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體育教師!
教師節(jié)特刊榜樣人物
指導: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
主辦:中國教師報
協(xié)辦:蔡崇信公益基金會
馬超群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金沙小學體育教師,獲“2024河南省最美教師”,倡導“以體育人”“影育”的教育理念,用體育項目啦啦操與藝術相結合跨界拍攝10部舞蹈啦啦操微電影,多次登上全網(wǎng)熱搜,多個作品播放破億。
作者 | 本報記者 萬景達
秦 剛
立秋剛過,37度的“秋老虎”仍炙烤著午后的中原大地。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金沙小學的練舞房里,馬超群震顫的肌肉伴隨著寬大的短袖律動,這位微電影全網(wǎng)播放量上億的網(wǎng)紅教師正赤著雙腳,“眉飛色舞”地帶領孩子排練微電影作品。
進行啦啦操訓練,與作家劉震云參加同檔綜藝,準備央視采訪,現(xiàn)在又回到學校繼續(xù)帶孩子為新作品排練,一個暑假都沒有閑著的馬超群面對記者絲毫沒有倦意。“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累!”抹去額頭上的汗珠,在晚上還和記者溝通交流的馬超群嘿嘿一笑,轉(zhuǎn)頭向孩子們走去。
熱愛的力量
7年前的夏天,馬超群還對視頻拍攝一竅不通,幾個月后,他就因為一個自創(chuàng)短視頻的走紅登上了央視跨年節(jié)目的舞臺。
“很順,沒什么大的困難?!辈煌谠S多名師的心路歷程,回望來時路,馬超群笑言。
初中時馬超群成績平平,家庭的拮據(jù)讓他連培訓班都不舍得報,電視上邁克爾·杰克遜酷酷的“太空舞步”卻讓他的眼睛挪不開了,報興趣班學習街舞成了馬超群人生第一次對父母的無理要求。從父母一開始的拒絕,到馬超群施展的“苦肉計”,最終他獲得了勝利。
“沒有比賽要求,只是純粹的熱愛”。那年暑假,馬超群每天吃完午飯就泡在練舞房里,一直練到晚上八九點,直到關門才罷休。一位教練發(fā)現(xiàn)了這個酷愛舞蹈的孩子,免去了馬超群的費用,還給了他練舞房的鑰匙,告訴他“什么時候想來就可以來”。一日日苦練中,馬超群的舞技突飛猛進,也憑借這一特長被鄭州市第十四中學錄取。高中的他在2010年亞運會上作為表演團隊成員登場,在國際舞蹈大賽中進入十強,獲得了二級運動員的榮譽,最終作為高水平運動員收獲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對喜歡項目的熱愛是我打開大學校門的鑰匙?!瘪R超群坦言。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工作之后。2016年成為金沙小學體育教師后,馬超群便帶著孩子們練習啦啦操。2018年的一次比賽要求馬超群拍攝孩子的練舞視頻,不甘心只展現(xiàn)舞蹈的他琢磨著如何將孩子的舞蹈與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在思索和排練的過程中,馬超群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種形式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他自費5000多元錢買了一個二手相機,自學拍攝技術和導演知識,與孩子們合練了幾次后便進行拍攝。拍完后馬超群一頭鉆進臥室,熬了幾個大夜剪輯,完成了這部《課間十分鐘》。
好看、有趣、校園生活氣息濃厚,網(wǎng)友把他的視頻傳到了微博和抖音。一夜過后,視頻播放量達到數(shù)百萬,馬超群和他的學生一下子紅了。那年跨年夜,央視與他和學生連線,主播白巖松勉勵他:好好學習,天天游戲。
毫不費力,非常喜歡,馬超群意識到自己或許真的能在這上面有所作為。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研究拍攝視頻,想辦法結合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和社會熱點編排微電影情節(jié)。當然,影片的基礎依舊是專業(yè)的啦啦操技術。這些年,馬超群無師自通,自學了編劇、導演、拍攝、剪輯等技術,閱讀了大量的專業(yè)書籍,拍攝了10余部作品,每部都獲得了良好的反響。記者見到馬超群時他還在自學編曲,“借用別人的曲子還是不如自創(chuàng)。”馬超群說。
