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要以為在城市道路上漂移那是多么牛逼,我說那是一個最愚蠢的行為?!痹诮诘男缕钒l(fā)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的一番話引來現(xiàn)場哄堂大笑。
余承東進一步表示:“2秒、3秒加速沒有任何意義,真的重要的是安全性。起步、轉彎、看其他的車上去,直接就飛著了,在馬路上漂移,漂移到其他車道,漂移到綠化帶上去是吧。不能輕易去漂移?!?/p>
有網(wǎng)友認為,他的這番話大概率要惹禍了,某些宣傳速度是信仰,并且下場做漂移示范的新能源車企要破防了。
說到電車顛覆油車,新能源車長期以來都是以零百加速來宣傳自己的強項,因為在這方面,新能源車的動力傳輸從油變?yōu)殡?,電動機在啟動瞬間就能輸出最大扭矩,無需像內燃機那樣需要等待轉速提升來達到最大扭矩輸出,比油車的動力響應要更快。但問題在于,很多車企為了快而快,只有速度沒有安全。這樣的加速不僅毫無意義,更是害人害己。
作為消費者,很多網(wǎng)友是支持余承東的觀點的,因為在中國,現(xiàn)在各大城市馬路上都面臨人多車多,擁堵不堪的現(xiàn)狀,就知道,我們國內大多數(shù)城市沒有在馬路上玩高速漂移的現(xiàn)實條件。
如果車企要追求加速快,但一個前提條件與核心就是把底盤技術做好,余承東說到的一些車企在馬路上加速快,但是一下子漂移到別的車道上去,歸根結底是底盤技術不行,底盤調校不過關。
在燃油車時代,三大核心技術發(fā)動機、變速箱與底盤。日系豐田的發(fā)動機技術好,開不壞,但底盤技術一般,因此日系車就知道自己的短板,從不以加速為賣點,而是主打一個可靠性與耐用性。
而德系車底盤出色,行駛品質好,跑高速穩(wěn),德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從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車輛在高速行駛的穩(wěn)定性。德系車后來轉向渦輪增壓發(fā)動機,AT以及雙離合變速箱的應用,只為更好滿足車輛高速行駛的性能表現(xiàn),其次是,為了滿足高速行駛的工況,德系車的底盤也做的非常扎實。
俗話說,開寶馬坐奔馳,開過寶馬的就知道,跑高速又快穩(wěn)又穩(wěn),路感清晰,指哪打哪,還有點駕駛樂趣。
我們很少看到德系BBA在加速行駛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輪胎打滑或重心不穩(wěn)的情況,這就在于德系的底盤往往是經(jīng)專業(yè)團隊精細化調校,去實現(xiàn)舒適與操控的平衡,面對坑洼路面,懸掛系統(tǒng)高效濾震,化解顛簸沖擊,高速行駛時,底盤扎實穩(wěn)重,支撐力充沛,有效抑制車身側傾,配合精準轉向,操控靈活且富有駕駛樂趣。
當然,在底盤技術上,國產(chǎn)電車與過去國產(chǎn)油車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
有業(yè)內人士談到新能源車,不少人都談到,為什么新能源車好像一下子就解決了底盤技術問題,原因在于底盤調校這件事,在新能源車上,變簡單了。曾經(jīng)困擾無數(shù)車企的底盤難題,到了電車這兒,忽然“迎刃而解”。
因為電車的結構擁有天然優(yōu)勢——發(fā)動機,變速箱,傳動軸、尾部油箱都沒了,整臺車像被掏空了中間,剩下一塊超大的空間,前后重量怎么配、懸掛怎么布、轉向比怎么調,全都可以自由定義。
“更關鍵的是,整塊大電池就像一塊“壓艙石”鋪在底部,整車的重心很低、很穩(wěn)。不僅過彎不容易側傾,連高速巡航時的橫擺、顛簸也少了很多。
尤其是,現(xiàn)在在國產(chǎn)電車上,前雙叉臂、后五連桿、鋁合金副車架,基本成了標配。就連空氣懸掛、CDC電磁減震這類曾經(jīng)高不可攀的配置,也開始下放到二十萬出頭的車型上了。
因此,這也是為何國產(chǎn)電車的底盤天然比過去國產(chǎn)油車要更出色,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車企造車的個體差異性與專業(yè)程度,也要尊重油車的技術與經(jīng)驗沉淀。
德系法系美系都征戰(zhàn)WRC,F(xiàn)1多少年了,底盤都摸透了。10年前沒有人會認為奇瑞吉利江淮北汽上汽廣汽東風一汽長安的底盤能追上德系的底盤,但是10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底氣越來越足,不過,我們在底盤技術上依然有進步與提升的空間。
在底盤調教方面,國產(chǎn)車企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軟件不夠硬件來湊,之前的合資車,四五十萬的車型,才會配備空氣懸掛。
但是現(xiàn)在20多萬搭載空氣懸掛的車型一大把,比如說騰勢N7、嵐圖FREE、小鵬G9、星紀元 ET、星紀元 ES,甚至還有不到20萬就搭載空氣懸掛的車型,長安深藍G318。
雖然我們加了空懸cdc鋁合金擺臂連桿,但要知道德系油車品牌多年來深耕底盤控制技術和機械可靠性,這是我們需要學習與加強的地方。電車大馬力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安全、操控、底盤質感、人機功效,安全問題依然一個未知數(shù)。在底盤結構上,有做得好的新勢力,只是從現(xiàn)實來講,并不是普遍現(xiàn)象,依然算是稀缺。
拿有些汽車制造廠大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安全配置演進來苛責國產(chǎn)品牌是不合適的,但最基本的底線是,廠商在造大馬力車的時候,要把安全與底盤技術放在一個較高的考量位置,否則就是速度快,但是車身不穩(wěn),駕駛狀態(tài)不可控,在馬路上漂移到綠化帶,人行道,害人害已。
目前的國產(chǎn)車確實底盤堆料很足,雙叉臂和多連桿幾乎是標配,但是調教這塊兒還要花更多功夫,我們也不能讓任何一處功能、設計在安全性上妥協(xié),余承東可能撕掉的,是部分國產(chǎn)電車在底盤技術上缺乏沉淀的真相,這或許是國產(chǎn)電車還需要不斷提升的地方。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jīng)許可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