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文章和姚笛的戀情鬧得沸沸揚揚,兩人不僅事業(yè)急轉直下,還一度淡出了大眾視野。
可誰也沒想到,當49歲的馬伊琍憑借《繁花》等作品在事業(yè)上再度封神,穩(wěn)坐實力派女演員的寶座時。
那個曾讓她陷入輿論漩渦的前夫文章,其口碑竟然開始悄悄回溫。
可這其中的關鍵人物,既不是馬伊琍,也不是文章自己。
而是他們那個曾被無數(shù)人同情和心疼的女兒——17歲的文君竹。
或許連馬伊琍自己都未曾預料到,她傾盡心血養(yǎng)育的女兒。
如今正以一種特有的方式,為那個曾經(jīng)背叛家庭的父親“爭光”。
破碎童話里的兩條岔路
時間倒回多年前,文章和馬伊琍的故事,曾是娛樂圈里一段關于“姐弟戀”的佳話。
一個是憑借《奮斗》、《失戀33天》等高質量作品早早手握金鷹、百花影帝的當紅小生,一個早已是家喻戶曉的知名演員。
文章在外一口一個“馬司令”,姿態(tài)放得極低,而馬伊琍也曾全然信任,調(diào)侃丈夫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聽話,甚至連探班都很少去。
《裸婚時代》里那句“我沒車沒房沒鉆戒,但我有一顆愛你的心”!
不僅讓“劉易陽”成了無數(shù)女孩的夢,也讓文章的好丈夫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也正是這部劇,讓他與姚笛的緣分悄然開始。
后來的故事眾所周知,就在馬伊琍懷著第二個女兒,為家庭全心付出之際,一場風波將這個看似完美的家庭徹底撕裂。
事件曝光后,文章的事業(yè)幾乎被按下了暫停鍵,從云端跌落谷底。
而馬伊琍,在寫下那句著名的“且行且珍惜”后,選擇了短暫的隱忍。
但骨子里的驕傲與獨立,終究讓她無法長久地妥協(xié)。
這個從15歲起就自己賺學費,被父親教育“不要花男人錢”的女人,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婚。
自此,兩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文章逐漸淡出大眾視野,轉向幕后和話劇舞臺。
而馬伊琍則迎來了事業(yè)的“第二次成長”,一部《我的前半生》讓她斬獲白玉蘭最佳女主角。
近期的《繁花》和《我的阿勒泰》更是讓她光芒四射。
眾人都以為,這就是故事的結局:一個女王的回歸,一個犯錯者的沉寂。
媽媽的“隱形投資”
在公眾視野之外,馬伊琍早已將生活的重心,悄然轉移到了另一個戰(zhàn)場——母親這個角色。
離婚后,她獲得了兩個女兒的撫養(yǎng)權,獨自承擔起了養(yǎng)育的重任。
這并非易事,大女兒正值青春期,情緒敏感,小女兒尚且年幼,需要時刻照料。
為了給女兒最好的成長環(huán)境,馬伊琍的付出是具體而實在的。
她每年投入超過三十萬元,將文君竹送進上海頂尖的國際學校。
當女兒在上海青少年舞蹈大賽中獲獎時,人們看到的只是臺上的光鮮,卻不知背后是馬伊琍一次次的親力親為和陪伴訓練。
對小女兒,她則選擇用隱私保護的方式,極少在社交媒體上曝光孩子的正面,盡顯一個母親的周全與呵護。
這種付出,甚至可以追溯到婚姻存續(xù)期間。
她曾為了家庭和孩子,被迫推掉了無數(shù)拍戲機會。
兩次懷孕都受盡折磨,懷大女兒時,孕期五個月體重只剩下85斤,看會兒信息就頭暈。
懷小女兒時,依舊是天天孕吐。
她曾坦言,那些充斥著柴米油油鹽的瑣碎,恰恰是她年輕時最不屑的模樣,但為了孩子,她甘之如飴。
離婚后,她更是將生活節(jié)奏徹底調(diào)整,減少工作量,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學,下午接回家,周末則陪著參加各種課外活動。
她學習烹飪,研究教育方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她曾說,“媽媽要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這句話背后,是一個單親母親在工作與家庭間艱難尋找平衡的真實寫照。
父親的“輕巧”加分項
與馬伊琍長年累月的默默耕耘相比,文章作為父親的角色,在公眾面前的呈現(xiàn)則顯得“輕巧”許多。
他與女兒們的互動并不算頻繁,但每一次同框,似乎都能引發(fā)輿論的善意解讀。
去年父親節(jié),文君竹在社交平臺發(fā)布了與父親的合照。
生日時,也分別曬出了與父母的合影。
每一次,評論區(qū)都會涌現(xiàn)出類似的夸贊:“看孩子的狀態(tài),就知道他沒缺席父愛。”“文章是個負責任的好爸爸?!?/p>
這種現(xiàn)象,在文君竹最近的17歲生日派對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場由馬伊琍親自策劃、在上海高級酒店舉行的派對,布置溫馨,充滿了少女氣息。
文章也到場參加,盡管停留時間不長,但他送給女兒一臺最新款的筆記本電腦,并與女兒留下了燦爛的合影。
這些偶爾的公開互動,輕易就為文章的父親形象加上了厚重的濾鏡。
這與馬伊琍日復一日的接送、輔導、陪伴所形成的鮮明對比。
有網(wǎng)友不禁為馬伊琍抱不平,母親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而父親的偶爾參與,卻足以贏得滿堂喝彩。
意想不到的結局
如今,距離那場風波已過去11年,故事的走向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馬伊琍的用心培養(yǎng),養(yǎng)出了一個內(nèi)心通透、陽光健康的文君竹。
她既不因家庭變故而回避與父親的相處,也不依附于母親的光環(huán),始終保持著低調(diào)和獨立。
正是女兒這種不偏不倚、充滿愛的態(tài)度,讓不少人對文章產(chǎn)生了好父親的濾鏡。
那些曾經(jīng)指責文章的網(wǎng)友,在看到父女情深的照片后,態(tài)度漸漸軟化。
文君竹用自己不張揚的優(yōu)秀,以及對親情的珍視,悄悄地改變了外界對父親的單一刻板印象。
這份為父親帶來的“爭光”,并非刻意為之,而是愛與教育結出的自然果實。
這或許是馬伊琍自己都沒有想到的結局,她一手拉扯大的女兒,那個讓她實現(xiàn)了“第二次成長”的寶貝。
最終以她的寬容與健康,間接地給了前夫一份最寶貴的“體面”。
結語
曾經(jīng),人們的目光聚焦于文章的過錯和馬伊琍的隱忍。
卻忽略了在這場家庭風暴中,還有一個沉默的成長者。
文君竹的故事告訴我們,父母關系的終結,不代表親情的斷裂。
一個在愛與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療愈家庭的創(chuàng)傷,甚至去重塑大家的記憶。
這或許,才是這場漫長故事里,最令人欣慰的事情了。
信息來源:
環(huán)球網(wǎng)
荊楚網(wǎng)——文章馬伊琍大女兒文君竹曬照慶祝17歲生日
中華網(wǎng)新聞——文章馬伊琍大女兒17歲近照顏值引熱議
極目新聞——馬伊琍女兒文君竹曬17歲慶生照,并配文:感恩一切,孫堅也送上祝福,等我回去給你補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