鳥槍換炮,學校為他升級了專業(yè)設備,組織了一個小團隊幫他完成了很多輔助工作,區(qū)教育局給予他經(jīng)費支持;孩子家長慢慢理解了他的“不務正業(yè)”,甚至還會到拍攝現(xiàn)場幫忙。
馬超群還記得有一個非常喜歡跳舞的孩子來參加訓練,家長硬是來到練舞房要把孩子拽回家,孩子又哭又鬧。但在他們參加完一次拍攝后事情發(fā)生了改變,“‘馬老師,累不累啊,我給你買水,辛苦了。’那個家長后來總是這樣對我說?!瘪R超群笑著說。
從高中就開始教學生跳舞,10多年來馬超群帶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畢業(yè)的學生中有的憑借這項“特長”上了不錯的中學、大學,還有的正在讀研究生。
“雖然他們中很多人不會走這條路,但我相信他們會始終喜歡這個項目,這份熱愛會陪他們走過一生?!瘪R超群說。
他不只在教體育
今年9月1日,從金沙小學畢業(yè)的何俊逸迎來了自己初一的開學儀式。過去的6年間,他一直都是馬超群的“御用男主角”。因為小時候肥胖,父母鼓勵何俊逸參加馬超群的啦啦操訓練,舞技優(yōu)秀且頗具表演天賦的何俊逸很快被馬超群發(fā)現(xiàn),幾乎參與了所有的微電影。
“馬老師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中學不到的東西?!焙慰∫莞嬖V記者。
什么東西是課本里學不到的?拍攝《最可愛的人》時,二年級的何俊逸飾演志愿軍步兵連連長,他此前根本不知道抗美援朝的故事。馬超群給孩子們講述了這段歷史,并讓大家觀看電影《金剛川》《長津湖》,何俊逸回家主動要求父母給他找這方面的書看。拍攝過程很苦,但他們最終得到了“我們所受的苦不算什么,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更是千辛萬苦”的認識;在基于邯鄲惡性事件拍攝的《星光燦爛》中,何俊逸飾演被欺凌的對象,他第一次感受到校園霸凌的可怕,希望學校加強法治教育,重視霸凌問題的整治……
這些年來,學校每天下午三點半放學后,孩子們就跟著馬超群排練到晚上八九點,寒暑假期間則“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馬超群每年拍攝多部微電影,全國各地匯報演出十幾次,孩子們雖然累,但樂在其中。
記者在采訪中見到了目前就讀于鄭州市第七十一中學的隊員馬柏然,前幾天他準備與父母去內(nèi)蒙古旅游,臨走之際得知馬超群要為新影片進行排練,便讓父母給自己退了票,一個人回學校排練;患有聽力殘疾的隊員魏妍熙需要隨時佩戴助聽器,但仍堅持每次都來訓練。幾年前的她性格內(nèi)向,馬超群給予她許多鼓勵,她參演多部微電影,自言“變得更自信了”……
馬超群每一部微電影都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師生甚至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寵兒”,但比起外在的虛名,他更關注孩子可以從體育里學到什么。
針對現(xiàn)在一些學校不夠重視體育學科和體育教師的問題,馬超群坦言,教師和學科都是平等的,體育教師也可以是“主角”。而從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來看,馬超群始終認為,教育的燃點就應該拿興趣當引線。
“一節(jié)文化課和一節(jié)體育課,讓一個孩子來選,也許他會選體育。”馬超群說,有時一味地告訴孩子一些大道理,他們沒有興趣,但“孩子天生愛體育,很容易就從中學到很多道理”。馬超群所拍的一些視頻就是有意將體育與思政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訓練、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學習。
拍攝《我要把水打回來》時,生活在平原的孩子第一次來到紅旗渠,這里遠比他們想象中陡峭、貧瘠。課本上雖然有關于紅旗渠精神的課文,但拍攝中在山路上挑水、石子路上翻滾的經(jīng)歷讓學生對前輩的偉大精神有了親身認識;伏羲山下拍攝《向后轉(zhuǎn)》,在中印沖突中犧牲的軍人事跡讓學生動容,親身扮演后的他們直觀感受到了“何為愛國”;拍攝《反校園欺凌》后,所有參演學生都對校園欺凌感同身受,網(wǎng)絡上億的播放量是對無數(shù)教育者的一記警鐘……“學生邊做事情邊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確價值觀的熏陶?!瘪R超群說。
