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我希望好的音樂,一首好的歌能給大家?guī)硪粋€好夢?!痹?a target="_blank" >白舉綱推出第五張全新創(chuàng)作專輯《荒野愛人》之際,他這樣闡釋自己的創(chuàng)作初心。這張耗時約兩年半精心打磨的專輯,以14首極簡敘事作品為基石,構(gòu)建出“虛妄之國”與“浪漫之地”的雙生宇宙,以搖滾騎士的冒險故事揭示現(xiàn)階段白舉綱的音樂世界。
“過去總想用一首歌給大家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后來我意識到對于一首歌曲來說,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失去焦點?!卑着e綱坦言,希望通過一張專輯向歌迷和聽眾們傳遞一個信息:成長的路上我們可以學(xué)會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去愛自己,擁抱自己,然后再去擁有愛他人的能力。
白舉綱稱,《荒野愛人》是一張充滿先鋒性與實驗性的專輯。專輯上篇《虛妄之國》這一獨特的設(shè)計靈感,源自他在云南看到的一場裝置藝術(shù)展:“那里所有的裝置藝術(shù)都是由廢銅爛鐵重新組裝而成?!倍@場展覽所傳達出“荒野廢墟中綻放生命”的概念,也在專輯上篇中的《垃圾國國王》一曲里得到了深刻闡釋。下篇《浪漫之地》的歌曲,則聚焦于愛與自由的主題探索。其中,歌曲《半》的創(chuàng)作還引入了肖邦的離別曲,實現(xiàn)了跨時空的音樂對話。談及“荒野愛人”這一核心專輯概念,白舉綱有著獨到的見解:“‘愛人’既可以是一個名詞和稱呼,也可以是一個動詞——學(xué)會去愛,學(xué)會愛人?!?/p>
【對話】
澎湃新聞:《荒野愛人》是你的第五張專輯,這張專輯籌備和制作的過程是怎樣的?
白舉綱:基本上從2022年上一張專輯《我要全力奔向你》結(jié)束后,我就開始著手籌備這張專輯了,前后花了近兩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我挑了大概五六十首歌,經(jīng)過反復(fù)篩選最終選出了12首,加上一首Intro和一首outro,整張專輯總共收錄了14首歌曲。
之所以花費了這么長時間,最主要的原因是隨著更多的學(xué)習(xí)吸收,以及閱歷的成長,我的創(chuàng)作理念變了。以前我總想通過一首歌來講述一個故事,這對于一張收入了14首歌曲的專輯來說,說很多的故事其實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信息量也很大。我不希望聽眾歌迷把聽歌變成一種壓力。所以我一直在想,到底該用什么樣的方式、結(jié)構(gòu)和風(fēng)格才能更好地去表達我當(dāng)下的思考和感受?
也是在反復(fù)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曾和一位音樂人朋友探討:為什么大家都渴望聽到對自己而言 “好” 的音樂?在我看來,音樂其實并沒有絕對的好壞,能夠鼓舞人心、治愈人心、快樂陪伴、給予人力量和溫暖的都是好音樂。而我創(chuàng)作目標和初心就是希望能用一首好的音樂,一首好的歌給大家?guī)硪粋€好夢。而那個好夢的源頭,或許就源于一句簡單的表達——就像有時候一句“你今天很漂亮”就能讓人開心一整天。這種簡單純粹帶來的美好也讓我意識到: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把自己想要通過音樂表達的內(nèi)容打磨得更精簡、更明確。
我非常珍惜和歌迷朋友們通過歌曲和音樂自然建立起來的溝通。我經(jīng)常會收到粉絲朋友們給我的信件,她(他)們會和我分享生活中的故事,告訴我哪些歌曲在哪些時間陪伴了他們?nèi)松囊恍┲匾A段。這對我來說,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動力之一。
澎湃新聞:專輯分為《虛妄之國》和《浪漫之地》上下兩篇,這兩個名字很有畫面感,尤其是《虛妄之國》,它的來源是什么?
