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臺灣國民黨主席選舉正式進入領表階段,一位原本不被看好的“女戰(zhàn)將”鄭麗文,卻突然異軍突起,在一場網(wǎng)絡民調中拿下高達68%的支持率,遙遙領先對手。這一結果引發(fā)島內政壇強烈震動,不少人開始猜測——國民黨的新主席是不是已經(jīng)提前揭曉了?
與此同時,張亞中也在全島發(fā)出呼聲。他再次強調“兩岸是一家人”,堅決捍衛(wèi)“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對國家統(tǒng)一的堅定立場。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鄭麗文迅速成為熱門?張亞中的堅持為何在黨內反而被邊緣化?
9月初,島內媒體發(fā)起一場網(wǎng)絡民調,參與人數(shù)超過4.6萬。鄭麗文的得票率直接飆到68%,遠超羅智強的19%、郝龍斌的7%和張亞中的6%。這個差距大到讓外界幾乎認定,鄭麗文已經(jīng)“板上釘釘”。
雖然網(wǎng)絡投票不能完全代表最終結果,但它如同一根溫度計,反映出當前藍營內部支持者的真實情緒。而鄭麗文的形象,正好擊中了這些情緒的核心。
她是個敢說敢做的人物。在臺立法機構多次與民進黨高層交鋒,有一次甚至逼得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現(xiàn)場爆粗口。這種場面感和沖擊力,讓她獲得“藍營女戰(zhàn)將”的稱號。
藍營支持者正需要這樣一個強勢角色。在賴清德上臺后,島內政治氛圍日益對立,藍白陣營被壓得喘不過氣。鄭麗文的強硬風格,恰好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出氣筒”。
張亞中則顯得格格不入。他是“孫文學?!笨傂iL,政治學教授,主張一個中國,明確提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必須統(tǒng)一。這種立場本應在國民黨內部獲得支持,但他在網(wǎng)絡投票中卻只拿到6%。這讓人不禁想起四年前,他曾在黨主席選舉中獲得32.6%的選票,是當時的“黑馬”。
這次卻慘遭邊緣,說明藍營的生態(tài)正在悄然變化。張亞中曾直言,國民黨若連他都容不下,那就不是“國民黨”,而是“臺灣黨”。他批評朱立倫回避統(tǒng)一話題,稱其是“美國線民”,這樣的言論雖然真實,但也讓他在黨內幾乎沒有朋友。
講真話的人,往往最孤獨他編寫《中華文化基本讀本》,并完成26萬字的《理想的中國人》,希望用文化喚醒認同感。但在這個講究聲量和操作的時代,學者的文字顯得太慢了。
鄭麗文的資源整合能力也遠強于其他人。她迅速籌齊1320萬元新臺幣的參選經(jīng)費,全靠家庭資源,而其他人連報名費都難以湊齊。
她還獲得馬英九、連勝文、李乾龍三位黨內重要人物的支持。馬英九通過幕僚提出三項主席條件:“堅持中國人身份、堅持九二共識、推動藍白合。”這三條被認為量身定做給鄭麗文。連勝文更是勸退謝典林,謝典林隨后立即表態(tài)支持鄭麗文,黨內整合正悄然圍繞她展開。
軍系力量也是關鍵一環(huán)。9月1日,陸軍官校校友總會決定支持鄭麗文。她的父親曾是陸軍政戰(zhàn)少校,被稱為“黃復興的女兒”。黃復興黨部擁有8萬多黨員,占國民黨總黨員的四分之一,是名符其實的“鐵票部隊”。鄭麗文承諾若當選將考慮恢復黃復興組織,贏得大量軍系支持。
不過,9月13日一份“滿天星名單”曝光,39位退役將領聯(lián)署支持郝龍斌。這個名單里包括吳斯懷、帥化民等退役“立委”,被視為對鄭麗文的挑戰(zhàn)。
這場軍系之爭,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變量。張亞中也沒有放棄。他在全島巡回演講,強調統(tǒng)一是國民黨的“黨魂”,提出“三步走”的路線:從敵對到和平、從和平到融合、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但無論理念多么清晰,現(xiàn)實卻是他既沒有地方派系,也缺乏組織資源,更得罪了黨內不少人。
當政治轉向情緒化,講道理的人就注定被冷落。鄭麗文的競選口號也極具針對性。她承諾要帶領國民黨贏得2028年選舉、讓藍營在“立法院”過半、支持率超過民進黨。這三大目標說得簡單直接,聽著就讓人熱血沸騰。
她還強調國民黨主席必須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必須堅持“九二共識”。雖然對外她表態(tài)“不統(tǒng)不獨”,但在藍營內部,她的立場足夠務實又不激進,很懂得把握選民心理。
9月12日,她現(xiàn)身高雄,與軍系退役將領同臺,公開表示:“軍系支持,是能否勝出的關鍵?!彼拿恳徊蕉甲叩糜姓掠蟹ǎ?strong>不像張亞中那樣孤軍奮戰(zhàn)。羅智強雖然社交媒體聲量大,但黨內基礎薄弱,難以整合資源。郝龍斌雖然有經(jīng)驗,但支持率始終徘徊在個位數(shù)。
9月14日,香港媒體也報道了這場島內選戰(zhàn),標題直接點名“鄭麗文遙遙領先”。島內外輿論開始聚焦這位“黑馬”,她已經(jīng)成為這場選舉的代名詞。但也有人擔心,她沒有黨務系統(tǒng)經(jīng)驗,是否能駕馭龐大的國民黨機器?
她承諾當選后將建立“藍白合”平臺,強調提名制度公開透明,這樣的主張雖然新穎,但能否落地還需時間檢驗。9月19日,報名截止。四名主要候選人——鄭麗文、張亞中、羅智強、郝龍斌——確認參選。1320萬元報名費和3%黨員聯(lián)署的門檻,已經(jīng)把不少“試水者”篩了出去。
隨著10月18日投票日的臨近,藍營內部的動向也越來越清晰。這不只是一次黨主席的改選,更是一場路線與風格的較量。張亞中始終沒有改變他的立場。他說:“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彼冀K堅持統(tǒng)一路線,認為國民黨若不談統(tǒng)一,將會被歷史淘汰。
但如今的現(xiàn)實是,他連進入黨主席核心圈的機會都越來越渺茫了。這場選戰(zhàn),表面看是四人競爭,實則是國民黨路線的分岔口。一邊是主張情緒對抗、講求策略包裝的選戰(zhàn)型候選人,一邊是堅持理念、講求文化認同的學者型人物。
當島內政治越來越激烈,當“抗中保臺”成為民進黨的主旋律,國民黨也必須在“迎合”和“堅持”之間作出選擇。10月18日,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揭曉。張亞中的落敗或許早已注定,但他那句“兩岸是一家人”,依舊在島內政壇回蕩。
鄭麗文的當選呼聲雖高,但能否真正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還要看她是否能兌現(xiàn)承諾,整合資源,穩(wěn)住軍心。這不僅關乎一個人能否當選,更關系到國民黨未來要走什么樣的路。
這場選戰(zhàn)不僅是權力的交接,更是路線的分水嶺。鄭麗文的高支持率背后,是藍營情緒化訴求的集中體現(xiàn);張亞中的失落,則是理性聲音的被邊緣。國民黨將走向何方,10月18日的結果,將是一道分界線。
信息來源:
[1]國民黨主席改選正式啟動:羅智強現(xiàn)身領表,邀徐巧芯運營社交媒體 海峽導報
[2]國民黨主席將改選,今日開始領表 環(huán)球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