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的秋,比往年更寒一些。
蘇州河畔的紡織廠宿舍區(qū),晾衣繩上掛滿灰藍工裝。暮色里,我蹲在水槽邊搓洗父親那件染了機油的工作服,肥皂泡破了冷風里,手指凍得胡蘿卜般紅腫。
“衛(wèi)蓁?”
一聲喚讓泡沫碎在盆里。抬頭時,那人已蹲下來,灰色毛線袖口挽起一截,露出瘦削腕骨。他自然地將手探進刺冷水里,撈起那件沉甸甸的工裝:“水太冰,我來擰?!?/p>
水珠從他指間淅瀝落下,濺濕了他洗得發(fā)白的解放鞋。我沒作聲,只盯著他小臂上那道淺疤——去年夏天在廠后河邊,他跳下水救起玩滑板的我家小弟時,被銹鐵皮劃傷的。
“清揚哥,”我終于找回聲音,“阿姨說你的手要保護,還要拉琴的?!?/p>
顧清揚笑了。眼角微微彎起,像月牙兒落在深潭里。他沒答話,只利落地將衣服擰成麻花狀,水嘩啦啦砸進水泥槽。黃昏的光把他睫毛染成淡金色,在臉頰投下細碎陰影。
“《戰(zhàn)洪圖》今晚大禮堂放映,”他抖開衣服晾上繩架,狀若隨意道,“我占好位置了。最后一排視角好,你...來不來?”
心跳突然踩空一拍。 last排最暗,年輕男女扎堆處。廠里宣傳隊的提琴手顧清揚,多少姑娘擠破頭想和他看場電影。而我只是三車間擋車工,父病弟幼,全家重擔壓在一人肩上。
“要趕工?!蔽页吨e,聲音發(fā)虛,“王組長派的急活?!?/p>
空氣靜了瞬。他注視著我,目光沉靜如古井水。半晌,他從褲袋掏出個小紙包,塞進我圍裙口袋。
“紅糖饅頭,”他轉(zhuǎn)身離去,聲音散在風里,“食堂最后一個。別餓著干活。”
紙包還燙著,暖意透過粗布圍裙烙在皮膚上。我望著他遠去背影,藍工裝洗得泛白,卻比誰都挺拔。風卷起落葉掃過墻角大字報,嘩啦啦地響。
那晚我沒去大禮堂。
車間的紡織機轟鳴震耳。我躲在更衣室,就著昏暗燈光啃完那個饅頭。甜味絲絲縷縷化在舌根,像某種不敢咀嚼的奢望。墻上的喇叭正放送《國際歌》,我卻聽見心底另一支曲——他曾在河畔白楊樹下,為我獨奏的《梁祝》。
認識顧清揚,要追溯到1968年。
我家剛搬進紡織廠宿舍。父親從上海交大下放來做機修工,母親早逝,我牽著五歲弟弟站在筒子樓走廊,看工友們幫抬破舊家具。
“衛(wèi)叔,這書架擱哪兒?”清朗聲音從身后響起。
回頭就見個少年逆光站著,白襯衫卷到肘部,肩脊已見棱角。他輕松扛起實木書架,轉(zhuǎn)頭問我時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黑石子。
“衛(wèi)蓁?”他笑,“這名字好?!对娊?jīng)》里‘蓁’是草木茂盛的意思。我是顧清揚,‘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的清揚?!?/p>
我怔住了。那時正值動蕩,讀書人避諱詩文。他卻坦然念出詩句,目光清澈毫無畏縮。后來才知道,他父親是廠里總工,母親原是天馬電影廠編劇——三年前吞安眠藥走了。他因此變得寡言,唯獨與我說話時會多幾句。
“你為什么...”我攥著洗褪色的衣角,“告訴我名字出處?”
