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稱為主持界的“鐵面美人”,也是無法停下腳步的“工作狂”,她是發(fā)掘了知名主持人撒貝寧的伯樂。
工作三十余年,她不僅僅是一名優(yōu)秀的主持人,同時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制片人,央視因為她而多了一檔名為《今日說法》的王牌節(jié)目。
她叫肖曉琳,一生中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工作之上的她,55歲退休后,卻并沒有過上安逸的退休生活。
她在他鄉(xiāng)病逝時,只留下短短25字遺言,卻足夠發(fā)人深省。
逐夢人
1962年,肖曉琳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
由于父母都是大學教師,在家庭的氛圍熏陶中,肖曉琳堅信讀書明理,當老師一直都是她的未來規(guī)劃方向。
按照最初的夢想,肖曉琳應該會保持著優(yōu)異的成績,最終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才對。
然而,初中的一場辯論賽,改變了肖曉琳的人生軌跡。
這是與眾不同的體驗,辯論和演講似乎才是她真正熱愛的東西,她也也逐漸發(fā)現(xiàn),相比于成為一名教師,自己更想成為一名播音員。
“播音員又不是鐵飯碗!”
在與父母對話的時候,肖曉琳的母親覺得孩子太過異想天開。
然而,彼時的肖曉琳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打算。
無論父母是支持自己的夢想,她都一定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播音員。
說好普通話,才能拿到成為播音員的入場券,肖曉琳每天都要刻意練習自己的普通話發(fā)音。
旁人并不理解肖曉琳的做法,但這根本動搖不了一絲肖曉琳逐夢的決心。
1997年高考,15歲的肖曉琳取得了極為優(yōu)異的成績。
而這樣的成績,竟然險些成為肖曉琳逐夢之路的絆腳石。
原來,老師們一致認為,肖曉琳如此優(yōu)異的成績,只是報考北京廣播大學(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實在是浪費人才。
因此,她們輪番上陣,想要勸著肖曉琳改寫志愿。
然而,任憑其他大學再好,肖曉琳依然不為所動。
肖曉琳堅持己見,不去聽那來自父母與老師的一聲聲“可惜”。
大學期間的肖曉琳,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正值青春年華,肖曉琳卻壓縮了自己全部的課余時間,別說戀愛,便是偶爾的游玩肖曉琳都不曾有過。
當理論知識已經(jīng)不足以支撐肖曉琳的逐夢之路后,她選擇了參加實習,從實踐中汲取更多成為優(yōu)秀播音員的經(jīng)驗。
畢業(yè)前夕,肖曉琳面臨著一個難題。
那便是,是要留在北京工作,還是回到老家長沙。
最終,在父母的要求下,肖曉琳在畢業(yè)后回到了老家,進入了長沙廣播站工作。
然而,在那個年代,比起事業(yè),女性還有更令人關注的事情。
是的,那便是戀愛、結婚。
進擊的人生
盡管肖曉琳是一個十分有自己想法的姑娘,但她并不排斥戀愛、結婚這件事情。
只不過,在擇偶方面,肖曉琳再次與父母發(fā)生了分歧。
肖曉琳的戀人家境并不好,就連工作也較肖曉琳遜色許多。
父母不相信對方能夠為肖曉琳的未來增添助力,更不相信這個平平無奇的小伙子,能夠給肖曉琳帶來幸福、安穩(wěn)的生活。
“我要嫁給他?!?br/>
盡管父母反對這段戀愛,肖曉琳還是堅持著要嫁給對方。
最終,肖曉琳父母只得無奈妥協(xié),只是隱隱為女兒的未來生活感到擔憂。
但事實上,肖曉琳自己是十分滿意這段婚姻的。
她的丈夫人品極好,并且婚后對于肖曉琳更是照顧的盡心盡力。
有了丈夫的支持,肖曉琳在1985年年初,毅然放棄了長沙廣播站的工作,改為進入長沙市電視臺工作。
做為電臺的第一批播報員,肖曉琳力求能夠做到盡善盡美。
可進入電臺后不久,肖曉琳便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要回家養(yǎng)胎專注家庭嗎?事業(yè)心強的她當然不會。
生下兒子后,肖曉琳只是經(jīng)過短暫的修養(yǎng),便再次投身于工作當中。
而她能夠如此迅速的回歸職場,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丈夫的理解與支持。
誰說孩子一定要是母親照顧呢?為了支持肖曉琳的工作,丈夫選擇了成為一名“家庭主夫”,為肖曉琳照顧大后方。
丈夫的做法讓肖曉琳無比感動,她有了更多在工作上爭取、上升的空間。
做為一個自幼便性格倔強、要強的姑娘,肖曉琳一步步成為了職場女強人。
