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呀?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和大24歲的妻子布麗吉特,被網(wǎng)友問得最多的居然是“晚上和諧不和諧”
這年頭,政客的民調(diào)剛跌一點,全世界都能吵翻天。
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就算沒掉民調(diào),還是天天被問一個讓人尷尬到懷疑人生的問題,你和你老婆晚上和諧嗎?
你沒聽錯,這不是段子,是社交平臺上最常見的提問。
而對象,正是這對讓全球媒體都忍不住張大嘴的“非典型夫妻”,比他大24歲的妻子布麗吉特,一個是總統(tǒng),一個是前老師,一個是政治明星,一個是輿論焦點。
這對組合,從來都不是“低調(diào)”兩個字能形容的。
1993年,法國北部的亞眠小鎮(zhèn),一堂普通的中學戲劇課,成了法國政壇最“八卦”的起點。
15歲的馬克龍愛上了自己39歲的老師布麗吉特,這不是小說,這是真實發(fā)生的事,那時候的他們,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一個未成年,一個已婚有子。
這段關系一開始就踩在了倫理的邊緣線上,馬克龍的父母得知后,震驚、憤怒,甚至把他送到巴黎讀書,試圖切斷聯(lián)系。
但沒想到,這一分開,不是結(jié)束,而是書信往來、感情升溫的開始。
法國媒體《費加羅報》當年也曾詳細報道過這段“師生情”,并指出,外界對這段關系最大的爭議點,從來不是“年齡”,而是“身份”。
一個老師和未成年學生談戀愛,在任何國家都不是輕松的話題,哪怕他們最終在2007年結(jié)婚,依舊擋不住輿論從四面八方涌來。
隨著馬克龍2017年當選總統(tǒng),這段感情從“轟動小鎮(zhèn)”變成了“震驚國際”,但奇怪的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卻并不是馬克龍的政策,也不是布麗吉特的第一夫人角色,而是他們的“床上生活”。
“他們真的有性生活嗎?”“晚上怎么過的?”“是不是只是政治婚姻?”各類社交平臺上,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有些甚至毫無底線。
更離譜的是,關于布麗吉特的謠言也接連不斷,有人說她是跨性別者,有人說她的存在只是掩蓋馬克龍“同性戀身份”的幌子。
面對這些攻擊,馬克龍本人也多次回應,稱這類謠言是“厭女癥和恐同癥的混合體”,并指出,如果是一個年長男性和年輕女性的組合,根本不會引起這么多非議。
他說得沒錯,公眾似乎對年齡差“倒過來”的夫妻組合更寬容,而對這類“逆齡婚姻”卻總是充滿質(zhì)疑和窺探。
2024年,布麗吉特更是親自出手,起訴并贏得了一起針對她的跨性別謠言案。
據(jù)《世界報》報道,法院判決誹謗者賠償并公開道歉,這不僅是一次法律勝利,更是對網(wǎng)絡暴力的一次公開反擊。
雖然爭議不斷,但時間終究是最有力的“公關”,馬克龍當選總統(tǒng)之后,這段關系逐漸從“八卦頭條”變成了“政治分析”。
媒體開始不再只關注他們的過去,而是盯緊他們的互動方式。
從牽手角度到眼神交流,從布麗吉特的公開發(fā)言到兩人共同出席活動的站位,每一個細節(jié)都被解讀成“權(quán)力關系的象征”。
比如2025年年初,馬克龍在越南訪問期間,一段“推臉”視頻迅速走紅網(wǎng)絡。
視頻中布麗吉特似乎輕推了馬克龍的臉,被一些國際媒體解讀為“女性話語權(quán)的象征”,也有人說是“夫妻情趣”,更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總統(tǒng)也會被老婆訓?!?br/>雖然總統(tǒng)辦公室回應稱這只是玩笑,但這段視頻意外地再次把兩人的關系推上了熱搜。
不過在法國國內(nèi),輿論遠沒那么激烈,法國人對這段婚姻的接受程度遠高于國際社會。
大多數(shù)人更關注布麗吉特作為第一夫人的社會角色,比如她在教育改革、反校園欺凌等領域的投入。
《巴黎人報》曾評論稱,布麗吉特的公眾形象已經(jīng)從“總統(tǒng)夫人”轉(zhuǎn)變?yōu)椤翱偨y(tǒng)搭檔”,是法國政治中少有的“穩(wěn)定親密關系范本”。
全球網(wǎng)友對馬克龍夫婦的癡迷,其實背后藏著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我們到底在關注什么?是愛情?是權(quán)力?還是我們對“非主流組合”的不適應?
一段持續(xù)近三十年的感情,跨越了年齡、身份、社會偏見,但依舊逃不過“你們晚上還行嗎”這樣的提問。
這不是好奇心,而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當一段感情超出我們對“標準模板”的理解時,質(zhì)疑、揣測、甚至惡意攻擊就會接踵而至。
就像《華爾街日報》曾指出的那樣,馬克龍的婚姻是其“非傳統(tǒng)形象”中最引人好奇的部分,但這種“好奇”,更多時候是一種包裹著偏見的窺視。
布麗吉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被質(zhì)疑的年長女性配偶,但她和馬克龍用近三十年的堅持,回應了所有的質(zhì)問。
而那些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看似是對“和諧與否”的關心,本質(zhì)上是對社會規(guī)訓之外愛情形態(tài)的不適。
我們并不真的想知道他們晚上怎樣,我們是想知道,這樣的組合到底有沒有可能“正常存在”。
在全球政治舞臺上,馬克龍夫婦的故事成了一種另類敘事。
他們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治夫妻”,但卻活成了一個社會鏡像,讓我們看見偏見,也看見堅持,看見質(zhì)疑,也看見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