白舉綱:“虛妄之國” 最初的框架靈感源于我參加朋友婚禮的云南之行。在那里,我參觀了小刀老師打造的“荒野之國”。那地方特別有意思,所有裝置全是用大家丟棄的廢銅爛鐵重新組裝的,那些原本該被當(dāng)作垃圾的物件,在藝術(shù)家的巧思下被賦予了新生命,變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品。
我在里面慢慢走的時候,心里特別觸動,那種自由又浪漫的感覺特別強烈。那里就像一個 “拾遺”之地,拾起的不只是破碎的物件,更是那些曾經(jīng)為別人帶來過美好、創(chuàng)造過幸福、傳遞過溫暖的記憶。這也是新專輯里 《垃圾國國王》創(chuàng)作靈感的主要來源之一。
至于 “虛妄之國” 作為上篇的核心表達,我想傳遞兩層意思:一是學(xué)會直視自我,二是像《垃圾國國王》《撒野》《回下勾上》 這些作品表達的那樣——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無論外界如何定義我們,好或不好,都接受它吧。即便在有限的時間里,身處孤獨的空間里,我們也要清晰地去看待自己,認真地去感受自己的內(nèi)心。
《垃圾國國王》歌詞
澎湃新聞:專輯里其他歌像《撒野》也是在特定情境下創(chuàng)作的嗎?好像每首歌都有很鮮明的立意。
白舉綱:對,《撒野》的靈感來自中國文學(xué)和神話名著里的英雄人物,像悟空、哪吒等等。你看《西游記》里的悟空,佛祖覺得他不羈、不聽話,但對悟空自己來說,他只是在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他有著自己明確的愛與恨,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態(tài)度和方式。每當(dāng)看到這些英雄人物,我總會想到自己,我渴望活成他們的樣子,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無論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多少痛苦,都能一次次站起來,像個戰(zhàn)士一樣往前沖?!拔胰鑫以撊龅囊?,放肆我該放肆的青春”,就成了這首歌最核心的表達,也是我寫它時最想傳遞的態(tài)度。
另一首《回上勾下》也有一個很明確的畫面感支撐。我寫這首歌時,腦子里總浮現(xiàn)哥譚市的蝙蝠俠,當(dāng)夜色降臨后,這座城市的正義由他用自己的規(guī)則來守護。而 “回下勾上” 本身是個魔方技巧,玩魔方時只要掌握這個手法,就握住了轉(zhuǎn)動的 “規(guī)則”。這首歌想表達的就是:人生的選擇和境遇,其實是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握。
澎湃新聞:《呆若木魚》中有很多吟唱和打擊,非常有特點,這首歌曲是怎么來的?
白舉綱:現(xiàn)在大家壓力都不小,謀生活、忙工作、拼學(xué)習(xí),每個人都背負著不同的壓力。然后我就在想,自己在面對壓力時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坦誠地講,我會想短暫地躺平一下,但又不能真正躺平,這種有點矛盾的心態(tài),成了寫歌的第一個小切口。
有一天我拿起了中阮,彈著彈著,腦子里突然出現(xiàn)了木魚的聲音。前段時間很流行敲電子木魚“積功德”,這也是當(dāng)下環(huán)境里大家尋求放松的方式,我就在想,既然大家喜歡這種 “敲一敲” 的治愈感,為何不能用真正的木魚?于是,我試著把中阮和木魚結(jié)合起來,“敲啊敲,敲破煩惱殼”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出來了。后來還特意邀請了DOUDOU老師一起制作這首歌,他幫著打磨了很多細節(jié),讓整首歌的治愈感更足。
這首歌我在線下演過一次,氛圍很好,我能感受到臺上臺下都很開心、很放松,很肆意。
澎湃新聞:《別丟掉做傻子的力氣》中也有一個鮮明的意象,你可以再談?wù)勥@首歌嗎?