他放下書架,灰塵在光柱中飛舞?!耙驗槟憧瓷先?,”他斟酌詞句,“像能聽懂的人。”
十六歲的夏夜,蟬鳴撕扯暮色。弟弟跑丟了鞋,我蹲在沙坑邊尋找。影子被路燈拉得細長。
一雙磨毛邊的白球鞋停在我面前。
“找這個?”顧清揚拎著只小涼鞋。他蹲下來,變戲法似地掏出紅藥水和棉簽:“手擦破了皮。要消毒。”
沙坑邊的鐵架生著銹。我愣神看他熟練地擰開瓶蓋,棉簽蘸取絳紅色液體。動作時,他襯衫領口微微晃動,露出截細細的銀鏈子——后來才知道是他母親遺物。
“可能會有點疼?!彼ь^警告,眼神專注。藥水觸及傷口時我嘶了口氣,他卻忽然低頭,輕輕朝我手心吹氣。
風掠過掌紋,涼而輕柔。我全身血液轟然涌向臉頰。
“你...”他忽然頓住,盯著我發(fā)間。我下意識摸去,摘下半片枯葉。他卻搖頭,指尖虛點我鬢角:“桂花落在了這里?!?/p>
呼吸滯住。他靠得太近,我能數(shù)清他睫毛。桂花香從廠辦小園飄來,甜得讓人發(fā)暈。
“衛(wèi)蓁,”他聲音輕得像夢,“你有沒有覺得,夏天好像永遠過不完似的?”
那年夏天確實漫長。我們常在河堤散步,他講普希金和萊蒙托夫,我安靜地聽。他教我認北斗七星,紙折的小船放入河水漂遠。有次我發(fā)燒請假,他深夜翻墻送退燒藥,額頭抵著窗玻璃氣聲問:“還好嗎?”白霧氤氳了玻璃。
卻從不說喜歡。
時代像條河,我們站在兩岸。他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拼命表現(xiàn)爭取參軍名額;我家成分尚可但貧困潦倒。流言蜚語能毀掉兩個人。更何況,他身邊圍著廠領導女兒、宣傳隊臺柱子...而我只是徒有詩書埋心底、日日為生計奔波的女工。
一九七一年冬,他通過政審參軍入伍。
臨走前夜,我躲在鍋爐房后哭。蒸汽管道轟鳴作響,蓋過嗚咽聲。黑暗里忽然有人拉我起來,裹進帶著冷香的軍大衣里。
是顧清揚。他不知怎么找到這里,眼眶發(fā)紅?!靶l(wèi)蓁,”他聲音啞得厲害,“別忘了我。等我回來?!?/p>
他往我手心塞進個鐵皮盒子,轉(zhuǎn)身消失在蒸汽中。盒里是曬干的桂花,和他拉琴獲獎得的英雄牌鋼筆。筆桿還殘留他體溫。
我沒送他。第二天扒在車間鐵窗上看歡送隊伍。大紅花開在他胸前,他不斷回頭張望??ㄜ嚢l(fā)動時,他忽然抬手重重按在胸口——灰制服心口處,鼓出小塊方形輪廓。
那是我連夜縫的鞋墊。底層夾著紙條,只八字:“前程似錦,平安順遂?!?/p>
不敢寫相思。
往后四年,鴻雁傳書。
他信從東北軍營寄來,繪著白樺林與冰河。我總在夜班后湊在燈下讀,紙頁沾過機油與淚漬。他寫訓練艱苦、寫幫炊事班養(yǎng)豬、寫偷偷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我回信說父親病情、弟弟學業(yè)、車間趣事。我們謹慎地避開心跳,只談生活皮毛,仿佛舊友。
直到七五年他探親歸來。
電影院事件后第三天,我在車間檢修織機。手指被齒輪劃破,鮮血直流。王組長揮揮手:“去醫(yī)務所包一下!”
廠醫(yī)務所門虛掩著。我推開門,正見顧清揚坐在診床邊。廠醫(yī)老林托著他手腕皺眉:“肌腱炎又加重了。清揚,不是說了練琴要節(jié)制?”
