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九月的晨光里,穿黃色T恤的新生方陣中,全紅嬋悄悄把帽檐壓了壓。這個在跳水臺上敢與水花“較勁”的姑娘,站在陌生的校園里,攥著室友林珊的手,嘴角帶著幾分藏不住的靦腆——這是她作為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yè)新生,給校園留下的第一幀鮮活畫面。
熟悉全紅嬋的人都知道,她身上總有股“反差感”。賽場上,她是能精準控制每一次入水角度的世界冠軍,起跳、翻騰、落水,動作干脆得像被按下快進鍵;賽場下,她還是那個會因為來到新環(huán)境而有些拘謹?shù)男」媚?。迎新活動那天,林珊看出了她的不自在,主動牽起她的手穿過人群,兩人踩著陽光走過教學樓前的香樟樹,影子被拉得長長的,像極了普通大學里互相陪伴的室友模樣。
這份“接地氣”,在陳若琳聊起的一個小細節(jié)里更顯真切。作為一路看著全紅嬋成長的前輩,陳若琳笑著提起,自己好奇地問過她“大學一個月生活費多少”,本是隨口一句的關心,卻被全紅嬋認真對待了。原來,報到后她特意在校園里轉了一圈,食堂里十幾塊錢就能吃到葷素搭配的套餐,便利店的零食也比想象中便宜,一番盤算后,她認真地告訴陳若琳:“1500塊錢應該就夠了?!蹦┝诉€不忘補上一句“哪天你來,我請你喝奶茶”,帶著少年人特有的真誠與俏皮。
沒人會懷疑全紅嬋來大學的誠意。體育學院院長蘇炳添早就為她量身定制了長達八年的個性化求學計劃,從專業(yè)課程到實踐訓練,都力求讓她既能補全學業(yè)短板,又不耽誤運動生涯。要知道,以她如今的名氣,完全可以把“上大學”當作一件象征性的事,但她偏不——訓練之余會提前問學長學姐“專業(yè)課難不難”,報到時仔細核對每一份入學材料,連宿舍的衣柜怎么整理都要自己動手,透著一股“要把大學生活過扎實”的韌勁。
粉絲們對她的關注,也藏著這樣的心意。有人會特意避開她的訓練時間去校園打卡,只為遠遠看一眼她背著書包去上課的背影;有人在她因傷調整時留言“慢慢來,學業(yè)和身體都重要”;還有人翻出她以前說“想多學點東西”的采訪,感慨“這姑娘不管在泳池里還是校園里,都活得很認真”。沒有過度的追捧,更多的是像對待身邊努力的晚輩一樣,默默為她的每一步成長鼓掌。
其實,全紅嬋身上最打動人的,從來不是“世界冠軍”的光環(huán),而是那份藏在細節(jié)里的真實。會為1500元生活費夠不夠而認真盤算,會因來到新環(huán)境而有些靦腆,會像所有普通學生一樣期待大學生活——正是這些不“完美”的小細節(jié),讓她從賽場上的“神話”,變成了大家身邊觸手可及的“鄰家姑娘”。
如今,她的大學生活才剛剛拉開序幕,就像她曾在跳臺上無數(shù)次準備起跳那樣,帶著幾分忐忑,更多的是全力以赴的堅定。而我們或許可以期待,在泳池之外的賽道上,這個永遠帶著少年氣的姑娘,會交出另一份同樣精彩的答卷。那么你呢?還記得自己剛上大學時,第一個認真盤算的“生活小事”是什么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