白舉綱:我通常會為每首歌都寫點文字,關(guān)于這首歌,我寫的是:“現(xiàn)實總想磨平我們的棱角,但總有些‘傻子’偏要留著天真和世界硬碰硬。我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傻子’,傻子在我這絕不是貶義詞,我想把這首歌獻給那些加班到深夜數(shù)星星的人、那些擠著地鐵偷偷寫詩的人、那些被生活教訓(xùn)無數(shù)次卻還在堅持的人。這不就是大家口中‘像傻子一樣’的人嗎?歌詞里我寫的那些看似不切實際的夢、荒唐的想法,不就是我們年輕時的模樣嗎?誰沒在狹小的出租屋里,幻想過改變世界?可后來,房租漲了,頭發(fā)白了,身體可能也吃不消了,當(dāng)生活的重擔(dān)一點點壓下來,連犯傻的勇氣都被日子榨干了。”
有段時間,我也覺得自己不勇敢了,寫歌的時候總是在糾結(jié)“是否得體”、“會不會夠成熟”?這樣的我,和以前那個和世界硬碰硬,橫沖直撞的白舉綱不一樣了,我是不是丟掉了自己的勇氣?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歌詞里反復(fù)唱的“連做傻子的力氣都用光了”,這像不像你和老友喝酒時的苦笑?我記得我和我最好的兄弟聊天,我們倆從晚上八點一直聊到了早上七點,我們聊了好多自己犯過的傻和丟掉的勇氣。也是這次的深入交談,讓我寫出這首歌,敢于唱出這首歌。
最后我想說,“別丟掉做傻子的勇氣”不是雞湯,是摔過跟頭的人才知道的真理。這個世界需要會算計的聰明人,更需要敢把路燈當(dāng)月亮看的“傻子”。畢竟能讓我們在水泥森林里活得像個人的,不就是那點違背現(xiàn)實卻不曾掐滅的勇氣嗎?沒丟掉的傻氣嗎?
澎湃新聞:我看到一個視頻,有博主聽你改編的《河流》時一直在說你很“真誠”。
白舉綱:人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我很幸運地擁有這樣多元的表達方式,可以通過音樂,通過我的詞曲跟大家進行交流。我的歌迷和粉絲們,他們聽我的歌,看我的文字,會給我寫信或者在評論里跟我分享感受,每次看到這些,我都能真切感受到:我這樣的表達方式,真的能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些許改變,能給他們繼續(xù)勇敢生活下去、沖下去的力量。這也讓我很幸福,因為他們能夠感受到我想傳達的心意。?
澎湃新聞:說回專輯,感覺你希望歌曲承載很多意義和表達。對你而言,是旋律先行,還是歌詞或立意先行?
白舉綱:四專是一半歌詞先行,一半旋律先行,三?;旧锨驮~是同時做的,到了《荒野愛人》這張專輯我是先寫歌詞再開始譜曲,這也是我這次最大的改變。
這張專輯之所以花費了那么長的時間,一方面就是歌詞打磨比較耗時,好多首歌的詞我都寫了有六七版,其中耗時最長的一首,斷斷續(xù)續(xù)我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我希望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真正想表達的內(nèi)容。而且作為一張完整的專輯,我希望它的內(nèi)容是貫穿始終的,有一定的連接性,所以我在歌詞的梳理和打磨上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澎湃新聞:做這個調(diào)整難度大嗎?和之前詞曲一起出相比,負擔(dān)更重還是更難?
白舉綱:更難。而且這張專輯我不僅先寫詞,還想拋棄押韻的束縛,不想把韻腳壓得太死而限制了表達內(nèi)容。當(dāng)然,這也給譜曲帶來很大難度,但我也覺得很有挑戰(zhàn)性。最后出來的效果也挺意外的,這張專輯里不少曲子都是一氣呵成寫出來的。
澎湃新聞:你會怎么形容這張專輯?更有先鋒性、實驗性,還是完成度更高?