他苦笑:“下月部隊匯演...”
話音戛然而止。他看見門口的我,目光落在我滴血的手指上。“怎么回事?”他立即起身,卻被老林按回去:“先管好你自己!這手再過度使用,當心留下病根!”
最終我倆并排坐在白簾子后。護士拿來紗布藥水,顧清揚自然接過去:“我來?!?/p>
醫(yī)務所窗外的老槐樹掉了葉子。光禿枝椏劃破天空。他低頭為我涂紅藥水,動作依然輕柔。 silence中只有碘酒瓶蓋開合的輕響。
“衛(wèi)蓁,”他忽然開口,“為什么躲著我?”
藥棉擦過傷口,疼得我吸氣。他卻不允許逃避,抬起眼直視我:“電影不去,食堂看見我就繞路。連回信都只?!磺邪埠谩?。”他聲音低下去,“我做錯了什么?”
淚水毫無預兆涌出。四年積壓的委屈與自卑決堤而出。我抽回手哽咽:“你沒錯!可顧清揚,你是要進軍文工團的人!而我呢?初中畢業(yè)就進廠,父親病退弟弟念書,全家靠我二十八塊五過活!我們...根本不是一類人!”
他愣住了。窗外有鳥雀飛過,投下轉(zhuǎn)瞬即逝的影。
“還有李廠長的女兒,”我抹掉眼淚,“她天天去宣傳隊找你。大家都說你們...”
“說我們什么?”他表情忽然嚴肅,“衛(wèi)蓁,抬頭看著我?!?/p>
我被迫迎上他目光。那里頭翻滾著從未見過的情緒,像暴雨前的海。
“李同志確實找過我,”他一字一句,“她想要我母親留下的樂譜。我上周已經(jīng)還給她了?!彼钗跉?,“至于你說我們不是一類人——”
他忽然抓住我未受傷的左手,按在他心口。軍裝下,心跳有力撞擊著掌心。
“四年前送你鋼筆那天,”他耳根泛紅,聲音卻堅定,“我就把它刻這里了。‘蓁’字...筆畫那么多,刻得我可疼了?!?/p>
時間凝固了。我怔怔看著他,看他從頸間拉出那根銀鏈子。墜子不是原本的玉牌,而是個小小鐵盒——他竟把我裝桂花的鐵盒改制成了項鏈墜!
“每天貼著心口戴著,”他指尖微顫,“怕銹了,上了層清漆。香味可能淡了...但你看,”他打開盒蓋,里頭竟真還有幾粒干桂花!“你聞,還留著一點甜?!?/p>
淚水模糊視線。我看著他掌心那個小鐵盒,看著盒中珍藏四年的桂花,看著他手腕因練琴過度纏著的紗布。
原來相思不止我一人。
“顧清揚你...”我又哭又笑,“傻不傻!”
“不傻?!彼赜治兆∥沂郑逯笀远ǖ乜圻M指縫,“等這么多年,就等你說實話?,F(xiàn)在聽到了...”他忽然笑起來,眼角有淚光閃爍,“值了?!?/p>
窗外忽然落下雨點,敲打玻璃淅瀝作響。醫(yī)務所消毒水味道里,混著我們交握手掌的汗意與桂花殘存的甜香。老林在外間咳嗽一聲:“清揚!該做理療了!”
