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陜西安康高新區(qū)的一間中學教室里,擠著五六十個人。他們不年輕了,大多數(shù)人鬢角已白。
這些人聚在這里,是為了同一件事——找一份工作。
胡玉明是其中之一。那時她60歲,已退休5年。和在場許多人一樣,她報名了當?shù)氐摹搞y齡講學計劃」,等待著一個重返講臺的機會。
這樣的場景并不罕見。就在剛過去的8月,江蘇多地一口氣放出200多個銀齡教師崗位。僅徐州沛縣就招聘168名銀齡教師,其中城區(qū)小學占140名。云南省也發(fā)布公告,計劃2025年秋季學期招聘銀齡教師719名,并明確正高級教師稅前年薪10萬元、副高級教師8萬元。
而當退休教師憑借經(jīng)驗優(yōu)勢成為「香餑餑」時,「畢業(yè)即失業(yè)」正成為部分師范畢業(yè)生的真實寫照。
在「教師過?!埂附處熭啀彙沟仍掝}持續(xù)升溫的當下,面向退休教師的上百個崗位顯得格外醒目。不少人疑惑:為什么生源減少,學校卻更青睞退休教師?
對胡玉明來說,「退休」不是職業(yè)生涯的終點,而是另一種開始。
去年7月,看到安康當?shù)亍搞y齡講學計劃」的招募公告,她幾乎沒猶豫就報了名。她整理好教師資格證、多年來的獲獎證書,還特意去醫(yī)院做了全面體檢,按照要求一一提交材料。
之后便是等待。直到兩個月后,手機響起,安康高新區(qū)教育局通知她去參加面試講課。
考核形式是模擬授課和答辯。先抽課,再備課、講課。大約10分鐘的備課時間里,她被安排在一間空教室,手機被收走,眼前只有一張白紙和一支筆。
她抽到的是小學五年級語文的一篇古文。巧的是,那正是她退休前講過很多遍的課文。
30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并未因5年閑居而生疏。試講時,她熟練地模擬互動,時而提問引導,時而演繹贊嘆。站在講臺前,她投入而從容,沒有一絲緊張?;氐侥菢拥膱鼍埃撬牡撞亓硕嗄甑呐瓮?。
經(jīng)驗豐富的退休教師,重返講臺依舊從容
2019年,55歲的胡玉明從講臺退休,曾和丈夫一起自駕出游。他們去了很多地方,一路風景壯闊,卻沒能解開她心里的那個「結」。
多年前當班主任時,她遇到一個學生,父親是貨車司機,母親在外打工。孩子從五年級開始叛逆、逃學。
有一天,孩子的父親來到辦公室,眼神空洞又迷茫。他說自己不懂語數(shù)英,管不了孩子,幾乎是在懇求她幫幫忙??赡菚r候,胡玉明也無能為力。
旅途中,她總是想起那個父親的眼神和他懇求的聲音?!改欠N眼神、那個聲音,我一直沒有忘記?!顾裏o法忽視心里的感覺。
于是,胡玉明開始系統(tǒng)學習家庭教育,先后考取了家庭教育咨詢師、指導師資質。全新的知識,填補了她教育認知里的一塊空白。
但她深知,「知道」和「做到」之間,總有一道縫隙。她渴望一個把理論付諸實踐的機會。所以當「銀齡講學計劃」出現(xiàn)時,她毫不猶豫地抓住了。
胡玉明退休后重返講臺授課/受訪者供圖
胡玉明如愿入選。那次面試競爭激烈,「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人都沒錄上」。她覺得自己幸運。在全市五名錄用者中,她排進前二。就這樣,退休5年后,胡玉明又一次回到了講臺。
廖雪迎也在同一年重返講臺。不過和胡玉明的「主動爭取」不同,她的返聘顯得「順理成章」,理由很簡單:學校需要,就回去了。
畢業(yè)后,廖雪迎進入宜城市一所中學任教,在講臺上一站就是30多年?!府斃蠋煱?,有幸福的時候,也有很挫敗的時候,酸甜苦辣都有?!顾f。
兩年前,臨退休的她被安排教初一的「道法」課。學生不重視這門課,連帶也輕視老師,不少人公然不做作業(yè)。一次課堂上,她讓全班重寫作業(yè),一個學生不服,當眾罵她,甚至舉起凳子企圖砸向她,叫囂要殺了她。
「快退休了碰到這事,心里很難受?!沽窝┯慕虒W生涯,就在這樣的不堪中落幕。
退休初期,她的生活很悠閑。她去老年大學學瑜伽、打太極,沒事就在家看看電視、閑坐。
胡玉明在退休后的旅游/受訪者供圖
可這種平靜很快被「虛無感」取代,「感覺沒什么寄托,一下子感覺自己老了」。這種失落并非來自經(jīng)濟壓力,而是幾十年習慣的講臺、學生突然從生活中抽離,讓她無所適從。
所以當學校向她發(fā)出返聘邀請時,廖雪迎沒多考慮,一口答應。
現(xiàn)在,她帶兩個班,一周12節(jié)課,每天至少1節(jié)。返聘后的日常和退休前沒什么不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流程依舊瑣碎而完整。
