,讓年輕人覺得“值得去”。
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改善,電影院的空座椅只會越來越多。
07
有人說,電影誕生后,人類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
但在今天,走進影院卻更像是一場賭博,你不知道會遇到好故事,還是被勸退的爛片。
電影院想要重新贏得觀眾,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讓我花兩個小時,坐在這里呢。
如果不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觀眾就會把時間交給別的娛樂方式。
電影從來都是講故事的藝術,電影院的未來,不在于銀幕數(shù)量有多少,而在于能不能守住講好故事的初心。
等哪一天,觀眾再次覺得那五十塊錢花得值,電影院才能重新熱鬧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