我們慌忙松開手。他起身時軍裝下擺擦過我膝蓋,帶走一片溫熱。走到門邊卻回頭,從口袋掏出張紙片迅速塞進我手心。
“明晚七點,”他聲音壓低,“白楊老地方。不見不散?!?/p>
紙條是琴譜碎片,背面鉛筆寫著:“蓁蓁,我有好多話想當面說?!?/p>
雨下大了。我攥緊琴譜貼在胸口,聽見自己的心在雷聲中轟然歌唱。
第二天我提前半小時到河堤。
特意換了件半新的藍底白點襯衫,頭發(fā)編成麻花辮。雨后的白楊林清新濕潤,泥土呼吸著水汽。遠處廠區(qū)燈火通明,夜班機器轟鳴隱約可聞。
他早已等著。
不是軍裝,而是初見那件白襯衫,洗得微微透光。他靠在最粗那棵白楊樹下,聽見腳步聲驀然回頭。
手里捧著個鐵皮餅干盒。
“怕你不來,”他耳朵又紅了,“帶了全部家當來等你?!?/p>
盒子里裝著四年間他寫的、卻未寄出的信。最上頭那封墨跡新鮮:“蓁蓁,昨晚夢到你給我補襪子。醒來發(fā)現(xiàn)軍襪真的破了洞。要是你在...”
我笑著抹眼角:“笨蛋?!?/p>
他也笑:“只對你笨?!?/p>
我們并肩坐在樹根上,餅干盒攤在膝頭。他拆開一封封信念給我聽,聲音低而溫柔。有深夜站崗時的思念,有獲獎時想分享的喜悅,甚至抄了首普希金的情詩:“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你...”
“衛(wèi)蓁,”他忽然合上信紙,“有件事必須告訴你。”
我轉(zhuǎn)頭看他。暮色從枝葉間漏下,在他睫毛上撒金粉。
“部隊文工團名額,”他深吸口氣,“我放棄了。”
我愕然:“為什么?你那么努力——”
“因為更好的機會來了?!彼劬α疗饋?,“總政歌舞團來選拔,政委推薦了我。下月去北京參加終選...蓁蓁,如果選上,就能提干,留在北京。”
心沉下去。北京那么遠。比東北還遠。
“恭喜你?!蔽遗澠鹱旖?,“太好了...”
“不好?!彼驍辔?,“選拔要求未婚。而且...一旦選上,五年內(nèi)不能結婚?!?/p>
風穿過樹葉。遠處傳來廠區(qū)廣播的《東方紅》。我低頭摳著手指舊傷疤,喉嚨哽得發(fā)疼。
“所以,”他聲音忽然輕了,“有件事想求你。”
我抬眼看他。他從餅干盒最底層取出個小紅本——竟是戶口簿。又掏出張白紙展開,標題赫然是“結婚申請書”。
“蓁蓁,”他指尖在抖,聲音卻穩(wěn),“嫁給我。就現(xiàn)在。趕在我去北京前結婚,你就能隨軍——政策允許的!等我提了干,你也能安排工作...”
我徹底愣住。黃昏的風掀起申請書嘩啦響。他眼眶泛紅,卻執(zhí)拗地舉著那頁紙:“我知道太突然!但我想了四年,每一天都在想...本來想慢慢追求你,可時間不等人。衛(wèi)蓁,”他忽然單膝跪下來,握住我冰冷的手,“我不是沖動。從十六歲夏天給你涂紅藥水那天起,我就...”
話沒說完。刺耳的電喇叭聲撕裂暮色:“顧清揚!衛(wèi)蓁!立刻到廠革委會辦公室!”
我們驚惶回頭。河堤盡頭站著廠保衛(wèi)科干事,手電光柱冰冷掃來。
“有人舉報,”干事聲音鐵硬,“你們搞資產(chǎn)階級戀愛,破壞軍民關系!”
審問持續(xù)到深夜。
革委會辦公室燈火通明。李主任敲著桌子厲聲:“顧清揚!你是預備軍人!和女工亂搞關系什么性質(zhì)?!”
顧清揚站得筆直:“報告主任!我們是正當戀愛,以結婚為目的!”
“結婚?”李廠長女兒——宣傳隊的李蘭心冷笑,“她成分沒問題?她父親可是有歷史問題的!”
我臉色煞白。父親下放前是副教授,這確是軟肋。
“衛(wèi)叔的問題組織早有結論!”顧清揚毫不退讓,“倒是李蘭心同志,你上個月冒充我筆跡領走母親遺物樂譜,這事要不要請廠黨委鑒定筆跡?”