雖然她能感覺出「學生更喜歡年輕老師」,交流時偶爾也有代溝,但這并不妨礙她全心投入教學?!肝揖椭还芙虝?,內心很平靜?!鼓欠N「被需要」的踏實感,讓她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沒老」。
事實上,招聘銀齡教師已不是新鮮事。
在北京海淀區(qū)一所一貫制公立學校任職的史穎姿回憶,早在「銀齡教師」概念出現(xiàn)之前,她所在的學校就已在聘用退休教師。
1995年進入管理崗以來,她一直參與學校的招生和教學管理工作。她印象中,這么多年來,招聘「幾乎沒有間斷過」。
最初只有三五位退休教師,由學校自行聘用。后來海淀區(qū)教委建立人才庫,統(tǒng)一招聘、管理和考核銀齡教師。銀齡教師的數(shù)量逐漸增加,到她退休時,在崗的已有二十幾位。
這種變化與國家政策推進密不可分。2018年,教育部等推出《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最初旨在調動優(yōu)秀退休教師支援農(nóng)村義務教育,后續(xù)延伸至西部高校教育。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有2萬余名退休教師參與。
2023年,《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印發(fā),進一步深化政策支持。實施兩年來,全國銀齡教師突破3萬人,其中基礎教育領域近3萬,高等教育領域超3000人。
2024年2月,教育部每年選派約2萬名退休教師支持民辦教育/截圖自央視網(wǎng)
銀齡教師的「重返潮」,并非偶然。對退休教師而言,這是「再發(fā)光」的機會;對學校而言,則是一次教育資源的高效補充。
史穎姿表示,教學改革、政策調整、課時變化、生源波動、教師年齡斷層等,都可能催生短期師資需求。
退休前,校內和她同齡的骨干教師約有10人。到齡退休后,骨干教師批量離開,年輕教師的補充速度卻跟不上。55歲退休后,她同樣被返聘3年。
「師生比是固定的,但每一屆生源數(shù)量不同,師資需求也會變化?!故贩f姿舉例,如果某年六年級畢業(yè)生少于一年級新生,就可能出現(xiàn)「教師差」。這種缺口往往不是「缺一個人」,而是「缺一個班子」。
9月9日,年屆退休主動請纓的王英紅老師在課間輔導學生功課/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年輕教師需要成長周期,「培養(yǎng)要花人力、財力、時間」。緊急情況下,學校等不起,學生更等不起。銀齡教師經(jīng)驗豐富、上手快,自然成了「應急」首選。
銀齡教師還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大多簽短期合同,常見一年一簽,「明年不擴招就不續(xù)了」,史穎姿說。
這種「候鳥式」的流動,不占編制、不評職稱。這對海淀這類教育強區(qū)尤為重要。她說,很多學校早已「超編」,招在編教師得等教委指標,還可能卡學歷、戶籍,外地生源的本科生基本沒機會?!改呐虏黄竿诵萁處?,新教師也進不來?!?/p>
銀齡招聘其實是一種「精英式」補充,「不是遞個特級證書就能過」。史穎姿強調,學校最看重的是「上課能力」,「首先得把課上好,課不過關,后面都不談」。因此,招聘門檻很高,口音、風格不合適,都可能落選。
《青春派》劇照
最終被聘用的銀齡教師,大多有中高級職稱,經(jīng)驗豐富,或是教學骨干,或是學校領導。他們不僅能勝任日常教學,還能帶動年輕教師成長。這種高門檻篩選,在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尤為明顯。
「銀齡計劃」是針對老齡化社會,挖掘老年人力資源的一項舉措?!笇嵤┿y齡講學計劃,是多贏之舉?!菇逃龑<摇?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不少退休教師教學經(jīng)驗豐富,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完全有能力返校講學。
「不僅是中小學,一些職業(yè)院校、民辦學校也會招聘銀齡教師。」對農(nóng)村學校來說,銀齡教師還有一個隱形優(yōu)勢——成本低。熊丙奇分析,尤其在農(nóng)村地區(qū),「退休教師有退休金保障,相對于招聘在編教師,不需要投入太多經(jīng)費」。
而近兩年,有人將年輕教師就業(yè)難歸咎于退休返聘,認為是老年人在「搶飯碗」。
但從數(shù)據(jù)看,《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使全國銀齡教師隊伍總量達到12萬人。這與2024年全國1885.01萬的專任教師規(guī)模相比,占比仍很低。
