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六條雖僅有短短幾行字,卻包含了三項重要的刑事訴訟原則,從第五條開始,便進入了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范疇。在教學中,講解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時,往往會從這些條款展開,第六條所涵蓋的內(nèi)容尤為關(guān)鍵。
這三項原則分別是:公安機關(guān)、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進行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即依靠群眾原則;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原則;以及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有任何特權(quán),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其中,前兩項屬于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雖更偏向常識性內(nèi)容,卻同樣被納入其中。
為何立法時要將這三項原則合并在第六條中?實際上,這三項原則雖看似是常識性規(guī)定,即便不明確寫入刑事訴訟法,實踐中也可能被遵循,但它們貫穿于刑事訴訟的始終,是諸多制度和程序設(shè)計的核心理念。例如,刑事訴訟中的八個基本制度和十二個基本程序,其設(shè)計邏輯中都蘊含著這些原則的精神。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例,即便刑訴法不作規(guī)定,這一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綱領(lǐng)性的原則,指引著司法實踐的方向。
從具體應(yīng)用來看,這三項原則各有其實踐意義。尤其是“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檢察機關(guān)在指控、法院在判決時常常提及,而從刑事辯護角度理解,這一原則與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緊密相關(guān)。它所對應(yīng)的正是“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這一有罪證明標準,是刑事訴訟證據(jù)法領(lǐng)域的延伸,絕非空洞的口號。
這些原則看似基礎(chǔ),實則內(nèi)涵豐富,足以延伸出諸多具體的司法實踐問題。在教學中,僅這三項原則就可以展開兩節(jié)課的深入講解,足見其重要性。因此,對于刑事訴訟法第六條,我們首先應(yīng)明確其作為基本法條的定位,理解其中三項原則的核心內(nèi)涵及其在刑事訴訟中的貫穿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