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8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分鐘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國主義蓄謀已久的侵華開端,因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東北迅速淪陷,日軍在華犯下燒殺搶掠、人體實驗等滔天罪行,致3500多萬同胞傷亡。
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抗聯(lián)等力量浴血奮戰(zhàn)14年,無數(shù)先烈以生命捍衛(wèi)民族尊嚴。94年后的今天,防空警報仍在警醒國人:忘記歷史即是背叛,落后就要挨打。
當防空警報劃破長空,孩子們睜著好奇的眼睛問:“這聲鳴響在說什么?”比起堆砌枯燥的歷史年份,不如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里9件真實留存的“老物件”做橋梁。它們帶著戰(zhàn)火的烙印,藏著先輩的堅守,能讓孩子真切讀懂:我們?yōu)槭裁匆肋h記住這一天。
1
殘歷碑上的彈痕:
破碎的日子,藏著不能忘的痛
走進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形似“臺歷”的巨大雕塑——殘歷碑。它的“日歷頁”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農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
巨大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shù)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p>
給孩子的話:
殘歷碑的彈痕與缺角,是一個民族曾遭遇苦難的印記。它提醒我們,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禮物。如今我們在碑前獻花,本質上是對守護和平許下承諾。在生活中,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課堂上的學習機會,不浪費來之不易的幸福,就是用行動踐行這份承諾,不讓歷史的傷痛重復上演。
2
劉仲明的相機:
鏡頭里藏著不低頭的真相
在博物館的展區(qū)內,一臺黑色老式相機靜靜陳列,金屬機身早已氧化,但鏡頭依然能映出光影,這是醫(yī)學教授劉仲明的“武器”。
1931年,日軍侵占東北后,還想靠謊言掩蓋侵略真相。劉仲明、畢天民、張查理、鞏天民等9位愛國人士(被稱為“沈陽九君子”),決心用證據(jù)戳穿謊言。小組成員在劉仲明家里開過一個緊急會議后,便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取證”工作。
當時的沈陽日軍橫行,百姓大多閉門不出,偶爾出門也是腳步匆匆。時任奉天商會會長的鞏天民卻異常忙碌,為了拍攝到日軍侵華的證據(jù),鞏天民通常會選擇在陽光最好的上午行動。劉仲明也拿著這臺相機,偷偷穿梭在沈陽街頭:日軍燒毀的民房、被強占的工廠、流離失所的百姓……他冒著被抓的危險,把這些畫面一一拍下來,每一張照片,都是日軍侵華的鐵證。
給孩子的話:
劉仲明爺爺?shù)南鄼C,是堅守真相的象征。面對謊言與強權,他沒有退縮,而是用鏡頭記錄下最真實的罪惡,這背后是對正義的執(zhí)著。對你們而言,堅守真相不是遙遠的口號??荚嚂r憑實力作答,不投機取巧;發(fā)現(xiàn)錯誤時敢于承認,不推諉掩飾;看到不公時勇于發(fā)聲,不袖手旁觀。這些選擇,正是對有骨氣最生動的詮釋。
3
繡著TRUTH的藍布袋:
布袋子裝著沉甸甸的勇氣
緊挨著相機的,是一個褪色的藍色布袋,上面用白絲線繡著英文“TRUTH”(真相),針腳細密,能看出縫制時的用心。這就是“九君子”用來裝侵華證據(jù)的袋子。為了讓國際調查團看懂證據(jù),“九君子”把搜集到的300多件材料,如日軍的命令、布告、百姓的證言、劉仲明拍的照片等,全部譯成英文,裝訂成冊。他們知道,這份材料一旦被日軍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會有生命危險。于是,有人負責翻譯,有人負責裝訂,有人負責秘密運送,像傳遞“接力棒”一樣,把袋子安全送到調查團手中。這個小小的藍布袋,裝下的不只是紙頁,更是9位普通人面對侵略者時,豁出性命也要守護的正義。
給孩子的話:
