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在秋分后頭,老輩說這是“遍地收黃金”的好兆頭。
可農(nóng)諺說的“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災年”,講的是中秋早來秋寒跟著趕,莊稼灌漿時遇冷易減產(chǎn)。
秋寒早來雨水也愛扎堆,玉米棒子易發(fā)霉,水稻倒伏在田里,收成就像被蟲咬了口。
如今中秋在秋分后,意味著秋老虎多留些日子,晚稻灌漿、玉米曬粒能攢夠陽光。但別以為穩(wěn)當了,接下來秋雨要是一場接一場,剛割的莊稼堆在場院會發(fā)芽。山區(qū)種紅薯的老鄉(xiāng)注意,趁天好抓緊挖,地窨子提前收拾干爽,別讓潮氣壞了薯。
平原種水稻的,割完趕緊曬,晾透進倉才不返潮,稻草垛別堆在低洼處,防雨水泡爛。
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的法子 still 管用,可也得盯著手機天氣預報,雙保險更穩(wěn)當。種小麥油菜的該騰地了,趁著土溫還高,翻耕時撒把草木灰,既能殺蟲又能保墑。有人說現(xiàn)在氣候變了,老農(nóng)諺不準了,可節(jié)氣流轉(zhuǎn)里藏著老輩的智慧,該聽的還得聽。
接下來半個月是秋收關(guān)鍵期,玉米稈上的葉子黃透了就趕緊掰,別等雨淋了穗。
湖區(qū)種芝麻的,看見蒴果裂開口,哪怕頭頂大日頭也得搶收,掉粒就是掉糧食。要是遇到連陰天,沒曬干的稻谷咋辦?村里有烘干房的趕緊預約,別心疼那點電費。
我個人覺得,老輩傳下的農(nóng)諺是提醒咱們敬畏天時,可如今種地更得會借科學的力。不同地塊情況不一樣,山腳下的晚熟玉米和河灘的早熟品種,收割時間得錯開。具體咋防秋雨爛莊稼?
老鄉(xiāng)們得多盯著天,家里的塑料布、竹匾該搬到地頭候著。這幾年總有些年頭,看著是好兆頭,最后卻在細節(jié)上丟了收成,馬虎不得。
村里的農(nóng)技員最近天天往地頭跑,有不懂的趕緊問,別覺得自己種了一輩子地就全明白。豐收是打下來的,不是等來的,趁著這陣子天還作美,該出手時別耽擱。記住了,再好的年景也怕懶人,手勤眼尖心細,糧倉才能滿滿當當。
接下來就看咱們能不能搶在秋雨前頭,把金黃的收成穩(wěn)穩(wěn)裝進倉。人努力天幫忙,豐收從來都青睞肯下功夫的莊稼把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