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科學院生物學中心及南波希米亞大學的博士生Franti?ek Vejmělka經(jīng)過為期六個月的新幾內(nèi)亞實地考察后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全球首位在野外觀測并記錄到地球最大型鼠類之一——Istapantap毛足鼠(Mallomys istapantap)的科學家。
Mallomys istapantap。紅外相機拍攝圖像。圖片來源:Franti?ek Vejmělka,原文發(fā)表于:Vejmělka, F. (2025)
這種神秘且夜行的動物,僅在海拔約3700米的涼爽山地森林和草原中棲息。此前科學界對它的了解,僅限于極少數(shù)博物館標本。從未有活體在野外被拍攝下照片或視頻。Franti?ek Vejmělka此次首次完成了該物種在自然環(huán)境下的影像記錄。
Istapantap毛足鼠最早于1989年根據(jù)歷史博物館藏品被鑒定,過去30年來只有零星的確認記錄,從未有影像資料。這次采集到的新照片與生態(tài)數(shù)據(jù),為了解這種難得一見的物種提供了重要進展,也豐富了對新幾內(nèi)亞哺乳動物多樣性的認知。
“令人震驚的是,這樣體型巨大、外形鮮明的動物竟如此鮮為人知。熱帶山地生物多樣性尚有多少未被發(fā)現(xiàn)?”Vejmělka表示。除照片與視頻外,他還首次記錄了雄性生物測量數(shù)據(jù),并收集了動物的食性、寄生蟲、活動規(guī)律、移動方式及其他生活習性的信息。
新幾內(nèi)亞的毛足鼠與菲律賓原生的巨型云鼠共同組成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鼠類。它們高度依賴新幾內(nèi)亞陡峭的高山地帶,經(jīng)歷了五百萬年進化,在缺乏其他有胎盤哺乳動物競爭的環(huán)境下,演化出多樣獨特的品種和形態(tài)。
Istapantap毛足鼠厚實的毛皮、銳利的門牙、8厘米長的爪子、約85厘米的體長(含尾巴)與近2公斤的體重,使其成為力量和體型都十分突出的鼠類。然而,因夜行性與棲息地偏遠,人類極難一睹其真容。夜間它們攀爬樹枝覓食,白天則藏身地穴或樹冠。
“沒有山地原住民獵人協(xié)助,我無法采集到這些資料?!盫ejmělka說。在六個月的考察期間,他與數(shù)個部落密切合作,全面考察了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最高峰威廉山(4509米)從山腳到山頂?shù)牟溉閯游锒鄻有?,共記錄并基因鑒定了61種非飛行性哺乳類(包括嚙齒動物與有袋類)。
這項研究不僅加深了對新幾內(nèi)亞熱帶高山極端多樣性的理解,也凸顯了與當?shù)厣缛簠f(xié)作的重要性。相比美洲、非洲與東南亞熱帶地區(qū)的豐富研究,澳新生物區(qū)依然有大量空白需要探索。通過科學工作,土著居民也了解并意識到自身擁有的獨特自然遺產(chǎn)及保護意義,例如應對采礦等新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