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jīng)典詩詞,講歷史故事,北窗讀詩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在北宋文學的璀璨星河里,張耒算不上最耀眼的那顆星,但是,他卻以其獨特的才情,留下了諸多深情的詩篇。
以下分享的《夏日池上三首》便是其中獨具匠心的佳作,這三首小詩宛如三卷靈動的畫卷,讀來別有一番韻味。
從夏日的生機,到秋意的初臨,時光流轉(zhuǎn),即是詩人對生命的禮贊,和對時光的悵惘,更是他對人生的深刻哲思。
新蟬上樹空遺蛻,野雀哺雛爭小蟲。
粉沾衣袖竹枝雨,香滿水亭荷葉風。——宋 張耒《夏日池上三首 其一》
簡譯:
仲夏時節(jié),蟄伏的幼蟲破土而出,它們爬上樹木,蛻去舊衣,羽化成蝶,只留下空空的蟬殼掛在枝頭。
野雀的幼雛破殼了,在巢中挨挨擠擠,嗷嗷待哺,幼雛的爸爸媽媽為了哺育它們,在枝頭爭搶著小蟲。
筍殼剛剛脫落不久,新竹上白色的粉末沾染了衣袖,竹枝上的雨滴灑落下來,散發(fā)著陣陣清新的氣息。
小池里種滿了荷花,田田荷葉簇擁著水中的小亭,水風輕拂,荷葉搖曳,送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荷香。
賞析:
崇寧六年(1107 年),宋徽宗解除dang禁,張耒得以離開黃州柯山,回到闊別許久的安徽淮安老家。
彼時他雖然僅有五十二歲,但早已兩鬢斑白,多年貶謫生涯令其身心俱疲,獲釋歸來,暫時得以棲息。
這是崇寧七年的夏天,遠離市井喧囂,以及官場紛爭,張耒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莊里,盡享恬靜和悠然。
千帆歷盡,歸來雖然已不再年少,但是,家鄉(xiāng)的一切依然還是那么親切,特別是這個生機勃勃的夏天。
幼蟲脫殼,羽化成蝶,新蟬第一聲,山雀幼雛待哺,觸目皆是新生與希望,生命是如此的頑強與美好。
竹枝帶雨,清涼愜意,荷香氤氳,沁人心脾,彼時悠然自得的張耒,就這樣沉醉在鄉(xiāng)村清幽和恬靜中。
落日鳴蟬夏木荒,芙蓉半落柳成行。
何人紈扇生新恨,亭館迎秋夜夜涼?!?張耒《夏日池上三首 其二》
簡譯:
夕陽西下,蟬鳴陣陣,夏日的樹木看上去一片荒疏之景,池塘里,荷花已凋零大半,可池畔上的柳樹,卻依舊排列得整整齊齊。
不知道是什么人,手中搖動著紈扇,心里卻生出新的愁恨,暑盡天涼,亭臺樓館都迎來秋天,這里的每個夜晚都透著絲絲涼意。
賞析:
從初夏的羽化成蝶,到秋日的寒蟬凄切,蟬兒短暫的生命與夏天緊密相連,當時光來到秋日的門前,它們又將開啟下一個輪回。
就像花開有期,時節(jié)也是有序的,盛夏的熱烈終將落下帷幕,你看,詩人常常光顧的小池,彼時,就已微微呈現(xiàn)秋日的光景。
這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夕陽西下,詩人和往常一樣,一個人在池畔慢慢地踱步,但彼時的眼前,卻不復盛夏時節(jié)的繁華和熱鬧。
雖然還有蟬鳴在枝葉里鳴叫,但這樹木已略顯稀疏,不復盛夏時節(jié)的繁茂,這蟬鳴聲聲,仿佛也帶著些不舍,給人以凄涼之感。
池塘里的荷花已落了大半,不復仲夏時節(jié)的別樣紅,好在,岸邊的柳樹,還依舊蔥蘢,規(guī)整有序地排列著,彌補了凋零的遺憾。
夏日將盡,紈扇也失去了它的主要用途,引人生愁,這種愁恨可能是對美好時光逝去的惋惜,也可能是詩人對自身際遇的感慨。
彼時,蘇軾、黃庭堅、秦觀等一眾師友,都已辭世,而他也到了遲暮之年,雖然獲釋,但依舊前途未卜,得到重用的機會渺茫。
所以,漫步在池畔,他已經(jīng)感受到了早來的泠泠秋意,繁華落盡,萬物開始凋零,而這也是他彼時寂寥和落寞情緒的真實寫照。
拒霜灼灼欲破紅,夜來雨落荒蘭叢。
空亭無人日色午,但聽桐葉驚秋風?!?張耒《夏日池上三首 其三》
簡譯:
拒霜花開得正盛,鮮艷明媚,仿佛要沖破自身的色彩,盡情綻放生命的絢爛,夜里,一場悄然而落的雨,打在那略顯凄涼的蘭草叢中。
此時正是陽光熾熱的正午時分,但亭子里空蕩蕩的,四周靜謐無聲,唯有桐葉在秋風中沙沙作響,像被這突如其來的秋風驚擾了一般。
賞析: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時光無語,悄悄地改變了我們的容顏,總以為來日方長,殊不知,一個轉(zhuǎn)身,也許就是匆匆那年。
日日池畔行,張耒看過了初夏的生機盎然,也見證了仲夏的蓬蓬勃勃,只是沒料到秋天來得如此出其不意,梧桐颯颯,秋風已然襲來。
拒霜花就是木芙蓉,花期在秋天,豐姿艷麗,不懼霜侵露凌,彼時,張耒眼中的木芙蓉,就是夏日即將落下帷幕時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它明艷動人,紅得耀眼,自帶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因為不甘于平庸的色彩,所以就努力沖破束縛,讓生命綻放出更為絢爛奪目的光彩。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夜來雨落荒蘭叢”,那荒蘭叢本就生長在荒蕪之地,自然帶著一種落寞與凄涼,何況凄風冷雨的侵襲。
張耒才華橫溢,志向高遠,17歲作《函谷關》,傳誦人口,一舉成名,19歲那年,由蘇軾推薦,王安石提舉,被宋神宗親策為進士。
就如那拒霜花一樣,入仕的張耒也想有一番作為,綻放最絢爛的生命,可彼時黨爭激烈,宋哲宗親zheng后,屢遭貶謫飽受流離之苦。
而今暫住故里,身邊無一摯友知己,雖是夏日,卻深感寂寥與冷清,空庭寂寞,這個世界,仿佛只剩這梧葉的聲音和他內(nèi)心的孤獨。
后記:
從初夏的盎然生機,到夏末秋初的時光悵惘,再到秋意初臨的人生哲思,張耒這首三小詩,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更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他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與美好,感受到了時光的無情與人生際遇的無奈,更領悟到了,越是身處困境,越是要堅守自我,保持不屈不撓的精神。
參考資料:
《柯山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