教育是雙向的,在這個過程中馬超群自言自己也是受益人。他一旦投入視頻和編排舞蹈,便會主動尋找和閱讀大量書籍、文章,如今的他成了集導演、編劇、作詞、動作指導等于一體的多面手。
土地、農(nóng)民、黃河
似乎是為了給土地最高的禮遇,河南人習慣把種莊稼的土地稱為“地”,干農(nóng)活兒稱為“下地”,馬超群小時候就經(jīng)?!跋碌亍?。
去年夏天,正在拍攝作品《這兒有我了》的馬超群腦海里突然浮現(xiàn)出一塊麥田,他和校長常凱開車在鄭州附近轉(zhuǎn)了好幾天,終于在市郊黃河邊的一處淺灘找到了那塊麥田,即使它只在最終的視頻中出現(xiàn)了一秒鐘。
最終完成的視頻中,學生在酷暑下跟著農(nóng)民勞作,冒著大雨守護莊稼,在黃河邊的泥坑里打滾兒。視頻播放量突破4000萬,評論區(qū)有人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片中的老人是他的大舅,土里刨食了一輩子,前幾年也進了城,在鄭州一家醫(yī)院當保潔,現(xiàn)在年齡大了,又重新“面朝黃土背朝天”,他是馬超群眼中“最樸實、典型的河南農(nóng)民”。
來自河南省新鄭市農(nóng)村的馬超群永遠忘不了小時候跟著長輩下地掰玉米、挖紅薯、逮螞蚱的經(jīng)歷,用火烤過后的那股焦香味兒讓他至今魂牽夢縈。后來父母進城打工,也把他帶到城市學校,看到周圍同學訂報紙、訂牛奶,一股自卑感油然而生。然而,每年暑假馬超群都會回老家跟奶奶在菜地干農(nóng)活,這種快樂又是城里孩子體驗不到的。
6歲時,馬超群第一次見到了黃河,在渾濁的河水中漂流,他想起課本上說這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養(yǎng)育一代代河南人的母親河。
黃河、土地、農(nóng)民,馬超群把這些都帶給了孩子們,他說“河南農(nóng)民的孩子,不能忘了本”。
何俊逸只有過年回老家時才回一次農(nóng)村,從沒有干過農(nóng)活。在拍攝《這兒有我了》時,馬超群帶著他和同學們回到自己兒時生活的土地“體驗生活”。大太陽下在地里曬幾個小時,農(nóng)民教孩子們分辨麥苗和青草,大家的胳膊和腿又癢又疼,“以前不知道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現(xiàn)在才知道他們守護的是每個人的飯碗,養(yǎng)育了無數(shù)的中國人?!焙慰∫菡f?!蹲羁蓯鄣娜恕防?,孩子們扛起木頭,在黃河的泥漿中打滾……孩子很苦,卻仿佛找到了根子上的基因,很快就樂在其中。“在泥土中舞蹈,是我對黃河最純粹的愛。”馬超群說。
《這兒有我了》的結尾,馬柏然扮演的河南孩子對一位老農(nóng)說了一句話:“那我走了,我去大城市里蓋高樓了。”馬柏然告訴記者,現(xiàn)在自己班上的同學很少說河南話,老師在學校也不會說河南話,自己因為回老家次數(shù)太少,很多方言中的詞語也都不會說了。馬柏然每年過年都會回到農(nóng)村的姥爺家,“姥爺每次都會為我做很多好吃的,包三四百塊錢的紅包?!?/p>
這個場景的靈感來源于馬超群的親身體驗。每次回老家馬超群都要聯(lián)系幼時的玩伴,但總會得到“沒在家,在外地工作”的答復,而記憶里那些總在田地里勞作的父老鄉(xiāng)親卻仍能在田里看到,這常常讓他感到焦慮和不安。
馬超群的思索最終化為了影片中的最后一幕——
“中,不管去哪兒恁都好好弄,這兒有我嘞?!北持榇睦限r(nóng)笑著看著即將奔赴遠方的孩子說。
別人眼中的TA
用創(chuàng)新點亮教育的“寶藏教師”
常 凱
今年4月,以“紅旗渠”為主題的舞蹈微電影《我要把水打回來》走紅各大視頻平臺,讓我們學校的體育教師馬超群和他帶領的“10”后們再次“出圈”。作為體育教師,他打破了“只會帶操喊口令”的刻板印象,將教學、藝術與育人融合,成為學生口中“會拍電影的寶藏老師”。他從來不是刻意追熱點的“網(wǎng)紅”,而是把專業(yè)焊在底色里,用創(chuàng)新激活教育的實踐者。
馬超群的自信源于深厚的專業(yè)功底。他深耕啦啦操教學多年,舉手投足間盡顯專業(yè),是學生訓練時最直觀的“標桿”。更難得的是,他懂得如何把“專業(yè)”變成學生能接住的“階梯”,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啦啦操隊成績斐然,斬獲了數(shù)十個國內(nèi)外獎項。
