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野(三野)系統(tǒng)中,粟裕是極其耀眼的那一個,他是部隊的實際指揮者,打出許多“神仙仗”,包括毛主席在內(nèi)的一眾中央領(lǐng)導都對其贊賞有加。
不過,粟裕當年在部隊中卻沒有建立起絕對的權(quán)威,有四名高級干部都曾抵觸或質(zhì)疑粟裕的指揮。這個其實也好理解,因為粟裕在資歷方面相對來說,是有所欠缺。
他在紅軍時期最高只擔任過偏師軍團的參謀長,抗戰(zhàn)時期倒是擔任過新四軍第一師師長,但新四軍的師長跟八路軍的主力旅長級別相差無幾。
光看前面這些履歷,與他相近的人也不少。因此,他就缺乏了另外幾大野戰(zhàn)軍指揮者那種威望。那么,當初分別是哪幾位與他有過沖突,最后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一、越級上報的陳士榘
陳士榘雖然比粟裕還小兩歲,但他在資歷方面卻非常驚人,也特別得毛主席信任。
他參加過秋收起義、紅軍時擔任過紅30軍代軍長;抗戰(zhàn)時期擔任過343旅參謀長、115師參謀長、濱海軍區(qū)司令員。
日寇投降后,羅榮桓率部奔赴東北,陳士榘則繼續(xù)留在山東,擔任山東軍區(qū)參謀長,山東與華中合并后,他又擔任過華野參謀長。
從這些職務上來看,陳士榘長期在中央主力中,難免會有些心高氣傲。
1946年底,宿北戰(zhàn)役取得勝利后,中央給剛剛會合不久的山東、華中下達指示:
應集中主力殲滅魯南之敵,并相機收復棗(莊)、嶧(縣)、臺(兒莊),爾后無顧慮地向南發(fā)展。
毛主席提出一個大方向,不過也給了很大的自主權(quán),該打魯南哪一支敵軍,就要看華東自己商量。
召開會議時,粟裕首先提出要打蘇北的整編74師,因為不久前華中野戰(zhàn)軍才在漣水吃了整74師的虧,他認為目前有山東力量的加入,可以一舉雪恥,再伺機收復淮陰。
但陳士榘卻提出不同意見,他指出整74師實力很強,附近還有其他國軍,如果不能及時把對方消滅,很可能陷入困境,所以應先打整26師。
雙方爭論很久都沒有個結(jié)果,陳老總一時也沒拿定主意,他內(nèi)心其實更認可陳士榘,但兩部剛剛合并,華中野戰(zhàn)軍一致要求打整74師,他也不好否定求戰(zhàn)的熱情。
本來陳老總想慢慢給雙方做工作,沒想到陳士榘拉著政治部主任唐亮一起越級致電中央,陳說兩個方案的利害。
這種事情其實是有違紀律的,陳老總得知后大怒,一通電話打到陳士榘處吼道:你們有電臺,你們可以發(fā)報,你們要告我的狀!
三天后,中央回電指示,應先殲滅魯南整26師,找機會再打蘇北整74師。
這封電報讓粟裕有些失落,不過隨后還是很配合地指揮作戰(zhàn),魯南戰(zhàn)役順利殲滅國軍兩個整編師、一個快速縱隊。
當然,陳士榘并非針對誰,只是方式?jīng)]處理好,后來他同樣敢跟劉伯承“傲”著。
淮海戰(zhàn)役中野打黃維兵團非常吃力,粟裕就調(diào)了三個縱隊和炮兵過去支援,這些援兵交由陳士榘指揮。
陳士榘到了以后也不立馬做出動作,堅持要中野騰出一個主攻方向給自己,劉帥只好讓中野6縱歸陳士榘指揮,才平息紛爭。
劉帥倒也沒放在心上,建國初期,還點名要陳士榘去南京軍事學院任職。從這里可以看出,當年大家的爭論,都是出自公心。
二、摔了電話的許世友
許世友早期資歷跟粟裕比也沒差多少,曾任紅四方面軍主力紅四軍軍長、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膠東軍區(qū)司令員。
而兩人的性格又正好相反,粟裕謀而后動、心思縝密,許世友性烈如火、沖動敢打,相處起來經(jīng)常會有沖突。
1947年5月孟良崮戰(zhàn)役前,粟裕先給許世友7縱下達命令,讓他們從坦埠出發(fā),東去沂水西南會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聚殲桂軍。
但走出幾十里后,華野司令部再次打電話來讓他們返回原地,占據(jù)坦埠東南制高點。
許世友生氣地在電話里說:你們就只曉得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都是兩條腿。說完摔了電話。
而當時另一頭正好是粟裕,據(jù)在場人事后會議,粟裕氣得滿面通紅,半晌沒有說話。
1948年的濟南戰(zhàn)役,粟裕想的是以濟南為吸引點,伺機殲滅國民黨援軍,但前線指揮員許世友直接下令猛攻,迅速攻破濟南。
結(jié)果是好的,只是對粟裕來說,多多少少有點遺憾。
當然,建國后兩人的感情還不錯,粟裕在上海養(yǎng)病期間,眾人一同去打獵,許世友也稱呼粟裕為“老首長”。
三、拍桌頂撞的宋時輪
宋時輪擔任過紅30軍軍長、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團長、4縱司令員、冀察熱遼軍區(qū)司令員、山東野戰(zhàn)軍參謀長,華野成立后改任10縱司令員。
1947年8月為配合劉鄧挺進大別山,10縱在梁山打阻擊,結(jié)果遭遇國軍精銳第五軍突襲,為避免腹背受敵,宋時輪在請示過參謀長陳士榘后,率部北渡黃河。
雖然保留了軍隊的主力,但4000多支前百姓和1500多指戰(zhàn)員都沒能過河,10縱遭遇巨大損失。毛主席聞訊后致電批評宋時輪:私自北渡,致受損失,是一次極大錯誤。
這句責語讓宋時輪有點懵,因為他當初是聽到陳士榘口頭同意后才渡河的,怎么成私自了?