李蘭心頓時噎住。會議室炸開鍋。最終政委拍板:查無實據(jù),但顧清揚必須立刻歸隊檢討;我停職三天寫檢查。
出門時夜已深。顧清揚忽然拉住我拐進工具房。黑暗中他氣息急促,緊緊抱住我:“別怕。等我從北京回來,一切都會好起來?!?/p>
我臉埋在他軍裝前襟,嗅到肥皂和鐵皮盒的銹味?!澳莻€選拔...”我哽咽,“結婚的事...”
“更緊迫了?!彼砷_我,掏出那張被揉皺的申請書,迅速填好名字日期,最后按上血紅指印?!暗任倚艃?。一旦通過選拔,立即打結婚報告!”他眼底燃著火,“蓁蓁,信我。這輩子除了你,我誰也不要?!?/p>
工具房外傳來人聲。他匆匆吻了我額頭——如蝴蝶停留般輕柔卻灼熱——隨即翻窗融入夜色。
我攥著結婚申請癱坐在柴堆上。紙上的指印鮮紅,像顆不規(guī)則的心。
然而命運總擅改劇本。
一月后他電報發(fā)來:“選拔通過,留京受訓。結婚報告已遞交,等批復。勿念?!?/p>
我反復摩挲那紙電文,夜夜縫嫁衣。父親病情卻急劇惡化,確診肝癌晚期。弟弟抽簽分到安徽農(nóng)村,我必須頂職留下。
壓力如山襲來。流言蜚語愈烈,說顧清揚進了京眼界開了,絕不會回來娶個女工。李蘭心趁機散播謠言,說他早和文工團女兵好上了。
我不信。卻在他連續(xù)三周無音訊后,陷入恐慌。
那夜父親吐血急救。我冒雨跑去郵電局,咬牙撥通北京長途。接線員轉(zhuǎn)接良久,終于有個女聲響起:“總政歌舞團排練廳,請問找哪位?”
背景有悠揚小提琴聲。我啞聲說找顧清揚。片刻后,那把熟悉聲音傳來:“喂?”
淚水奪眶而出:“清揚!我——”
“清揚師兄!”遠處女聲嬌嗔,“快點嘛!該我們合練了!”
他應了聲“就來”,語速匆忙轉(zhuǎn)向話筒:“蓁蓁?家里出事了?我最近集訓太忙...晚點打給你好不好?等我!”
電話掛斷。忙音像冰冷的雨砸進耳膜。
我握著話筒僵立雨中。排練廳的笑語、女人的嬌嗔、他匆忙的敷衍...與父親蒼白的臉、催繳醫(yī)藥費的單據(jù)、李蘭心惡意的笑交織成網(wǎng)。
最后一絲勇氣潰散。
回家后,我燒掉所有信件和結婚申請?;覡a飄散時,我給顧清揚寫了最后一封信:“我嫁人了。別回來。忘了我。”
附筆是李蘭心透露的:“他和文工團林副部長的女兒天天合練《梁?!罚珗F都看好他們?!?/p>
信寄出那夜,父親走了。
我跪在病床前攥著他的手。窗外暴雨如注,仿佛十六歲那年醫(yī)務所的雨。只是再沒有人,會塞給我一個燙手的紅糖饅頭。
時間跌進八十年代。
改革開放春風吹拂。我考取夜大,從技術員做到工程師。弟弟返城考上大學,家況漸好。有人介紹對象,總是見一面就婉拒——心口那個洞,桂花香散盡,只剩鐵銹斑駁。
聽說顧清揚發(fā)展極好。獲全軍匯演一等獎,受領導人接見,作品在電臺播放...當然,娶了林副部長女兒。般配得像童話。
八七年春,廠里引進德國紡機。我作為技術骨干隨團赴柏林培訓。
異國街頭的櫻花開了。我坐在長椅上看資料,風中飄來熟悉旋律——《梁?!沸√崆偾?。抬頭望去,對面咖啡館電視機正播放央視節(jié)目:中外文化交流晚會。
顧清揚站在舞臺上演奏。
西裝革履,身姿挺拔。鏡頭推近特寫,他眼角已有細紋。曲至濃時,他微瞇著眼,琴弓揉弦深情如訴。
一曲終了,掌聲雷動。主持人笑問:“顧團長這次帶來的《梁?!犯木幇娣浅U鸷?!聽說靈感來自真實故事?”