“我想進修,我想到更大的平臺?!?br/>
1987年,肖曉琳說自己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她不想一輩子只在地方電視臺工作。
她想提升自己,想要進入中央電視臺這一業(yè)界魁首。
“我支持你,家里面你放心?!?br/>
丈夫的支持令肖曉琳心頭一暖,有著這樣的后盾,就是她最大的底氣。
1988年,肖曉琳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進入央視工作的夢想。
她不僅成為了《觀察與思考》欄目的主持人,同時也成為了一名制片人。
憑借工作期間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肖曉琳甚至還曾主持過《新聞聯(lián)播》。
寒來暑往,轉瞬便來到了1995年,33歲的肖曉琳對于自己職業(yè)有了新的規(guī)劃,她不想成為了個沒有靈魂的“喇叭”,她要更上一層樓。
為此,肖曉琳決定前往美國進修2年,2年的深造令肖曉琳對于新聞人有了更深的體會。
回國后,肖曉琳一邊擔任其他節(jié)目的主持人,一邊忙著創(chuàng)辦一檔普法欄目——《今日說法》。
在此期間,肖曉琳同時還兼任著一些知名欄目的主持工作。
巨大的壓力與高強度的工作,令肖曉琳忙成了一個停不下的陀螺,她不得不尋覓接班人,《今日說法》需要新鮮血液。
層層篩選之下,撒貝寧映入她的眼簾,慧眼識珠的她知道,這是一個好苗子。
《今日說法》這檔普法欄目的收視率有多高,自是不必過多贅述,這是肖曉琳與撒貝寧共同努力的結果。
眼看自己創(chuàng)辦的欄目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肖曉琳再次開啟了她的進擊之路。
人生無常,最后的遺言
肖曉琳似乎注定是無法閑下來的,在《今日說法》后不久,肖曉琳再次創(chuàng)辦了CCTV-10的標志性欄目《講述》。
無論是做為主持人還是制片人,肖曉琳都已經(jīng)攀登到了行業(yè)頂尖高度。無論臺前還是幕后,她事必躬親,力求將每一個欄目都做到盡善盡美。
“鐵面美人”這個稱號,一直伴隨著肖曉琳。
她的臉上永遠掛著微笑,但在談論到嚴肅問題之時,她的表情便會十分嚴峻。
有她在,同事們總是會格外的安心。
肖曉琳偶爾也會因為疏于家庭而感到自責,好在,無論是丈夫還是兒子,他們都十分理解她。
永遠不停下逐夢的腳步,這便是肖曉琳最為吸引人的特點之一。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即便“工作狂”如肖曉琳,身體也終究是遭不住了。
逐漸退居幕后的肖曉琳開始體會到了家?guī)淼母嗟男腋8小?/strong>
“你已經(jīng)拼命工作30多年了,也該歇一歇了。”
在肖曉琳又一次感到身體不適后,丈夫開始勸肖曉琳考慮退休享受生活。
肖曉琳猶豫再三,最終于2017年正式退休。
這一年,肖曉琳55歲,她終于可以多些時間陪伴丈夫,抽些時間前往美國看望兒子、兒媳。
然而,上天就是這么殘忍,肖曉琳不夠幸運。
“怎么會是直腸癌晚期呢?”
醫(yī)生的話語讓夫妻倆一時之間難以接受,明明只是身體感到些許不適,怎么會是如此嚴重的惡性疾病呢?
“很遺憾,這個病早期幾乎沒有什么癥狀,如今已經(jīng)進入晚期,癌細胞已經(jīng)擴散了?!?br/>
醫(yī)生的話宣告著肖曉琳已經(jīng)進入了生命倒計時,但丈夫卻不愿接受這殘酷的事實。
“一定有人會治好你的!”
丈夫固執(zhí)的帶著肖曉琳走遍了全國各地的知名醫(yī)院,得到的結果卻都是已經(jīng)無藥可醫(yī)。
“國內(nèi)不行,咱們就去國外,一定有辦法的!”
盡管肖曉琳已經(jīng)萌生了放棄治療的想法,丈夫還是堅持帶她前往美國接受治療。
可美國方面給出的與國內(nèi)醫(yī)院給出的答案是相同的,面對肖曉琳的病情,任何醫(yī)生都已回天乏術。
生命最后的時光,肖曉琳是在兒子家度過的。
忙碌了一生的她,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才終于能夠放下工作,好好的陪伴家人一段時日。
2017奶奶6月28日,肖曉琳于兒子家離世,年僅55歲。
臨終前,肖曉琳對親人留下了最后一句話,這何嘗又不是對所有人的警鐘呢?
結語
肖曉琳是優(yōu)秀的主持人與制片人,她的逐夢精神值得每一位職場人學習。
然而,正如肖曉琳臨終遺言所說,在奮斗的同時,一定不要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健康的身體,才是逐夢與享受生活的基礎,沒有了健康,一切都將成為泡影。
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2017年7月13日 關于肖曉琳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