奈何事情緊急,宋時輪當時沒有等到書面憑證,所以能洗刷自己“罪名”的,就只有陳士榘了。
宋時輪希望陳士榘能幫自己作證,但陳士榘自己都受了批評,就沒出面說話,惹得宋時輪心里非常不快。這種情緒,在濟南戰(zhàn)役前爆發(fā)了。
當時粟裕將10縱部署為阻擊部隊,宋時輪不愿意,說目前10縱傷亡太大,無法完成任務。公開會議上如此頂撞,粟裕也很不高興,就批評了兩句。
結(jié)果宋時輪脾氣更大,拍著桌子說自己不干了,要去東北休息。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馬要將宋時輪撤職,也是粟裕好脾氣,還將宋時輪保了下來。
攻濟結(jié)束后,宋時輪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做了深刻的檢討。后來在淮海戰(zhàn)役中,宋時輪又發(fā)揮自己善守這一特點,打了關(guān)鍵的徐東阻擊戰(zhàn)。
建國后,宋時輪與粟裕還有些小別扭,比如他們都在解放軍軍事學院任職時,粟裕剛把妻子楚青安排到身邊當秘書,宋時輪就立馬下令不允許院內(nèi)人員調(diào)自己親屬到軍事學院。
不過,粟裕還是大度,后來宋時輪、鐘期光等人受沖擊時,粟裕打電話給周總理,將幾人給保了下來。
所以最后宋時輪也改變心態(tài),晚年一直努力幫助粟裕平反,1989年他主編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里就有這樣一句:粟裕將軍曾受到長期不公正對待。
四、脾氣火爆的譚震林
前面幾位1955年都是上將,譚震林雖然沒有軍銜,但他地位卻是最高的,一度還高過了粟裕。
譚震林曾任紅12軍政委、閩西南軍委副主席、新四軍第2師政委,解放戰(zhàn)爭初期與粟裕一同指揮華中野戰(zhàn)軍。
這時譚震林是華中分局副書記、華中軍區(q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華中野戰(zhàn)軍政委,而粟裕是華中分局常委、華中軍區(qū)副司令員、華中野戰(zhàn)軍司令員。
黨指揮槍,譚震林在三個單位中都略高于粟裕。
本來兩人關(guān)系還不錯,但是1947年華野7月分兵后,部隊接連吃了幾個敗仗,尤其是南麻、臨朐戰(zhàn)役讓華野遭遇重大損失。
譚震林隨即寫信給陳老總并轉(zhuǎn)交給粟裕,里面稱贊了粟裕有軍事才能,但后文也批評“常常粗枝大葉,戰(zhàn)略缺少遠見”。
對于這些,粟裕虛心接受,不過也委婉表示有些事情具體還是譚震林負責的。
淮海戰(zhàn)役時,粟裕、譚震林共同成為了淮??偳拔蓡T,后來兩人來往也比較多。據(jù)譚震林的外孫王石達后來回憶:
外公一生敢說敢做,個性鮮明,人稱“譚大炮”。在政治上最敬佩毛主席,在軍事上最佩服粟裕,外公晚年常在我面前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
總的來說,粟裕并不是能力上讓人不服,只是當時的情況復雜。
山東野戰(zhàn)軍是八路軍為主體,華中野戰(zhàn)軍則是新四軍為主體。論基礎實力山東要強一點,但缺乏一個有才能的指揮,論作戰(zhàn)水平華中要強一點,但指揮者缺乏讓人敬畏的威望。
唯有中和起來,才能產(chǎn)生最大的戰(zhàn)斗力,只是在中和的過程里,摩擦在所難免。
相較而言,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那些摩擦也微不足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