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總干事恩戈齊·奧孔喬-伊維拉,最近用一個相當形象的比喻來描繪全球貿易的現(xiàn)狀:一個處于“不穩(wěn)定均衡狀態(tài)”中的“穩(wěn)定核心”。
這話說得真挺到位,聽著有點玄乎,但你仔細琢磨一下,就是這么個矛盾的局面。
一方面,全球大約72%的商品貿易,依然是在最惠國關稅這個最基本的框架下進行的。這說明,盡管吵得天翻地覆,大多數(shù)人還是愿意留在牌桌上,按照老規(guī)矩出牌。
可另一方面,一股前所未有的破壞力量正在猛烈沖擊這個核心。最扎眼的數(shù)據(jù)來自美國,根據(jù)耶魯預算實驗室的計算,今年美國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水平,居然從年初溫和的2.4%,一口氣飆升到了18.4%。
這個數(shù)字是什么概念?截至9月4日,美國的平均實際關稅稅率已經摸到了17.4%的高位,這是自1935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景象。
一邊是大部分人仍在遵守的舊秩序,另一邊是關鍵玩家掀起的滔天巨浪,全球貿易這艘大船,確實是懸了。
不過,你要是覺得天馬上就要塌下來了,那可能也為時過早。全球貿易體系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頑強一些,它的韌性,就體現(xiàn)在數(shù)據(jù)和市場的自發(fā)調整中。
還記得今年4月份嗎?那時候的預測悲觀到家了,說全球商品貿易額要收縮0.2%??勺钚碌念A測卻來了個反轉,預計能實現(xiàn)0.9%的增長。雖然這個增速(0.9%)遠遠比不上加征關稅前預測的2.7%,但它至少說明,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被我們甩在身后了。
市場的反應更是直接。當游戲規(guī)則被改變時,聰明的玩家不會坐以待斃。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規(guī)模收縮,中國的貿易流向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開始更多地轉向其他市場。
這種適應性行為,正是體系韌性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和上世紀30年代那場導致全球經濟大崩潰的貿易戰(zhàn)相比,這次各成員國普遍保持了克制,沒有陷入大規(guī)模的相互報復和限制升級的惡性循環(huán)。
然而,這種韌性是有極限的,因為它建立在一個本身就問題重重的地基之上。這個所謂的“穩(wěn)定核心”,內部早就布滿了裂痕。
伊維拉總干事一針見血地指出,WTO的設計初衷是建立健康的“相互依存”,而不是讓一些成員對某個特定市場產生“過度依賴”。可現(xiàn)實呢?很多國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已經到了不健康的程度,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結構性風險。
更要命的是,維持這套體系運轉的關鍵齒輪已經生銹甚至停擺了。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被譽為全球唯一的“貿易最高法院”,但它的上訴機構自2019年以來就一直處于癱瘓狀態(tài)。這意味著規(guī)則還在,但執(zhí)行規(guī)則的警察卻休假了,這大大削弱了規(guī)則的約束力。
而且,WTO現(xiàn)行的規(guī)則手冊,大部分還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產物。面對今天的人工智能、數(shù)字貿易這些新玩意兒,它就像一本舊黃歷,根本跟不上時代。
體系內部的怨氣也在不斷積累。成員國之間關于透明度、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爭吵從未停止。一些國家抱怨體系對最弱勢群體的保護不夠,另一些則指責過度的農業(yè)補貼扭曲了市場。
新興市場和部分發(fā)達經濟體甚至都提出了同一個訴求:我們需要更多的“工業(yè)化空間”。這些積怨,正在一點點侵蝕成員國之間的互信。
對這個“穩(wěn)定核心”的沖擊,其影響早已超出了關稅本身。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就直言,美國經濟正面臨顯著的下行風險。一個關鍵的驅動因素,就是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的投資疲軟。企業(yè)不知道明天會出臺什么新關稅,最穩(wěn)妥的辦法就是收緊錢袋,暫停投資。
這種觀望情緒直接反映在了增長數(shù)據(jù)上。預測顯示,美國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年化增長率,將從之前超過3%的水平,大幅滑落至1.2%到1.3%之間。這幾乎是腰斬。
短期增長放緩還只是前菜,更令人擔憂的是對長期生產力的損害。貿易自由化曾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它幫助了全球15億人擺脫極端貧困,也提升了發(fā)達國家的繁榮。而如今,保護主義正在讓這個引擎熄火。
預測顯示,到2030年,世界貿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將因此下降約1個百分點。對美國而言,這個數(shù)字更糟,其商品出口占GDP的比重將比年初的預測低上1.7個百分點。貿易的萎縮,最終將導致生產力增長的長期放緩。
甚至連金融市場也未能幸免。按理說,高關稅應該會推高美元,但現(xiàn)實恰恰相反。政策的動蕩和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反而導致了美元資產價值的下降。
模型顯示,如果美元進一步貶值10%,到2026年,就可能導致美國GDP較基準水平再下降0.2%。
面對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局面,有一點是明確的:維持現(xiàn)狀,絕對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這場危機雖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它也可能是一個推動深度改革的契機,正如歷史上很多悲觀論調最終被證偽一樣。
出路在哪里?或許在于更務實的制度創(chuàng)新。既然在所有成員國之間達成共識難于登天,那么降低門檻,允許部分成員先行一步,達成“諸邊協(xié)議”,可能是一條出路。
這種方式更加靈活,可以率先在數(shù)字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新興領域制定規(guī)則,并允許其他成員在條件成熟后隨時加入。這不僅能幫助WTO繞開決策癱瘓的僵局,也能讓它有能力去應對人工智能這類全新的議題。
在這個過程中,像新加坡、阿聯(lián)酋這樣的“中等國家”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催化劑角色,它們積極地在不同陣營之間穿梭,推動改革議程。
我們必須回歸WTO的初衷。它的價值,從來就不只是協(xié)調關稅那么簡單。它在健康安全標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制定的全球協(xié)定,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寶貴的可預測性。
這是一種全球公共產品,也是這次改革無論如何都必須守護的根本。
信息來源
參考消息《世貿總干事奧孔喬-伊維拉:全球貿易體系危機中彰顯韌性》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770215863966640&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