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民國劇還在講旗袍、槍戰(zhàn)、三角戀,那它已經(jīng)老了。但如果有一部劇,讓你看到兩個女人如何用商戰(zhàn)做刀、以情誼為盾,在豪門深淵里殺出一條血路——那它不僅新鮮,而且危險。
因為它動了那些從不敢碰的東西:父權(quán)的根基,血緣的謊言,還有女性之間,那種比愛情更熾烈、比親情更清醒的共生之力。這就是《以她之韌》。
不是又一部“姐妹爭寵”的宅斗戲,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復仇與重建。它像一把緩緩出鞘的匕首,前幾集看似溫吞,實則在磨刃;等到第六集之后,刀光一閃,血濺三步,你才驚覺——原來每一句對白、每一個眼神,都是伏筆。
雙生花:從對立到共生的靈魂圖譜。劇中“表面小白兔實則狼子野心”的妹妹宋嘉魚,與“步步為營溫柔霸道”的姐姐霍染,構(gòu)成了極具張力的角色對照。
二人初時似水火不容,卻在陰謀漩渦中逐漸顯露出情感深處的羈絆。這種羈絆并非傳統(tǒng)的血緣紐帶,而是源于相似困境中的彼此映照——她們同樣被困于父權(quán)結(jié)構(gòu)的牢籠,同樣渴望掙脫卻路徑迥異。
觀眾初時或許與妹妹一樣困惑:為何霍染屢次以德報怨?但隨著劇情推進,導演以細膩的筆觸揭開了答案:霍染的堅韌并非圣母式的犧牲,而是源于養(yǎng)母江媽媽曾給予她的無私之愛。
這份愛的傳承讓霍染成為妹妹在黑暗中的“提燈人”,而妹妹的莽撞與鮮活,也最終成為拯救霍染于泥潭的力量。
謀略為骨,情感為血:權(quán)謀敘事中的女性智慧?!兑运g》的權(quán)謀線堪稱驚艷。家族商戰(zhàn)、江湖手段、階級博弈層層遞進,幾乎每集都有反轉(zhuǎn)沖突,卻從未脫離女性視角的敘事邏輯。
劇中女性角色破局的方式并非依靠“開金手指”,而是以敏銳的洞察力、情感聯(lián)結(jié)與資源整合能力智斗強權(quán)。
例如妹妹拒絕黑幫大少爺示好的橋段,清晰傳遞了“絕不以情感為交易籌碼”的價值觀;而姐妹最終將霍宅改為女子學堂與醫(yī)院的結(jié)局,更是對封建資本體系的徹底重構(gòu)。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男性角色皆退居輔助位,這種設計并非刻意“去男性化”,而是將敘事焦點徹底歸還于女性主體的成長與選擇。
正如觀眾所言:“女角色個個頂頂好,壞人全是男角色”——這并非簡單的性別對立,而是對傳統(tǒng)宅斗劇“雌競”模式的徹底顛覆。
王一菲飾演的霍染堪稱劇集高光。從《香蜜沉沉燼如霜》的穗禾到如今的霍染,她以極具爆發(fā)力的眼神戲和肢體語言,演繹出外柔內(nèi)剛的層次感:面對妹妹時克制而深情的凝視,應對敵人時凌厲不失儀態(tài)的姿態(tài),皆令人過目難忘。
彭雅琦的宋嘉魚則完美駕馭了從莽撞到清醒的成長弧光,二人對手戲中拉扯與貼近并存的張力,無需吻戲已足夠讓人“嗑生嗑死”。
配音團隊同樣功不可沒。兩位女主御姐音色的碰撞與交融,既符合民國語境的典雅,又賦予角色現(xiàn)代性的颯爽。導演對節(jié)奏的掌控亦顯功力,第六集后劇情持續(xù)高能,矛盾推進如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鎖鏈,令人欲罷不能。
《以她之韌》最動人的內(nèi)核,在于它對“韌性”的詮釋:非硬碰硬的對抗,而是如水般柔中帶剛的持久力量。
姐妹二人從猜忌到攜手的過程,暗喻了女性群體突破隔閡、實現(xiàn)共融的可能性。而將宅邸改為學堂與醫(yī)院的結(jié)局,更是一場對封建資源的創(chuàng)造性改造——她們并非摧毀舊世界,而是以其根基重建新秩序。
這部劇的“爆款潛質(zhì)”恰恰源于此:它既滿足觀眾對強情節(jié)、甜互動的需求,又以深沉的人文關(guān)懷觸達當代女性關(guān)于自我覺醒、互助成長的共鳴。
誠如觀眾感嘆:“內(nèi)娛有如此高質(zhì)量雙女主劇實乃我一生之幸!”或許《以她之韌》的成功將成為一個信號:市場需要更多以女性視角書寫、以女性智慧破局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