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音上最近沸沸揚揚,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承認巴勒斯坦國了!但是美國和以色列不承認!很多人都義憤填膺的,正義凜然的樣子。
要想讀懂以色列為何做出看似 “冒天下之大不韙” 的選擇,就必須拋開理想主義的濾鏡,直面以色列身處的地理與歷史現(xiàn)實。關于這一點,有三個核心問題值得拆解。
溫飽都無能力解決的民眾是無法深層次思考的
首先,巴勒斯坦當下真的具備建國能力嗎?
評判一個民族能否建國,關鍵從不只是 “民族自決權” 的口號,更要看這個群體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建立一個和平且負責任的國家。巴國的現(xiàn)實情況是,巴勒斯坦內部的困境遠比想象中復雜,你看吧,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不僅在加沙地帶毫無控制權 —— 早在沖突爆發(fā)前,哈馬斯就已將其勢力逐出加沙;即便在約旦河西岸,他們的影響力也十分薄弱。他空有其大統(tǒng)領的名號。
一個連內部治理都無法統(tǒng)一的地區(qū),如何建國?一個連本土恐怖活動都遏制不住的政治實體,如何保障周邊安全?一個把大量資源投入對鄰國的攻擊、而非自身建設的群體,又怎能承擔起國家的責任?在以色列看來,倉促讓這樣的 “國家” 落地,無異于在自家門口安一個不受控的 “恐怖主義溫床”,直接威脅到以色列的生存安全。也正因此,以色列才堅持:任何建國談判,都必須以巴勒斯坦 “完全非軍事化”、并承認以色列是 “猶太國家” 為前提 —— 這并非刁難,而是基于生存需求的合情合理底線。筆者以為,以色列的堅持是有道理的。
與此同時,以色列正推進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的 “成倍增長”,并計劃全面加速這一進程。在它的邏輯里,既然巴勒斯坦暫不具備建國的成熟條件,保障自身族群的生存空間,就成了當下最緊迫的選擇。
極端勢力一直控制著巴勒斯坦,貪壑和平建國?
其次,巴勒斯坦的未來究竟走向何方?是徹底消失,還是順利建國?
巴勒斯坦不會消失,但能否成功建國,完全取決于巴勒斯坦領導層與社會的 “根本性轉變”。特別是放下仇恨教育,灌輸全民和平愿景,重塑巴勒斯坦人的基因。眼下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一條是繼續(xù)把資源投入 “仇恨教育” 與 “武裝抵抗”,將對抗作為核心目標;另一條則是轉向制度建設、發(fā)展經(jīng)濟,主動培育和平的土壤。
如果選前者,哪怕有再多國家承認,巴勒斯坦最終也只會是一個 “失敗的政治實體”—— 不僅自身發(fā)展無以為繼,還會持續(xù)對地區(qū)安全構成威脅;但如果選后者,以色列反而會是第一個伸出援手的鄰居。畢竟以色列的歷史已經(jīng)證明,它愿意與 “和平伙伴” 共處:就像與埃及、約旦簽訂的和平條約,至今仍在有效執(zhí)行,雙方多年來保持著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
說到底,巴勒斯坦的未來,其實就握在自己手里,關鍵看領導層做出怎樣的選擇。
最后,批評以色列很容易,但理解它的困境需要勇氣。
很多人將以色列的強硬解讀為 “擴張”,但忽略了它的基本處境:它從不是一個試圖征服他國的 “帝國”,而是一個在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中,為生存苦苦掙扎的國家。周圍的地緣環(huán)境、歷史上的創(chuàng)傷記憶,讓 “安全” 成為刻在以色列骨子里的需求。
如果國際社會的壓力,始終建立在 “忽視以色列安全需求” 的基礎上,不僅無法推動和平,反而會助長極端勢力 —— 畢竟當一個國家連自身生存都無法保障時,和平的萌芽根本無從生長。以色列的 “強硬”,本質上是它面對不公現(xiàn)實時,捍衛(wèi)自身生存權利的必然選擇。
真正的和平,從來都不是靠 “承認” 堆出來的,必須建立在 “以色列安全得到絕對保障” 的前提上。任何脫離這個核心的方案,無論有多少國家支持,最終都只會是空中樓閣,沒有任何實現(xiàn)的可能。
加沙淪為廢墟,還不進行反思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