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控制,本是智能家居為用戶描繪的便捷圖景,如今卻成了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近日,一場圍繞家電巨頭美的的“幽靈操控”風波,正在社交媒體上發(fā)酵,將智能家居的安全與隱私問題,以一種極具沖擊力的方式推至臺前。
驚魂一刻
事件的引爆點,來自福建一位美的用戶的經歷。
8月22日下午,該用戶收到短信,提示家中的美的電烤箱在未經本人任何操作和授權的情況下,被綁定到了一個陌生的“家庭”賬戶。起初他并未在意,但當晚17時30分左右回到家時,一進門便聞到濃烈的焦味。
他驚恐地發(fā)現,廚房里的烤箱已被遠程啟動,機身周邊滾燙,整個空間熱浪逼人。“整個廚房熱到要爆炸,難以想象要是遲點回到家中會發(fā)生什么危險?!彼潞蠡貞浀?。這臺本應服務于家庭的電器,在陌生人的遠程操控下,變成了一個潛在的“縱火犯”。
起初,用戶懷疑是鄰居蹭網所為,但排查后否定了這一可能。他立刻聯系美的客服,售后人員初步猜測為烤箱的WiFi模塊故障,但具體原因不明。在用戶堅持下,美的最終同意更換整機,并稱涉事工程師將返廠培訓。然而,對于最關鍵的“為何會被遠程操控”,美的至今未給出公開、明確的技術說明。
這并非孤例,美的的“幽靈操控”事件呈現出系統(tǒng)性風險的特征:
空調反常送熱:有用戶反饋,家中空調被陌生人綁定后,被遠程開啟了26℃熱風和電輔熱,“平時舍不得開,卻莫名被人開了一天一夜”。
掃地機器人變“間諜”: 用戶的掃地機器人被綁定后,陌生人不僅能隨意操控其清掃,還能通過自帶的攝像頭和麥克風,窺探家中環(huán)境、竊聽家庭對話。
類似被異常綁定的情況還發(fā)生在滾筒洗衣機、電熱水器等多種美的智能家電上。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用戶在登錄自己的“美的家居”App后,赫然發(fā)現賬戶下竟多出了159個不屬于自己的陌生設備。這意味著,他不僅是受害者,也可能在無意中成為了其他家庭的“幽靈操控者”。面對這一局面,美的官方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讓用戶“一個個手動解綁”。
誰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從智能家居的技術架構來看,用戶的手機App、家電本身與廠商的云端服務器共同構成了一個閉環(huán)。此次美的暴露出的問題,大概率出在云端服務器與通信協議上。綜合專業(yè)人士分析,存在以下三種可能:
一是API接口權限失控。API接口是App、設備與服務器間傳遞指令的“信使”。如果服務器對“信使”的身份驗證不嚴,沒有嚴格核對每個綁定或操作請求的發(fā)起者是否有合法權限,就如同給黑客或系統(tǒng)Bug一把“萬能鑰匙”,可以隨意將任何設備綁定到任何賬戶。
二是設備唯一標識(ID)管理存在漏洞。每臺智能家電都有一個如同身份證號的唯一標識(如MAC地址或序列號)。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出現ID重復,或者服務器在后臺數據庫匹配用戶與設備ID時出現邏輯錯誤,就可能導致“張三的烤箱,李四能控制”的混亂局面。此次烤箱事件,很可能源于此。
三是通信協議出現了問題。設備與服務器之間的指令傳輸,如果未進行嚴格加密,就可能在傳輸過程中被黑客截獲、篡改。黑客可以偽造一個綁定請求,讓服務器誤以為是合法操作,從而完成設備劫持。
無論是哪一種,都直指美的在軟件系統(tǒng)開發(fā)、安全運維和質量管理上的嚴重缺失。
2500億巨頭的“軟件短板”
這起安全風波,對于正處在高速發(fā)展期的美的而言,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警鐘。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美的營收高達2511億元,同比增長15.57%,在白電三巨頭(美的、海爾、格力)中增長率和扣非凈利潤均排第一。其中,智能家居業(yè)務收入達1672億元,同比增長13.31%,是其絕對的業(yè)務核心。
然而,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后,是傳統(tǒng)制造業(yè)巨頭在向科技公司轉型過程中的普遍陣痛——“重硬件,輕軟件”。
美的可以造出性能卓越的壓縮機、工藝精湛的烤箱內膽,但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和服務層面,卻顯得力不從心。
當一個擁有海量用戶的App,其后臺系統(tǒng)能出現“一個賬戶綁定159臺設備”的荒謬漏洞時;當面對用戶的安全投訴,第一反應是猜測硬件故障,最終解決方案是“手動解綁”時,這暴露的不僅是技術能力的不足,更是服務意識和風險管理思維的滯后。
“能造好冰箱的,不一定能造好智能冰箱;即便能造好硬件,也不一定能寫好軟件、運營好服務。”這句業(yè)內評論一針見血。對于美的這類以硬件制造起家的企業(yè),軟件和云服務長期被視為硬件的“附屬品”,而非核心能力。研發(fā)投入的傾斜、企業(yè)文化的慣性,都導致其在軟件安全、數據隱私等領域的積累,遠未跟上其硬件產品的擴張速度。
智能家居,安全是“1”
美的的核心口號是“智慧生活可以更美的”。但當“智慧”意味著烤箱可能隨時自燃,攝像頭可能隨時變成眼睛,安全感被剝奪時,這種“美”便成了空中樓閣。
對于整個智能家居行業(yè)而言,美的事件是一次集體警示。在萬物互聯的浪潮下,連接設備數量不再是唯一值得夸耀的指標。安全,才是那個決定生死存亡的“1”。沒有了安全這個“1”,后面再多的便捷功能、再炫酷的設計,都只是脆弱的“0”。
企業(yè)必須認識到,軟件定義硬件的時代已經到來。必須像重視硬件品控一樣,投入真金白銀和頂級人才去構建安全可靠的軟件系統(tǒng)和運維體系。
對于消費者而言,在享受智能家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需提高警惕。在選擇產品時,除了關注功能與價格,更應審視品牌的安全聲譽和隱私政策。畢竟,當家變成了潛在的“危險地帶”,任何智能體驗都將黯然失色。
智能家居的未來,不應建立在用戶的僥幸之上。我們期待美的及所有從業(yè)者能從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真正將用戶的安全與隱私置于商業(yè)利益之上,否則,被用戶拋棄的,將不僅僅是某一款產品,而是整個“智慧生活”的信任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