“TRUTH”是“真相”的意思,繡在布袋上,就像在說“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真相”。“九君子”們明明知道危險,卻還是一起完成這件事,這就是團結的勇氣。就像我們拔河時,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贏;遇到困難時,和小伙伴互相幫忙,也能變得更勇敢。
4
平頂山慘案的子彈頭:
銹跡里藏著不能忘的傷痛
在館內,5枚銹跡斑斑的子彈頭被放在玻璃盒里,金屬表面的暗紅痕跡,是歲月無法抹去的血印。它們1971年在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出土,這些子彈頭沾染著平頂山無辜平民的鮮血,見證了一場殘忍的屠殺。
1932年中秋節(jié)后,日軍為了報復百姓支持抗日,闖進平頂山村莊,把全村男女老少趕到山下,用機槍掃射。3000多名無辜平民,就這樣倒在血泊中,這5枚子彈頭,就是當時日軍暴行的“鐵證”。
給孩子的話:
這些帶著銹跡的子彈頭,是侵略者暴行的鐵證,也讓我們讀懂“戰(zhàn)爭”二字的沉重。它會摧毀家園,拆散家庭,讓無辜的人失去一切。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懂得:“珍惜和平”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與同學友好相處,用溝通化解矛盾,拒絕爭吵與沖突;體諒父母的付出,感恩身邊的溫暖;尊重不同的聲音,學會包容與理解,用善意守護我們當下的安穩(wěn)。
5
左秀海的獄中書簡:
草紙上寫著放不下的家國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一張泛黃的稻草紙書信靜靜躺著,字跡是用鉛筆寫的,有些地方已經模糊,但“所恨者未能殺敵首萬千,以消我胸中豪憤耳”這句話,依然力透紙背。這是左秀海寫給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字字泣血。
“九一八”事變后,左秀海在鳳城縣組織大家抗日,卻被叛徒出賣,關進了監(jiān)獄。1937年1月,知道自己即將被處死的他,在獄中寫下這封信。信里,他遺憾沒能多殺敵人,卻從未后悔抗日;他牽掛妻子,卻更放不下被侵略的國家。不久后,他被日軍殘忍殺害。這張薄薄的草紙,裝下了一位戰(zhàn)士對家國的愛,也裝下了中國人寧死不投降的骨氣。
給孩子的話:
左秀海爺爺在信中寫下的遺憾,藏著對國家最深沉的愛。他遺憾沒能多為國家戰(zhàn)斗,卻始終堅守著不向侵略者低頭的骨氣。這份家國情懷,對你們而言,體現(xiàn)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升國旗時,保持肅靜、行注目禮,是對國家的尊重;認真學好每一門功課,鍛煉好身體,是為將來建設國家儲備力量;愛護校園、維護集體榮譽,是把愛國家落實到身邊的小事中。
6
宋鐵巖的書箱:
木盒子里藏著打不碎的信仰
行走在展館中,一個深棕色的木制書箱格外顯眼,蓋子內側有幾行鋼筆字,是它的主人宋鐵巖留下的。這個書箱是1926年宋鐵巖結婚時做的,后來成了他存放秘密的地方。
宋鐵巖是東北抗聯(lián)第一軍的政治部主任,負責給戰(zhàn)士們講革命道理。他把日記、進步書刊、抗日文件都藏在這個書箱里,哪怕行軍打仗,也盡量帶著它。1937年2月,在和日軍的戰(zhàn)斗中,他被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這個書箱里的每一本書、每一頁紙,都藏著宋鐵巖讓中國變好的信仰。哪怕面對死亡,這份信仰也從未動搖。
給孩子的話:
宋鐵巖爺爺?shù)臅?,裝著他改變國家命運的信仰。他堅信,多讀書、多學習,才能讓國家擺脫苦難。這份信仰,對你們同樣重要。你們當下的每一次閱讀、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對難題的攻克,都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儲備力量”。就像宋爺爺帶著書箱奔赴戰(zhàn)場,你們帶著知識與本領成長,未來才能有能力守護自己珍視的一切,讓國家變得更強大。
7
“還我河山”手提兜:
布兜里裝著拆不散的堅持
“收復東北失地,1938”,“還我河山”,在館內的一面墻壁上,一個發(fā)白的布手提兜,字跡雖舊,卻依然有力。這是教育家車向忱夫婦用過的兜子?!熬乓话恕笔伦兒螅瑬|北被日軍占領,車向忱看著很多孩子沒法上學,心里特別著急。他帶著這個手提兜,多次往返關內外,一邊組織抗日救亡活動,一邊創(chuàng)辦平民學校,讓窮苦孩子也能讀書。這個手提兜,陪著他走過無數(shù)路,裝過課本、裝過宣傳冊,更裝著他不讓孩子失學、不讓國家失地的堅持。
給孩子的話:
