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個有意思的新聞:留學生圈里不再只盯著外企 Offer,反而流行起 “沖海外公共部門”—— 有人去英國 NHS 做用戶研究,有人在加拿大小鎮(zhèn)搞政府項目運營,甚至還有人進了澳大利亞的公立教育系統(tǒng)。
這些崗位不算傳統(tǒng)意義上的 “公務員”,卻因為穩(wěn)定、能拿工簽,成了留學生眼里的 “海外編制平替”。
一邊是國內公務員 86:1 的錄取比卷到飛起,一邊是海外公共部門悄悄成了新賽道,這屆學生的 “求穩(wěn)” 之路,怎么跑到國外去了?
一、海外 “鐵飯碗” 火了:不是統(tǒng)考,卻吸引越來越多留學生
以前說起留學生就業(yè),大家第一反應是進投行、互聯(lián)網大廠,可現(xiàn)在不少人把目光轉向了海外的公共部門 —— 英國的 NHS(國家醫(yī)療服務體系)、加拿大的省市政府、澳大利亞的公立機構,成了熱門目標。
這些崗位的招聘方式和國內完全不一樣:沒有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而是像企業(yè)招聘一樣,把崗位掛在官網或招聘軟件上,寫明要求(比如語言能力、相關經驗),留學生投簡歷、過筆試面試就能競爭。
有人在英國 NHS 找了份用戶研究崗,不用坐班,每天打卡滿 8 小時就行,養(yǎng)老金能繳工資的 20%(私企才 3%-8%),每年還有 27 天年假;還有人在加拿大小鎮(zhèn)的政府部門做市場推廣,不用背 KPI,主要幫本地產品做外貿出口,雖然地方偏,但勝在穩(wěn)定,還能拿到工簽。
最有意思的是社交平臺上的互動:只要有人分享 “海外公共部門入職經驗”,評論區(qū)全是留學生和家長問 “怎么找崗位”“要不要國籍”。
以前大家覺得 “外國人進不了當?shù)卣保F(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很多國家的公共部門(除了涉及國家安全的崗位)只要有工簽就能報,比如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英國 NHS,常年缺人,還是工簽擔保大戶,成了留學生 “留海外” 的新跳板。
二、為什么卷海外 “鐵飯碗”?工簽難、國內卷,這是無奈的折中
留學生扎堆沖海外公共部門,不是突然喜歡 “體制內”,而是現(xiàn)實逼出來的選擇。
首先是 “工簽卡脖子”。
很多海外私企給工簽的名額越來越少,還得額外繳擔保費、移民技能費,招一個外國人的成本比本地員工高幾千英鎊,小企業(yè)根本不愿招。
有留學生投了十家英國私企,七家明確說 “不提供工簽”,剩下三家走到終面也黃了 —— 不是能力不夠,是名額有限。
而 NHS、政府部門這種公共機構,是官方認可的 “大擔保方”,工簽通過率高,成了留學生 “留海外” 的救命稻草。
其次是國內卷不動了。
2025 年國內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達 341.6 萬,錄取比 86:1,想考個編制比登天還難。
不少留學生本來想 “回國卷編”,一看這競爭比,再想想自己海外學歷在國內考公沒優(yōu)勢,干脆轉頭找海外的 “穩(wěn)定崗”—— 雖然不是真 “鐵飯碗”,但至少不用和幾十萬人搶一個名額。
還有就是 “穩(wěn)定性價比高”。
這幾年全球經濟波動,海外私企裁員潮一波接一波,而公共部門受影響?。翰挥门率I(yè),福利還全(比如醫(yī)保、養(yǎng)老金),工作壓力也小。
有留學生在加拿大政府做項目,合同是 12 個月一續(xù),但幾乎沒人被辭退,同事說 “只要不天天在工位睡覺,就能一直干下去”,這種 “低風險”,剛好戳中了現(xiàn)在年輕人的 “求穩(wěn)” 心態(tài)。
三、海外 “鐵飯碗” 不是國內編制復制:節(jié)奏慢、晉升難,還沒 “特殊地位”
很多人以為海外公共部門是 “國內體制內的翻版”,其實差別大了去了,不少留學生進去后才發(fā)現(xiàn) “和想象的不一樣”。
首先是 “沒有絕對鐵飯碗”。
國內公務員只要不犯大錯就能干到退休,可海外公共部門很多是 “項目制合同”:有人在加拿大政府簽 6 個月短約,有人在英國 NHS 拿 1 年續(xù)期,雖然大部分時候會續(xù)約,但始終沒有 “終身保障”。
而且辭退也不是不可能 —— 有個留學生同事因為總在工位睡覺,提醒多次后,合同到期就沒續(xù),這在國內體制內幾乎很難見到。
其次是 “工作節(jié)奏太佛系”。