熊丙奇認為,銀齡教師與年輕教師并非互相擠占的關系。二者定位不同,「有些崗位年輕人不愿意去,或難以勝任的」,正好由銀齡教師填補。
但學校的學生數(shù)量、課時總量是固定的,所需教師人數(shù)也大致穩(wěn)定。史穎姿認為,銀齡教師雖不占編制,卻可能擠占有限的臨聘崗位或人才引進名額。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招聘銀齡教師被不少地方視為「避險」策略。它填補了短期缺口,卻未解決師資斷層的根本問題。
不可否認,銀齡教師為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持。他們以豐富的經(jīng)驗重返課堂,緩解了部分學校師資短缺的狀況,「傳幫帶」機制也為年輕教師鋪路,實現(xiàn)教育經(jīng)驗的代際傳承。
銀齡教師為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作為曾經(jīng)的學校管理者,史穎姿也窺見其中的脆弱。
「一年一簽」的合同給學校靈活調整的空間,但也意味著當校方希望續(xù)簽時,教師可能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隨時離開。以初高中為例,即意味著難以完整跟進三年的教學周期。史穎姿表示,這種不穩(wěn)定性給管理帶來壓力,也可能影響學生教育的連貫性。
同時,銀齡教師大多不參與常規(guī)考核、不評職稱。他們更像是「臨時工」,參加教研和培訓,卻很少承擔長期教學規(guī)劃,也難以對學科建設做長遠貢獻。這可能導致部分銀齡教師缺乏長期發(fā)展動力,工作積極性參差不齊。
「老帶新」的效果也不確定。史穎姿說,盡管學校會安排樂于分享的銀齡教師兼任教研組長或學科帶頭人,但實際效果「取決于老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分享意愿,也看年輕教師是否主動學習」,難以統(tǒng)一衡量。
此外,多數(shù)銀齡教師在多媒體教學、在線工具使用等方面「普遍存在短板」。這種代際間的技術與理念差異,并非返聘或短期培訓就能完全彌合。
數(shù)字化賦能教學,銀齡教師重返講臺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胡玉明剛返崗時,就曾為技術問題犯難。以前在鄉(xiāng)鎮(zhèn)小學執(zhí)教,多媒體并不普及,她很少用PPT。重返課堂后,她發(fā)現(xiàn),每個班都配有電子屏幕,用PPT上課成了常態(tài)。她不得不額外花時間學習,才能融入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
一些學校依賴銀齡教師。熊丙奇發(fā)現(xiàn),不少學校一旦面臨師資短缺,就通過教師轉段、輪崗,或招聘銀齡教師、臨聘教師來解決。甚至一些民辦學校里,三分之一的教師都是退休人員。
「要避免完全用老年教師進行教學。」在他看來,這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長期發(fā)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有長期的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劃?!?/p>
他認為,從教育規(guī)律看,我國當前的班級規(guī)模仍有「優(yōu)化」空間?!脯F(xiàn)在小學一個班約45人,初中約50人,但發(fā)達國家的班額大多是20–25人。」在出生人口下降的背景下,應推進小班化教學,通過減少班額、優(yōu)化教師結構,同時提升教學質量。
學生展示即將送給老師的手工作品/新華社發(fā)(李志軍攝)
但現(xiàn)實是,地方政府大多不愿這么做?!傅胤秸幌朐黾诱w編制,希望在原有編制上調配。」熊丙奇說,背后的顧慮在于,若未來學生數(shù)量減少,教師分流會變得困難。因此在財政壓力下,「低成本、靈活」的銀齡教師,成了地方政府的首選。
「某種程度上,銀齡講學計劃只是緩解農(nóng)村地區(qū)教師短缺的‘救急’措施?!顾f。隨著人口拐點的到來,教育系統(tǒng)必須尋找新的發(fā)展空間。而這,遠不是請回退休教師就能解決的。
本文轉載自南風窗(id:SouthReviews)。作者:黃澤敏,編輯:向現(xiàn)。關注它,能讓你聽到更多真話,多一分對世界的理解。麥子熟了經(jīng)授權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