他對著話筒沉默片刻。櫻花飄過屏幕,落在他肩頭。
“是。”他聲音透過異國電流,有些啞,“獻給一位故人。她名字里...有草木繁茂的意思?!?/p>
我猝不及防,被記憶擊中心臟。
畫面切向觀眾席。前排坐著位優(yōu)雅女子,含笑鼓掌——想必是林副部長女兒。鏡頭掠過她無名指鉆戒,閃光刺目。
我關掉電視。柏林天空湛藍,櫻花如雪落下。三十四歲的衛(wèi)蓁起身走向未來,把十五歲的衛(wèi)蓁永遠留在蘇州河白楊樹下。
培訓歸來,廠里委以重任。我全心投入工作,成功革新紡織技術,獲評全國三八紅旗手。九零年升任總工,分到新房。
搬家理舊物時,弟弟搬出個鐵皮盒:“姐,這你的吧?塞床底多少年了。”
是那個餅干盒。顧清揚當年裝信的盒子。
塵封銹蝕,費勁撬開。里頭竟還有東西——用油布包著的筆記本,和那把他送的英雄鋼筆。
鬼使神差翻開筆記本。首頁是他工整字跡:“獻給蓁蓁:我們的第一百封信?!?/p>
原來他當初準備了空本子,計劃婚后與我共同寫完它。我顫抖著往后翻,卻見泛黃紙頁上已有字!墨跡深淺不一,顯然跨越多年——
“一九八零年九月:蓁蓁,今天《梁祝》廣播了。你聽到了嗎?”
“一九八二年冬:升副團了。分的房子,很大。你如果在,定喜歡朝南陽臺?!?/p>
“一九八五年春:柏林櫻花真好。想起蘇州河。你過得好嗎?”
最新一頁竟是半月前:“一九九零年八月:聽說你升總工。一直知道你可以。另:我調(diào)回上海歌劇院了。蓁蓁,當年為什么...”
淚水模糊視線。原來他從未停止書寫,像孤獨的船長向大海拋送瓶中信。
第二天我請了假。坐上通往上海的火車。
心鼓噪得像十六歲。找到歌劇院時已是黃昏。門衛(wèi)指路:“顧團長在排練廳。”
琴聲如水涌出。我站在虛掩門外,看他背對門指導年輕樂手。灰西裝搭在椅背,白襯衫袖口挽起。腕骨那道淺疤還在。
“這里,”他拿過琴示范,“要像春風拂過柳枝,不能太用力...”旋律流瀉,正是《梁?!坊?。
年輕樂手贊嘆:“顧團長每次拉這段都像變了個人!”
他放下琴,聲音含笑:“因為心里真有只蝴蝶飛了很多年啊?!?/p>
眾人笑問詳情。他沉默片刻,指尖無意識摩挲琴板:“她...可能嫁得很好吧。希望那人記得她冬天手會生凍瘡,得用溫水泡;紅糖饅頭要買食堂東窗口的,最甜;還有...”
他忽然頓住,自嘲般笑笑:“算了。都是老皇歷。”
排練結束。人群散去。他獨自坐在臺沿,低頭從頸間掏出什么凝視著。夕陽從高窗灑落,照亮他掌心——那個小鐵盒項鏈墜,竟還掛著!