國內體制內雖然穩(wěn)定,但也有日??己?、項目進度要求,可海外公共部門常常 “沒 KPI”:有人每天花兩三小時就能干完一天的活,剩下時間摸魚;兩個星期能做完的項目,會故意拉到三個星期,大家早就習慣了 “慢節(jié)奏”。
原因也簡單 —— 公共部門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沒有盈利壓力,自然不用催著趕進度。
時間久了,習慣快節(jié)奏的留學生反而不適應,有人干了一年就辭職去了私企,說 “再閑下去要廢了”。
還有就是 “晉升難如登天”。
國內體制內有明確的晉升體系,熬資歷、出成績就能往上走,可海外公共部門晉升要 “重新考”:上一級有空缺崗位了,會公開招聘,不管你在原崗位干得多好,都得和其他人一起投簡歷、面試,論資排輩還嚴重。
有人在英國 NHS 想升一級,被告知 “前面還有幾個干了十年的老員工”,自己的新技術、好業(yè)績根本幫不上忙,最后干脆放棄了晉升念頭。
更有意思的是 “社會地位不一樣”。
國內體制內崗位自帶 “穩(wěn)定光環(huán)”,親戚朋友都覺得有面子,可海外公共部門就是 “普通工作”,大家第一反應是 “工資不高但清閑”,沒人覺得 “進了體制就高人一等”。
有留學生跟國內父母說在海外政府工作,父母以為是 “海外編制”,催著結婚穩(wěn)定,結果孩子自己知道 “就是份普通崗,沒什么特殊的”。
四、想卷海外 “鐵飯碗”?先跨過這幾道坎
雖然海外公共部門看著香,但想 “上岸” 也沒那么容易,很多留學生栽在 “信息差” 和 “競爭大” 上。
最常見的是 “不知道能報考”。
國內學生習慣了 “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報名”,可海外公共部門崗位散在各個官網,沒人匯總,也沒有 “考公培訓班”。
有留學生直到參加校友分享會,才知道 “留學生也能進當?shù)卣保耙恢币詾?“只有本地人才能報”;還有人不知道去官網查崗位要求,錯過報名時間,只能等下一批。
然后是 “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前海外政府崗位因為工資低、節(jié)奏慢,本地人不愛去,留學生還能撿漏,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留學生擠進來,競爭比直線上升。
有加拿大政府崗位招實習生,收到 2000 多份簡歷,最后只錄了 1 個;還有英國 NHS 的崗位,幾年前投 10 份能中 1 份,現(xiàn)在投 20 份都未必有面試機會。
想突圍只能 “差異化競爭”—— 比如有人放棄多倫多、倫敦這些大城市,去周邊小鎮(zhèn)的崗位,競爭小很多,還更容易留用。
還有 “不會展現(xiàn)自己”。
中國留學生大多習慣 “默默干活”,可海外公共部門面試很看重 “主動溝通”:要會說自己做過什么、怎么解決問題、有什么成果。
有留學生實習時每天加班干活,卻從不跟領導匯報,領導以為他沒做什么,差點沒續(xù)合同;后來他學著每周跟領導聊進展,才慢慢獲得認可,最后順利轉正。
海外 “求穩(wěn)” 可以,但別盲目跟風
看著身邊人去海外公共部門 “上岸”,不少留學生會心動,但其實這份 “穩(wěn)定” 未必適合所有人。
如果你喜歡慢節(jié)奏、追求低風險,不介意工資不高、晉升慢,那海外公共部門可能是個好選擇;但如果你想拼事業(yè)、賺高薪,受不了 “摸魚文化”,那進去后大概率會失望 —— 就像有人從 NHS 辭職去私企,說 “雖然累,但工資漲了一倍,還能學新東西”。
而且,“卷海外鐵飯碗” 本質是就業(yè)難下的理性選擇,不是 “躺平捷徑”。它和國內卷編一樣,都是為了 “穩(wěn)定”,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
關鍵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是要海外身份 + 清閑,還是要職業(yè)發(fā)展 + 高薪?想明白這點,再決定要不要沖,才不會盲目跟風,最后后悔。
說到底,哪里有穩(wěn)定,哪里就有想 “上岸” 的人。
從國內卷編到海外沖公共部門,這屆學生的 “求穩(wěn)” 之路變了,但核心沒變 —— 都是想找一份能安身立命的工作。
只是不管選哪條路,都得記?。簺]有絕對的 “鐵飯碗”,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靠譜的 “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