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娛樂圈的第一記“回旋鏢”,不是明星塌房,也不是導(dǎo)演翻車,而是一場30年前的“感情糾紛”突然被翻出來,還附贈一場港圈“嘴炮大戰(zhàn)”——王晶剛開麥爆料溫兆倫“分手后追討花銷”,結(jié)果下一秒,溫兆倫直接評論區(qū)開火:“你算老幾?積點口德!”
好家伙,這哪是回憶往事,分明是往火藥桶里扔了根煙頭,“轟”一下,全網(wǎng)炸了。
王晶是誰?香港電影“話題之王”,拍過《賭神》《九品芝麻官》,也靠“嘴損”出圈。他那張嘴,能捧紅人,也能扒底褲。這次他拿溫兆倫說事,本以為又是場“流量收割”,沒想到踢到了鋼板——溫兆倫不裝了,不躲了,正面硬剛:“你說的,根本不是事實!”
更絕的是,王晶兩小時后默默刪視頻。可惜,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后悔鍵”。截圖滿天飛,段子手連夜開工:“王晶:我以為他早涼了,沒想到他還活著?!薄皽卣讉悾何掖_實涼了,但骨頭還硬。”
這場“隔空互撕”,表面是舊賬重提,實則是港圈恩怨的“老壇酸菜”——聞著臭,吃著上頭。
先說這“舊賬”到底啥事?王晶說溫兆倫當(dāng)年分手后,向前女友追討戀愛花銷,“這種事,所有男人都反感”。
這話一出,道德高地瞬間站穩(wěn)??蓡栴}是——談戀愛花的錢,真能算“送”嗎?
咱們普通人想想:你和前任談戀愛,一起吃飯、旅游、送禮物,分手后回頭算賬,確實不體面。
但如果是“借款”呢?1996年,溫兆倫把前女友告上法庭,要回14萬港幣,法院判還10萬。這說明啥?說明這筆錢,法律認定是“借”,不是“贈”。你不能一邊說“男人要大氣”,一邊又支持“借錢不還才是真愛”吧?
王晶這一招,典型的“道德綁架+流量收割”。他知道“渣男”標(biāo)簽多好用,只要提一句“追討花銷”,網(wǎng)友立馬腦補八點檔狗血劇。可他忘了,溫兆倫不是小透明,人家當(dāng)年是TVB當(dāng)家小生,演過丁有康、齊浩男,紅到內(nèi)地街頭理發(fā)店都貼他海報。
再說,王晶自己就清白?1992年拍《鹿鼎記》,他因為換角風(fēng)波,在電影里讓康熙說:“小太監(jiān)叫溫兆倫?回去誅你九族!”這哪是拍戲,這是公開處刑。港媒當(dāng)時就看明白了:王晶心里有氣,借角色泄憤。
向華強拍板用溫兆倫,王晶不服,但不敢懟大佬,只能拿演員開刀。這一記“誅九族”,比現(xiàn)在短視頻罵人狠多了——那是當(dāng)著全港觀眾的面,給你貼標(biāo)簽。
所以,這哪是2025年的新仇?分明是1992年就埋下的“定時炸彈”。
溫兆倫的感情史確實復(fù)雜,三段婚姻,N段緋聞,還跟助理、港姐、內(nèi)地演員都傳過故事。有人說他“渣”,但換個角度看:他從沒躲過輿論審判。90年代被罵“負心漢”,2000年后星途下滑,商演沒人請,綜藝不上鏡,這不就是現(xiàn)實給的懲罰?
而王晶呢?這些年靠“回憶殺”吃老本,在短視頻平臺天天講張國榮、梅艷芳的私事,說什么“張曼玉當(dāng)年如何如何”……觀眾圖一樂,可當(dāng)事人聽了,未必舒服。
這次他拿溫兆倫炒熱度,本以為又是“穩(wěn)賺不賠”,沒想到溫兆倫不按劇本走——你不講武德,我也不裝了。一句“你比我更清楚真相嗎?”直接把王晶架在火上烤。
說到底,這場風(fēng)波讓人唏噓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娛樂圈的“舊賬”永遠不算清。你紅的時候,缺點是“真性情”;你涼了,往事全是“黑歷史”。
溫兆倫年輕時風(fēng)光,一句“誅九族”就能讓他難受十年;王晶現(xiàn)在靠爆料活著,卻忘了自己也曾是“被黑”的對象。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和因果循環(huán)。三十年前你讓人難堪,三十年后人家一句“積點口德”,就能讓你刪視頻跑路。
最后想說:談戀愛花的錢,該送的別算,該還的也別賴。至于娛樂圈的是非?看個熱鬧就行,畢竟——誰還沒點青春債,但活著的人,總得給自己留點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