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不少市民向“新民幫儂忙”反映,面對今夏的“超長高溫日”,不少老年人前往休閑的公共空間或是“鐵將軍把門”或是空調“頻頻缺位”,讓他們在“大烤”之中屢遭“極度尷尬”。為此,新民晚報記者實地調查。
休憩茶室
說關就關
蓬萊公園
家住蓬萊路的市民汪老伯告訴記者,蓬萊公園內有一座開了20多年的茶室,平時既可以收費喝茶,又可以聊天聚會,成了“小有名氣”的老年人活動場所??墒?,今年入夏以來,茶室突然“閉門歇業(yè)”,這讓很多前來“歇歇腳”“避避暑”的“老朋友們”沒了方向。
記者在現場看到,蓬萊公園的營業(yè)時間為早上6時至晚上6時。下午3時,太陽高掛天空,氣溫居高不下。從正門走進公園,步行200多米,一座古色古香的茶室便映入眼簾,走至近前,一把門鎖將幫忙君和同行的汪老伯一起擋在門外。
茶室大門緊閉
趴著窗戶向內張望,內部空間不小,地上擺著數張桌椅板凳?!拔揖妥≡诟浇?,這里我來了5年多啦,最高峰的時候,茶室能坐40多個人!大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坐下來沏一壺茶、聊聊閑天,蠻樂惠的……”
汪老伯講,茶室走的是“接地氣”的“半公益路線”,只要買上一壺茶,就能夠坐上很久,對于茶客的數量和休息時間也沒有限制。因此,這里逐漸成了老年朋友們的“約聚首選”。
室內擺放著桌椅板凳
趴著窗戶向內張望,內部空間不小,地上擺著數張桌椅板凳。
今年7月1日,劉老伯像往常一樣來逛茶室,卻遭遇“鐵將軍把門”。“門口掛上一把鎖,貼上一張告示,就這樣暫停營業(yè)了,阿拉一下子沒方向了。”
記者發(fā)現,公園四周雖設置長椅,但往往鮮有人坐下。“太陽很大,室內休息的地方卻不多,難得有個歇歇腳的地方還關了,太可惜了!”
專程從嘉定江橋趕來的陸老伯早已汗流浹背,他一邊擦去掛在臉上的汗珠,一邊不斷地抱怨道。
記者向蓬萊公園的管理方了解情況。相關負責人透露,這座茶室確實開設多年,附近的不少老年人都會常來此處?!皳覀兞私?,關店的原因是,門店更換經營者,管理方順昌公司正在進一步招商引資?!庇浾吡粝侣撓捣绞剑瑘@方承諾,會將問題轉交給相關企業(yè)答復。但截至發(fā)稿,并未得到相關回復。
裝個空調
還要排隊
家住浦東新區(qū)楊南路1899弄博學家園的多位市民同樣“苦不堪言”。他們說,小區(qū)原有的活動室熱到“像個蒸籠”,經居民們不斷反映后,總算安上了空調設備??墒牵鳛榛顒邮业囊徊糠?,隔壁的“乒乓房”依舊沒有空調?!按鬅崽炖?,阿拉打個乒乓卻要“戰(zhàn)高溫”,真是遭罪!”
老年活動室角落里裝上空調
記者來到該小區(qū),老年活動室與居委會同在一個樓棟。走上2樓,兩間打通的老年活動室內,擺放著6張桌子和十多把椅子,靠近墻壁處還擺放著書架,多位長者在這里邊喝茶邊聊天。角落里一臺空調正全力運作,整個房間內溫度適宜。坐在室內的多位居民透露,空調是他們多次向居委會反復建議后,直至7月20日才裝上的。“在這之前,熱烘烘像個烤箱,阿拉來都勿敢來!”
而當記者推開朝北的乒乓房,一股股熱浪頓時襲來。房間被一張藍色的乒乓桌占去大半,天花板上裝著吊扇。居民直言:“吊扇打出來的都是熱風,越吹越是熱得受不了!”
劉阿姨今年82歲,住在小區(qū)里5年多。她雖然年事已高,但依舊精神矍鑠,平時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
小區(qū)的活動室旁邊,一直有一間乒乓房,但是天氣實在太熱,房間里也沒有裝空調。我去打過一次乒乓,剛動了10分鐘不到,就渾身濕透了,實在是吃不消……
乒乓房內無空調
新民晚報記者聯系博學家園居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接到居民訴求后,他們抓緊向街鎮(zhèn)申請,最終趕在7月底前,為兩間老年活動室安上了空調。不過,當被問及“乒乓房內為何至今沒有空調”時,對方頗為無奈:我們已經做過申請,得到的消息是,安裝要排計劃,每年的經費也有限,估計要等到明年才能裝上……
社會空調
不應缺失
上海開放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伊曉婷認為,首先老年人公共活動空間有“社會空調”屬性。在極端高溫天,對于很多獨居、高齡或經濟條件有限的老人來說,這里不僅僅是一個活動場所,更是一座“社會空調”,它提供了一個安全、涼爽、可以交流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避暑地。關閉這些空間,相當于切斷了一條重要的社會支持渠道,將他們困在悶熱的家中,可能引發(fā)更多的健康和社會風險。社區(qū)的決策者需要認識到,開放空間不僅是一項服務,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
其次,空調安裝不到位的背后往往存在著預算申請、電路負荷、老舊設施改造等現實難題。許多社區(qū)的老年活動室是由其他空間改建而來,電路無法承載大功率空調,同時申請專項改造資金流程漫長、審批困難。
更深層的問題是,即便硬件問題解決了,也缺乏精細化的運營規(guī)則。
對于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伊曉婷指出,這需要相關部門、社區(qū)管理者和社會力量來共同形成合力。
相關部門應出臺更具操作性的高溫天公共空間開放指引,為社區(qū)提供政策依據和標準流程,積極鼓勵開放空間;
社區(qū)治理需更“精細化”,應積極探索“彈性開放+風險管控”的模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滿足居民需求;
此外,還可以探索“社會合作”新模式??梢怨膭钪苓吷虉觥⑵髽I(yè)向老年人在高溫天提供“公益避暑點”,以此來形成社區(qū)內外的資源互補。
伊曉婷表示,老人是一個社區(qū)“最柔弱的成員”之一,如何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是衡量其文明程度和治理精度的重要標尺。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更多基于同理心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打開方式。
對此,新民晚報記者將繼續(xù)關注。
原標題:《關了關了就關了!沒有沒有就沒有!超長高溫日,滬上老人屢遭“極度尷尬”》
欄目編輯:陳浩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徐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