白舉綱:我的每張專輯都融入了許多實驗性和先鋒性的元素。我希望將器樂、人聲與歌詞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編曲上也不愿被風(fēng)格所限定框死,在我看來,編曲始終是要服務(wù)于歌曲內(nèi)容的表達。
比如下篇《浪漫之地》里《半》這首歌,就做了個小嘗試,我結(jié)合了肖邦的離別曲。有段時間,我聽古典樂時突發(fā)奇想:如果我能把自己的音樂和幾百年前的古典音樂融合在一起,是不是就相當(dāng)于和幾個世紀前的音樂家們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于是我在《半》的前奏里插入肖邦的《離別》,讓兩段旋律交織融合,我覺得很浪漫。
還有《撒野》,我最初開始想用古箏的《戰(zhàn)臺風(fēng)》這首名曲,因為它的演奏和立意很契合我想表達的內(nèi)容。但后來因為兩者的節(jié)奏型和速度存在較大差異,最后就把古箏的搖指技巧作為主要元素和重型音樂結(jié)合,再加上電子樂元素打底,讓整首歌呈現(xiàn)出我所要的“野”感。
澎湃新聞:說到搖滾,你參加音樂節(jié)、樂隊節(jié)目,本質(zhì)上是個很搖滾的人嗎?你怎么定義搖滾?
白舉綱:對我來說,搖滾是開放的,極其自由的,不該被時代或某種固有思想束縛。搖滾本身就極具思考意義,只要你還在進行自我感受、還在試著和這個世界保持溝通,無論以哪種方式呈現(xiàn),我認為這都屬于搖滾的一種方式。
我并不想以能否打造出爆款單曲的評判標準來看待和制作音樂。我希望我的音樂是可以讓大家靜下來去思考的,可以在疲憊時感受到放松的,在身體需要能量時能給予聽眾力量的。
澎湃新聞:你在一個短視頻分享說很多歌被改了一萬遍,比如馬頔說起《南山南》也非常無奈,你作為音樂人,你能理解大家對于某些歌曲突然地趨之若鶩這種現(xiàn)象嗎?
白舉綱:音樂產(chǎn)業(yè)想要良好地推進,需要音樂人和聽眾一起努力。現(xiàn)在大家總說 “好歌難尋”,一方面是因為在當(dāng)下的音樂模式下,新歌太多,音樂產(chǎn)量過剩,聽眾面對龐大的音樂庫,想要找到他想要的好的音樂無異于海底撈針;另一方面,現(xiàn)在大家生活節(jié)奏那么快,很多時候沒精力去嘗試新的聲音,反而更愿意聽熟悉的歌——那些能勾起回憶、帶來畫面感的歌。
在此,我也想借機會說一句:希望大家能給我們這樣的音樂人、歌手多一些耐心,試著聽一聽我們的新歌、專輯,說不定就有一首歌能真正觸動你。
澎湃新聞:歌詞準確表達可以帶來畫面感,旋律方面如何表達畫面感?
白舉綱:不同調(diào)性、調(diào)式確實會給歌曲帶來不同畫面感,影響歌曲所傳達的情緒,進而影響聽眾的聽覺體驗。
我們在創(chuàng)作的某些時候,確實會用調(diào)式、調(diào)性來塑造歌曲所帶來的情緒氛圍,輔助歌詞。比如《傻樹》這首歌,我最初用的是D大調(diào),聽著特別陽光,滿是希望的感覺。但當(dāng)歌詞越寫越清晰后、我越唱越多后,我發(fā)現(xiàn)這首歌想表達的“希望”,不是那種撲面而來的明亮,更像是通過樹葉縫隙照進來的那一縷光,所以最后我換成了F調(diào),讓歌在飽含希望的同時,融入了一絲絲惆悵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