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別急著甩鍋給薯條!
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確實登上了權(quán)威期刊,但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近日,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在《BMJ》上發(fā)布了一項新研究,嚇壞了不少“土豆愛好者”。
研究追蹤了20.5萬余名成年人長達近40年的飲食習慣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和幾乎不吃油炸土豆(薯條)的人相比:
每周吃3份(1份約120g)炸薯條的人,2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增加20%↑
每周吃超過5份(含5份)炸薯條的人,2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增加27%↑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高溫油炸過程把土豆“黑化”了。
土豆本身脂肪含量很低,但經(jīng)過油炸后,脂肪含量大大增加。同時,維生素C等水溶性營養(yǎng)素也在高溫油炸過程中大量流失。
另外,高溫油炸時控制得不好(超180℃、時間較長),不僅可能產(chǎn)生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還可能生成另一種“麻煩貨”——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AGEs)。
AGEs進入人體后會不斷挑釁免疫系統(tǒng),讓身體長期處于炎癥狀態(tài)。更麻煩的是,它可影響胰島素受體,導致胰島素信號傳導不暢,從而形成胰島素抵抗,讓血糖調(diào)控變差。
此外,同樣一份土豆,炸成薯條的熱量是蒸煮土豆的2-3倍,經(jīng)常吃高熱量食物容易發(fā)胖,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
值得慶幸的是,研究同時也發(fā)現(xiàn),采用烤、煮或制成土豆泥等烹飪方式時,土豆和糖尿病風險并沒有明顯關(guān)聯(lián)。
其實只要烹飪方法得當,土豆不僅不是“健康殺手”,反而是一位“營養(yǎng)多面手”。
土豆經(jīng)過糊化冷卻處理后(可以理解為煮熟后冷卻一段時間再吃,比如土豆沙拉或冷土豆泥),部分淀粉會轉(zhuǎn)化為抗性淀粉,人體較難消化吸收,血糖便沒那么容易升高。
《醫(yī)學研究雜志》上一項研究就顯示,當受試者用這種特殊處理的土豆替代原有食譜中40%的肉類后,僅八周時間,不僅平均體重下降5.6%,胰島素敏感性也得到明顯改善。
土豆是名副其實的“補鉀高手”,每100g土豆約含347mg鉀元素,是白米飯的4倍之多。
鉀元素就像血管的“清道夫”,它能促進腎臟排出體內(nèi)多余的鈉,減輕因水分滯留而造成的血管壓力,最終起到輔助降壓的效果。
土豆還是葉酸的優(yōu)質(zhì)來源。
葉酸能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這種物質(zhì)就像血管的腐蝕劑,會損傷血管內(nèi)壁,加速動脈硬化進程。
不過,葉酸屬于維生素B族,對熱和水非常敏感,長時間煮制土豆會讓其損失率達50~90%。
想多保留土豆中的葉酸,要減少與大量水接觸的時間,并盡量縮短加熱時間,比如采用微波加熱、隔水蒸或烤制的烹飪方法。
要讓土豆發(fā)揮出最大健康優(yōu)勢,這些要點也不能忘↓
土豆在發(fā)芽或變綠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叫做龍葵素的有毒物質(zhì),這種毒素即使經(jīng)過高溫烹飪也很難完全分解,誤食后輕則惡心嘔吐,重則可能危及生命。
大家在購買時要優(yōu)先選擇表皮光滑、顏色均勻、沒有黑斑的新鮮土豆。
買回家后要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儲存,避免陽光直射導致變綠。
盡管非油炸土豆比較健康,但也要注意適量食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人每天應攝入薯類50-100g(相當于一個小土豆的量)。
特別提醒,土豆淀粉含量高(約占20%),如果吃了土豆,記得要相應減少米飯、面條等主食的份量。
有個簡單的替換技巧,可以用100g土豆代替50g熟米飯當作主食,這樣既能享受土豆的營養(yǎng)好處,又不用擔心熱量超標。
土豆中的鉀含量高,對一般人來說是好東西,但對于腎臟功能不全的朋友來說,吃多了反而會幫倒忙,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fā)高鉀血癥。
另外,土豆淀粉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加重腸道負擔。特別是腸胃本來就比較敏感的人(容易拉肚子或腹脹),還有年紀大了消化功能減弱的人,更要注意適量食用,別貪嘴。
總之,土豆本身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其健康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nèi)绾闻腼兒褪秤盟?,從今天起,選對做法、控制分量,讓土豆成為健康飲食的好幫手~
參考資料:
[1]Mousavi S M, Gu X, Imamura F, et al. Total and specific potato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ree US cohort studies and a substitution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s[J]. bmj, 2025, 390.
[2]Abazarfard, Zohreh et al. “The effect of almonds on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nd lipid profil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females in a weight reduction progra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Isfa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vol. 19,5 (2014): 457-64.
[3]王鵬燕.葉酸對同型半胱氨酸誘導的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損傷保護作用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25-09-12].DOI:CNKI:CDMD:2.1016.923973.
[4]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yǎng)科學全書第2版(上冊)[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9.698-70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