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學理科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你能不能把牛頓那三條定律背得滾瓜爛熟,也不在化學方程式配平是不是分毫不差。
重點是啥?
是你在考場上,能不能把一道題看明白,算到底,還不出啥岔子。
別覺得這幾步簡單,里面藏著多少學生的辛酸淚,說都說不完。審題、解題、反思,說白了就這三步,但真上手做起來,走著走著就容易摔三跤。
有人審題看漏了字,有人解題繞了遠路,有人反思干脆跳過,好像錯題壓根不存在。
結果一學期下來,物理學得跟猜謎似的,化學搞得像瞎鼓搗丹藥,生物背得跟念經一樣,全沒進腦子里。
先說審題。
有些學生看題,跟刷短視頻似的,三秒鐘就定了主意。題目還沒看完一半,草稿紙上已經畫得亂七八糟。
到最后才發(fā)現,題目問的不是“速度”,是“加速度”;要的不是“生成物”,是“剩余物”。你說這冤不冤?這就像你點了碗牛肉面,老板端上來一碗清湯,里面飄著兩片牛肉,面條影子都沒見著。
所以說,審題就得慢下來,慢得像寺院里的掃地僧,一字一句地摳。
把關鍵詞圈出來,條件標清楚,哪怕寫得跟小學生劃重點似的,也比糊里糊涂強。特別是那些“光滑”“恰好”“過量”“無色溶液”之類的詞,出題人就靠這些設陷阱找樂子呢。
你要是不當回事,基本就是等著被“坑”,真的沒商量。
更重要的是,題目背后都藏著考點的套路。物理題里一出現“勻速”,就得馬上想到牛頓第一定律;化學題里提到“標準狀況”,腦子里就得蹦出22.4L這個數;生物題里碰上“對照組”,條件反射就得寫出“控制變量”。
這些暗號要是看不懂,就跟進了個密室逃脫,鑰匙還沒找著,燈先滅了,黑燈瞎火的,能做對才怪。
再說解題。
說實話,大部分學生不是不會做題,是不會好好做題。
草稿紙上寫得一團亂,計算全憑感覺,公式逮著就套,最后結果對不對,全看運氣。真要是這樣,還不如去買彩票,中了獎好歹有點實在的。
解題的核心,是先想清楚走哪條路。
物理題有動力學法、能量法、動量法,化學題有守恒法、平衡法,生物題有對照分析法。你得挑條最省事的路走,不然就會出現那種“繞了一大圈復雜路線,結果一分沒拿到”的悲劇。
我見過不少學生,明明一步就能算出的題,非要繞三個彎,最后自己都繞暈了,數字寫錯了都沒發(fā)現。
所以寫步驟的時候,別省那幾個字。
公式、符號、代入的數值,都寫清楚。
畢竟,老師批卷子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猜不出你省略的那些“神操作”。尤其是單位,漏了一個,分數直接給你打折。你要是寫“速度=10”,不寫“m/s”,那不就是在告訴老師“速度單位隨便定”嗎?
老師想給分都找不到理由。
更離譜的是,有些同學一上來就代數值,算到最后出來一長串小數,自己看著都頭大,心態(tài)直接崩了。
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先寫公式,再用符號表示,然后代入數值,最后算出結果。一步一步來,邏輯清楚,誰看了都舒服。
解題又不是才藝表演,非要搞點花里胡哨的,清楚才是硬道理。
最后說反思。
很多學生做完題,答案對了,立刻合上書,跟完成了什么苦役似的,松一口氣就完事;答案錯了,更是眼不見心不煩,直接翻篇,好像那道錯題從來沒出現過。
問題是,錯題要是沒搞懂,下次碰到還會錯,而且錯得可能更難看。
反思的價值,就在于把錯誤扒個底朝天,看看到底是審題走神了,還是概念沒記牢,或者是計算馬虎了。你得給自己建個“錯題檔案館”,每道錯題都附上“死亡原因報告”。
比如寫清楚:單位看漏了、公式條件不滿足、圖沒畫全。再把正確的解法貼上去,寫幾句感想,哪怕就寫“下次一定注意”,也比空白著強。
更高階的操作,是把錯題歸類,總結套路。
比如物理里的“連接體問題”,化學里的“多步反應”,生物里的“伴性遺傳”。一旦形成了這種套路思維,下次再遇到同類題,你就能氣定神閑,不會心慌。
我以前有個同學,就特擅長這個,把錯題分了好幾個文件夾,每次考試前翻一翻,相同類型的題基本不會再錯,成績漲得飛快。
這三步,審題、解題、反思,看著是三個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一個循環(huán)。
審題決定方向對不對,解題決定過程順不順,反思決定以后能不能進步。任何一步掉鏈子,前面的功夫都等于白忙活。
要真想學好理科,就得養(yǎng)成“慢審題、細解題、勤反思”的習慣。
當然了,方法再科學,也少不了耐心和堅持。解題就像健身,練一天兩天看不出變化,堅持三個月才能見著點肌肉。
理科思維也一樣,不是今天記住個公式,明天就能考滿分,是你不斷練習、不斷修正,最后才形成的扎實底子。
所以,別再幻想什么“秒殺解題技巧”了。中學理科沒那么神秘,唯一靠譜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走這三步:把題看懂,把題算清,把錯吃透。
時間長了,你會發(fā)現自己不光會做題,還能讀懂科學的邏輯,那種感覺,其實挺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