我推開門。腳步聲驚動他,他匆忙收起項鏈起身:“哪位——”話音戛然而止。
時光凝固在四目相對間。三十八歲的我們,隔著二十年相思與誤會,站在暮光塵埃中。
他先開口,聲音顫得不成樣子:“...蓁蓁?”
我舉起那個筆記本,淚流滿面:“顧清揚...你的蝴蝶飛回來了?!?/p>
他沒有動。眼淚卻從他眼角滑下,迅速沒入衣領。“為什么...”他哽住,“當年為什么說嫁人?”
“因為聽說你要娶林副部長女兒。”我攥緊筆記本,“還有...我爸走了,我配不上你了?!?/p>
他瞳孔驟縮。忽然大步走來,一把抓住我手腕拉到燈下。動作太急,項鏈墜子從領口跳出——根本不是鉆戒,而是那個銹跡斑斑的鐵皮盒!
“林副部長女兒是我同事!”他眼圈通紅,“她丈夫是新華社記者!我戴了你送的鐵盒二十年...”他聲音啞得厲害,“衛(wèi)蓁,你哪怕來問我一句呢?”
我怔怔看著他心口的鐵盒,看著他曾刻我名字的位置。所有堅強土崩瓦解,我哭得像個孩子:“對不起...清揚...對不起...”
他卻忽然抱住我。手臂箍得生疼,心跳撞擊著我耳膜?!皠e哭...”他下巴抵在我發(fā)頂,淚滴落我頸間,“我等這么久...不是想聽道歉?!?/p>
窗外華燈初上,車流聲如潮水。我們相擁在空蕩排練廳,像兩艘終于靠岸的舊船。
“蓁蓁,”他低聲問,“現(xiàn)在補上結婚申請...還來得及嗎?”
我在他懷里抬頭,淚眼模糊地笑:“軍官同志,我現(xiàn)在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配得上嗎?”
他吻落下來之前,我聽見他哽咽的笑:“傻不傻...”
我們的婚禮在小范圍舉行。他重新拉起《梁祝》,我在琴聲里走向他。
九三年女兒出生,取名顧思蓁。他寵得像眼珠子,天天教她認字讀詩。
九八年他牽頭創(chuàng)辦音樂學校,我提前退休幫他管賬。黃昏時常散步到舊廠區(qū),白楊樹更高了,河畔蓋起新樓。
零八年他生病住院,我日夜陪護。某夜他忽然清醒:“蓁蓁,把我琴拿來。”
月光如水中,他為我一曲《梁祝》。瘦削手指依然靈活,旋律悠揚如初。
“真好聽?!蔽椅罩譁I如雨下,“和當年一樣?!?/p>
他微笑搖頭:“不一樣?!鄙钕莸难劬ν?,溫柔如歲月本身:“現(xiàn)在...是化蝶成雙了?!?/p>
二零二零年春,他在我懷里走得很安詳。葬禮上播放他生前錄制的《梁祝》,哀婉纏綿。
整理遺物時,我在他保險柜發(fā)現(xiàn)那封“第一百封信”。最后一頁墨跡猶新:
“二零二零年元月:蓁蓁,今生最幸,是那日黃昏在廠區(qū)水槽邊,重逢你。如果真有來世,請還在肥皂泡破掉的聲音里,等我?!?/p>
女兒擔心我走不出來。我卻搬回蘇州河老房,每天看他照片拉琴。
昨黃昏散步,遇見舊廠友:“衛(wèi)工還不搬去和思蓁???一個人多孤單。”
我笑而未答。
河風吹白鬢發(fā),帶來遠方的琴聲。我知道那是幻覺,卻依然駐足聆聽。
暗戀是件舊衣裳。褪了色,泛了黃,針腳里藏滿時光的塵。可總有人記得它最初的模樣,會溫柔拾起,妥善珍藏。
而我們終將重逢。在桂花落盡的鬢邊,在紅糖饅頭氤氳的熱氣里,在每一個暮色四合的故鄉(xiā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