馬超群的跨界學習力令我印象深刻,就像塊永不自滿的海綿,吸的全是服務教學的真東西。他從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而是大膽跨界,積極學習拍攝、剪輯、導演等多項技能,成功從體育教師轉(zhuǎn)型為“全能創(chuàng)作者”。他學習這些技能不是“不務正業(yè)”,而是用更豐富的形式記錄學生的成長,讓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最打動我的是馬超群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新力。他的創(chuàng)新不是“為了不一樣而創(chuàng)新”,而是把啦啦操變成串聯(lián)知識、情感、成長的紐帶,讓單調(diào)的訓練變成能學知識、藏故事、傳力量的“教育現(xiàn)場”。從反對校園霸凌的舞蹈視頻,到致敬戍邊烈士的微電影;從弘揚青年愛國情懷的作品,到倡導清廉文化的創(chuàng)意短片,每一個題材都緊扣時代主題,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和共鳴。
有人問,馬超群算不算“教育網(wǎng)紅”?在我看來,他從沒想過“紅”,而是始終聚焦“讓學生更愛學、更敢闖”:學生記不住動作,他用視頻當“活課本”;學生訓練沒動力,他寫歌編故事當“加油站”;想讓更多人看見學生的努力,他用不同題材搭展示臺……他身上最珍貴的是新時代教師的“破界思維”——不被“體育教師只教體育”的標簽束縛,把對學生的愛化作一個個具體、鮮活、有溫度的行動。這樣的教師無須刻意“破圈”,早已用實力在教育土壤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作者系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金沙小學校長
敬業(yè)拍攝的馬老師
何俊逸
馬超群老師是我的小學體育老師,他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對拍攝的每部作品都追求完美;嚴格要求我做好每一個動作,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的生活,這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日常訓練中,當馬老師看到我做出不規(guī)范的動作時,會馬上重復我的動作并告訴大家這樣做“很不好看”,然后耐心糾正。他總說“如果做就要做到最好”,這句話被我記在心里,時刻提醒我做每一件事都要認真對待,不能敷衍了事。
馬老師的敬業(yè)令我印象深刻。記得拍《最可愛的人》時,馬老師扛著沉重的攝像機和我們一起頂著烈日,一邊拍攝一邊給我們摳動作細節(jié),嘴上還不停地對我們強調(diào)要流露出怎樣的情感……拍攝結束時,馬老師的胳膊和脖子都曬傷了。我們回去休息,馬老師還要熬夜剪輯,我不知道他熬了多久,但一定很辛苦;拍《星光燦爛》時,馬老師在剪輯中覺得有幾個鏡頭效果不太好,還需要重拍,就馬上給我打電話,問記不記得那天拍攝時穿的什么衣服,我說記得,他立馬讓我和其他三個同學穿上拍攝當天的衣服,開車拉上我們補拍鏡頭。其實那只是一個一閃而過的畫面,但他為了讓作品更好地呈現(xiàn)給大家,力爭追求完美。
事實上,在每部作品的拍攝過程中,馬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追求最好,直到說“嗯,我覺得這個可以了”。聽到這句話時,我都暗自竊喜,也許對他而言應該算達到想要的效果了。
不訓練的時候,馬老師和我們在一起就像年長的大哥哥一樣,會跟我們講自己小時候的經(jīng)歷,經(jīng)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馬老師還很會激勵人,他的激勵方式不一樣,我稱為“打擊式”激勵。他經(jīng)常說“你沒有誰誰做得好就不能參加這次活動了”,其實人家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他是故意這么說,因為每個人都有點小自尊,所以就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作者系河南省鄭州市群英中學七年級學生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zhuǎn)發(fā)】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