“還我河山”四個字,是車向忱爺爺那代人收復家園、守護尊嚴的決心。他用手提兜裝著課本與希望,讓更多孩子讀書識字,因為他知道,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每一個人的成長。如今,你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更要明白:認真汲取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不僅是為了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更是為了接過前輩的“接力棒”。當你們成為有擔當、有本領的人,就是對“收復河山”最好的傳承。
8
抗聯(lián)戰(zhàn)士的靰鞡鞋:
牛皮鞋里藏著凍不僵的意志
這一雙造型特別的牛皮鞋:鞋面有一圈褶子,鞋口串著牛皮帶,鞋底厚厚的——這是東北抗聯(lián)戰(zhàn)士冬天穿的靰鞡鞋。
東北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雪能沒過膝蓋,戰(zhàn)士們沒有足夠的棉衣,全靠這雙靰鞡鞋保暖。鞋子里會塞上山里的靰鞡草,踩實了既暖和又防滑。很多戰(zhàn)士穿著它,在雪地里行軍、打仗,腳凍得又紅又腫,甚至生了凍瘡,卻從沒喊過苦。這雙鞋,陪著戰(zhàn)士們在冰天雪地里堅持戰(zhàn)斗,見證了他們凍不僵的意志。
給孩子的話:
這雙簡陋的靰鞡鞋,見證了抗聯(lián)戰(zhàn)士在冰天雪地里寧折不彎的堅韌。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卻靠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strong>。這份堅韌,是你們成長中最該學習的品質。遇到難題時,不輕易放棄,多嘗試幾次解法;跑步累到極限時,咬咬牙再堅持一步;面對失敗時,不氣餒、總結經驗重新出發(fā)。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不經歷困難,而是在困難中始終保持向前的勇氣。
9
抗聯(lián)被服廠的縫紉機:
鐵機器里藏著擰成繩的力量
這是一臺黑色縫紉機,機身有多處磨損,踏板上似乎還留著淡淡的腳印——這是抗聯(lián)被服廠用來給戰(zhàn)士們做軍裝的機器。日軍為了打垮抗聯(lián),切斷了他們的補給,戰(zhàn)士們常常缺衣少穿。于是,抗聯(lián)被服廠,用縫紉機趕制軍裝、縫補衣服。這臺縫紉機,不是普通的機器,而是后方百姓和前線戰(zhàn)士“擰成一股繩”的證明:大家心連著心,再難的仗也能打下去。
給孩子的話:
這臺老舊的縫紉機,藏著團結協(xié)作的智慧。前線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后方百姓用縫紉機趕制軍裝,大家心往一處想,才扛過了最艱難的歲月。這啟示我們,任何有價值的事,都離不開分工與配合。在班級里,有人負責組織活動,有人負責記錄,有人負責服務,才能讓集體更溫暖;在生活中,體諒父母的辛勞,主動分擔家務;在團隊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配合他人的不足,這種擰成一股繩的力量,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讓文物說話,把骨氣刻進心里
這9件文物藏品,沒有華麗的外表,卻藏著中國人最珍貴的品質:殘歷碑透著的堅毅、劉仲明相機里的正義、左秀海書信里的骨氣、靰鞡鞋里的堅韌、縫紉機里的團結……它們告訴孩子,“九一八”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無數(shù)普通人用勇氣和堅守,筑起的“民族脊梁”。
記住這些文物,不是為了沉浸在傷痛里,而是要讓孩子明白:現(xiàn)在的和平,是用先輩的骨氣換來的;未來的強大,需要我們把這份骨氣傳承下去,做一個有擔當、有勇氣、愛國家的人,就是對歷史最好的銘記。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fā)展·專題八講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fā)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2025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發(fā)展力高級研修班暨《班主任說》編委會遴選
圖片來源|中國文物報、紅色之聲、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