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多·鮑爾丁(Aldo Balding,1960-) 1960年出生在英國南安普敦(Southsea),一個海風(fēng)習(xí)習(xí)的港口小鎮(zhèn)。從小,他就對線條和色彩著迷,或許是看著海鷗在碼頭盤旋時,那些翅膀的弧度在他腦海里留下了印記。
他先在倫敦當(dāng)了幾年插畫家,那份工作讓他學(xué)會了如何用圖像講故事——一張海報,就能讓路人停下腳步,想象一個遙遠(yuǎn)的冒險。
后來,他厭倦了城市的喧囂,1990年代打包行李,搬到法國南部,決定全職畫畫。從此,普羅旺斯的陽光成了他的調(diào)色板,橄欖樹和石墻成了他的老朋友。
阿爾多的畫風(fēng)像一杯加了蜂蜜的紅酒,甜蜜卻不膩人。他自稱“色調(diào)主義者”,意思是喜歡用一兩種相近的色調(diào)占據(jù)畫布的大半江山——比如柔和的米白和淺金黃,營造出那種午后慵懶的氛圍。
這招兒他是從大師那兒偷師的,像約翰·辛格·薩金特(Sargent)、華金·索羅拉(Sorolla)、安德斯·宗(Zorn)和西爾弗斯特·蒙寧斯(Munnings)那樣,用色調(diào)控制情緒,而不是大紅大綠地喧鬧。
他的畫面很少超過五六種顏色,卻總能讓光影活起來:一道斜陽從窗簾縫隙溜進(jìn)來,照亮一個女人的側(cè)臉,她的裙擺微微晃動,仿佛下一秒就要轉(zhuǎn)身對你微笑。
想想他的《瓦爾邦》(Valbonne),一間法國鄉(xiāng)間廚房,桌上散落著面包和酒杯,背景是斑駁的墻壁和一扇半開的門。光線從門外傾瀉而入,把一切鍍上溫暖的金邊。
那不是冷冰冰的靜物,而是有故事的片段——也許是午餐后的閑聊,也許是等待愛人歸來的等待。阿爾多說,他是“故事講述者”,會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調(diào)整人物和場景,讓觀者跟著他的節(jié)奏走。
那些女人,有的在咖啡館低頭品茶,有的在街頭漫步,她們的眼神總帶著點秘密的溫柔,像老電影里的女主角,引人入勝卻又遙不可及。
阿爾多的生活也像他的畫一樣,從容而多產(chǎn)。他住在法國南部,靈感隨時從窗外來:一個路過的行人、一場夏日暴雨。他為世界各地的畫廊工作,從倫敦的Catto Gallery到南非的Christopher Moller Gallery,再到美國的Thompson's Gallery。
他的作品散落在私人收藏中,有些掛在游艇上,有些守著南法的別墅。
2013年,他在Boldbrush比賽拿下“最佳展品”獎,2004、2006和2016年多次入圍Arc Salon決賽,還在NSE展覽和國際藝術(shù)家比賽中摘金。這些獎項像點點星光,照亮了他從插畫家到大師的路。
來源:油畫世界 (ID:ArtYouhua),轉(zhuǎn)載請注明。
聲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圖片及音視頻等內(nèi)容,僅為學(xué)習(xí)分享與學(xué)術(shù)研究交流使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